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共同体内缄默知识的转化与共享
发布时间:2017-04-02 11:13
本文关键词:教师共同体内缄默知识的转化与共享,,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缄默知识又称为默会知识、隐性知识,由于翻译的差异和研究的侧重点的差异,不同的文章会用不同名称。本文借鉴了石中英老师的观点,认为缄默知识意在表达知识被压迫的历史命运,同时也能够表达出这种知识重新获得知识权力的冲动。同时缄默知识表达的范围也更为广泛一些,不仅包括有意识而无法表达的知识,也包括无意识且无法表达的知识。缄默知识的转化与共享是缄默知识被人们所认识和熟知的难点,而教师共同体作为缄默知识的载体为缄默知识的转化与共享提供了可能。缄默知识的转化并不完全是不能用语言表达的知识转化为可以用语言表达的知识,也包括动作、表情等等方面。文章梳理了缄默知识历史发展,教师缄默知识的概念、特征、作用。 学者格里门对于缄默知识的概念作了较为全面的论述。他认为波兰尼对于缄默知识的解释只是强化了缄默知识的存在价值,而显性知识与缄默知识不可能那么分明,彼此存在着过渡。论文分析了教师缄默知识转化与共享的障碍,并提出了缄默知识转化共享的途径与策略。虽然经验性的知识难以转化与分享,但并不是完全不能转化与分享。文章旨在人们充分认识到,教师共同体对于教师经验性知识的转化与共享的重要性即教师缄默知识的转化与共享的重要性,最终目的意在说明缄默知识的转化与共享有利于教师的专业成长。 全文共包括四章内容: 第一部分绪论主要对国内外教师共同体和缄默知识的研究做一个简要的梳理,概述了国外对于缄默知识和教师共同体的一些研究,分析国外研究的不足之处,提出一个相对合理的研究方案。 第二部分主要讨论缄默知识转化与共享的理论基础和价值取向,意在探讨缄默知识的理论支撑及其研究的价值,以及缄默知识对于教师专业发展的意义。 第三部分通过相关文献的查询,与一些教师的谈话以及经验的分享来分析教师共同体内缄默知识转化与共享的障碍,分析了缄默知识本身的特性、教师个体和团体的特征以及学校组织和制度存在的不足之处。 第四部分基于第三部分内容障碍分析,提出教师共同体内缄默知识转化与共享的策略与途径。在教师共同体中,缄默知识的显性化通过两种途径来完成,一是个人的反思,体现的是个人层面缄默知识的转化。二是教师之间的交往学习,体现出的是教师共同体整体层面上的缄默知识的转化,在这个层面上缄默知识显性化,然后传递给共同体内部的教师个体,完成知识的共享。策略方面主要从制度建设,文化环境,教师思想观念三个方面展开论述。
【关键词】:缄默知识 教师共同体 转化 共享
【学位授予单位】:湖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G451
【目录】:
- 摘要5-7
- Abstract7-11
- 一、绪论11-21
- (一) 研究的缘起11-12
- 1. 缄默知识对于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意义11
- 2. 教师专业发展方向从个体转向群体11-12
- 3. 个人长期关注和研究的兴趣12
- (二) 文献综述12-19
- 1. 国外研究现状12-15
- 2. 国内研究现状15-18
- 3. 存在的问题18-19
- (三) 研究的意义和方法19-21
- 1. 理论意义19
- 2. 现实意义19
- 3. 研究方法19
- 4. 创新点19-21
- 二、教师缄默知识转化与共享的理论基础和价值取向21-33
- (一) 相关概念的涵义21-27
- 1. 教师共同体的内涵21-22
- 2. 教师缄默知识的内涵22-24
- 3. 对于缄默知识转化的理解24-26
- 4. 知识共享的涵义26-27
- (二) 相关理论基础27-31
- 1. 缄默知识理论27
- 2. 社会建构主义理论27-29
- 3. 内隐学习理论29-30
- 4. 知识管理学中的SECI模型理论30-31
- (三) 教师缄默知识转化与共享的价值31-33
- 1. 为教师学习和职业发展提供发展方向31
- 2. 促使教师个人知识与集体知识的连结31
- 3. 促进教师之间分享专业知识经验31-32
- 4. 推动教师对话与交流平台的创设32-33
- 三、教师共同体内缄默知识转化与共享的障碍分析33-39
- (一) 教师个人的局限33-35
- 1. 教师缺少与他人知识共享的愿望33-34
- 2. 教师个体缄默知识不易实现共享34-35
- (二) 教师专业组织的局限35-36
- 1. 教师专业组织的行政化35
- 2. 教师专业组织活动的形式化35-36
- 3. 教师专业组织过分注重教学而忽视研究36
- (三) 学校管理制度的局限36-37
- 1. 学校管理金字塔的层级模式不利于知识共享36-37
- 2. 学校缺乏完善的知识共享的激励机制37
- (四) 学校文化观念的局限37-39
- 1. 个人主义的组织文化37-38
- 2. 过度竞争的学校组织文化38-39
- 四、教师共同体内缄默知识转化与共享的策略与途径39-48
- (一) 促进教师共同体内缄默知识转化与共享的策略39-41
- 1. 制度保障39
- 2. 学校共享的文化环境的建设39-40
- 3. 培养教师知识共享的价值观40-41
- (二) 教师共同体内缄默知识转化与共享的途径41-48
- 1. 个人反思41-44
- 2. 交往学习44-46
- 3. 实践探索46-48
- 参考文献48-50
- 致谢50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丁邦平;建构主义与面向21世纪的科学教育改革[J];比较教育研究;2001年08期
2 马秀峰;周洋;;促进教师隐性知识共享的策略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08年07期
3 陈佑清;交往学习论[J];高等教育研究;2005年02期
4 张先锋;胡桂英;;论教师的缄默知识及其构建[J];继续教育研究;2007年01期
5 张庆普,李志超;企业隐性知识的特征与管理[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02年11期
6 方红;王帅;;默会知识:教师专业化知识基础的新向度[J];现代教育科学;2007年01期
7 程志;陈晓辉;;教师个体专业知识共享的障碍及实现途径分析[J];现代教育科学;2008年04期
8 王守玉;刘志新;;学习共同体的校本模式——教师职后专业发展的一种有效模式[J];现代教育科学;2008年08期
9 薛小明;刘庆厚;;教师共同体:教师专业发展的新视角[J];职业教育研究;2008年02期
10 曹锦丽;;教师隐性知识共享策略研究[J];教学与管理;2009年12期
本文关键词:教师共同体内缄默知识的转化与共享,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8238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iaoyujiaoxuefangfalunwen/2823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