受心理虐待儿童的社会认知特点
本文关键词:受心理虐待儿童的社会认知特点,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儿童是祖国发展的希望,儿童的健康成长也日益受到成人尤其是家长们的广泛关注。儿童的心理健康成长也越来越受到普通老板姓的重视。而儿童的心理虐待却是一直受到中国家长的忽视。心理虐待对儿童的影响甚为广泛,尤其是对社会认知方面有巨大的影响。社会认知对象的范围很广,,包括对他人表情的认知、对他人性格的认知、对人与人之间关系的认知。随着有关儿童社会认知发展的研究深入,童年期虐待对社会认知发展的影响更甚于一般认知发展。本研究旨在呈现受心理虐待儿童的社会认知能力与正常儿童的差异及其负面影响,为今后的研究提供理论依据,为儿童心理健康成长提供现实指导。 本研究采用问卷法与实验法相结合的方法,对七到八年级的儿童受心理虐待的问题进行了研究。首先,采用《儿童心理虐待量表》对四年级到八年级的835名儿童心理虐待的分布情况进行了调查。其次,采用三组被试间实验设计对七到八年级60名儿童的社会认知,分别从社会知觉,归因方式与社会态度三方面进行了测量进行了研究。 研究得出以下结论:(1)心理虐待在童年期分布广泛,在总体人数中占据相当的比例。其中七年级受到心理虐待的儿童在七年级总人数中超过半数,而其他年级所占比例也超过40%。心理虐待类型在四年级至八年级儿童中分布不均。其中恐吓是分布最为普遍的类型,在四年级、七年级及八年级中均是发生频率最多的心理虐待类型。(2)初中生心理虐待在性别上不存在显著差异。(3)受心理虐待阳性组儿童得分显著高于心理虐待阴性儿童。(4)受心理虐待阳性组儿童的社会知觉与非受心理虐待阴性组儿童的社会知觉相比更倾向于消极自我评价。受心理虐待阳性组的儿童与非心理虐待阴性组儿童相比,更倾向于使用消极的内归因。受心理虐待阳性组儿童与非心理虐待阴性组儿童相比,会因为家长词汇引起更多的消极的社会态度。受心理虐待儿童阳性组与非心理虐待阴性组儿童相比,会因为同伴词汇引起更少的积极的社会态度。受心理虐待阳性组儿童由家长与同伴引起的消极的社会态度差异不显著。
【关键词】:心理虐待 社会认知 社会知觉 归因方式 社会态度
【学位授予单位】:辽宁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B844.1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7
- 引言7-8
- 1 问题提出8-23
- 1.1 文献综述8-21
- 1.1.1 心理虐待8-15
- 1.1.2 社会认知15-20
- 1.1.3 心理虐待与社会认知20-21
- 1.2 研究目的21
- 1.3 研究意义21-23
- 2 研究总体思路与假设23-24
- 2.1 研究的总体思路23
- 2.2 研究假设23-24
- 3 实证研究24-46
- 3.1 研究一 童年期心理虐待分布情况及发生率24-36
- 3.1.1 研究目的24
- 3.1.2 研究假设24
- 3.1.3 研究方法24-25
- 3.1.4 结果与分析25-34
- 3.1.5 讨论34-35
- 3.1.6 结论35-36
- 3.2 研究二 受心理虐待儿童社会认知的特点36-46
- 3.2.1 实验 1 受心理虐待儿童的社会知觉的特点36-39
- 3.2.2 实验 2 受心理虐待儿童的归因方式的特点39-42
- 3.2.3 实验 3 受心理虐待儿童的社会态度的特点42-46
- 4 综合讨论46-49
- 4.1 受心理虐待儿童认知能力特点46
- 4.2 本研究创新之处46
- 4.3 未来研究展望46-49
- 4.3.1 研究方法的更新46-47
- 4.3.2 年龄阶段的扩展47
- 4.3.3 研究内容的增加47-49
- 结论49-50
- 参考文献50-53
- 附录 A 学生心理健康调查表53-54
- 附录 B 自编情境54-57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57-58
- 致谢58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肖长根;唐秋萍;邓云龙;潘辰;;儿童心理虐待与忽视同父母养育方式的关系[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7年03期
2 席盾;;儿童期心理虐待与心理发展相关研究[J];临床精神医学杂志;2010年06期
3 李惠芳;阮淑妹;;儿童家庭虐待对心理影响的探讨[J];现代预防医学;2011年17期
4 刘莉;王美芳;邢晓沛;;父母心理攻击:代际传递与配偶对代际传递的调节作用[J];心理科学进展;2011年03期
5 邹圣军;刘桥生;朱虹;郭中孟;沈俊民;;397名高中生的儿童期心理虐待与忽视问卷调查[J];中国医药指南;2010年25期
6 廖英;邓云龙;潘辰;;大学生儿童期心理虐待经历与个性特征的关系[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7年06期
7 向秀英;邓云龙;;国外儿童心理虐待研究[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8年01期
8 谢智静;唐秋萍;常宪鲁;邓云龙;;457名大学生儿童期心理虐待和忽视经历与心理健康[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8年01期
9 胡塔静;余婷婷;葛星;刘阳;张婉婉;汪耿夫;袁珊珊;方玉;王秀秀;江流;苏普玉;;抑郁症状在童年期反复虐待与初中生网络成瘾的中介作用[J];中国学校卫生;2012年11期
10 宋锐;刘爱书;;儿童心理虐待与抑郁:自动思维的中介作用[J];心理科学;2013年04期
本文关键词:受心理虐待儿童的社会认知特点,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7468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iaoyujiaoxuefangfalunwen/2746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