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教育教学论文 >

知识与控制:中国古代科学教育的社会学解读

发布时间:2020-10-10 21:54
   知识的社会控制是科学知识社会学的一个基本命题。它认为,一切知识,包括自 然科学知识,就其社会意义而言,不仅取决于人们的社会地位、身份及阶级利益,而 且根植于特定的文化类型之中。教育的文化复制与社会分层功能是教育社会学的一个 重要观点。它认为,作为建构社会集体记忆的主要机制,教育是一个政治权力展示其 话语霸权的舞台,是利益集团尤其是权力集团进行文化再生产和社会再生产的场所。 “知识”与“权力”是这两个命题所蕴涵的一对基本概念。本文从知识与权力之间的 关系切题,对中国古代科学教育进行解读,提出:独特的社会历史文化场域孕育了具 有独特形态的中国传统科学,科学范型的变化根源在于社会权力对于知识的控制和规 约,而中国古代科学教育不仅是社会权力对知识实施控制的重要手段,同时也是这种 控制所导致的必然结果。 历史总是发生在一定的场域与背景之中,对中国古代社会生活形态、文化类型的 描述是我们进行理论分析的前提条件。受年鉴学派“长时段”历史观的启发,我们着 力于“在共性中寻找个性,在个性中发掘共性”,从一般文化的通性转向具体文化的 个性,在具体文化的长期历史发展过程中寻求其核心的、具有通性的概念,从而提取 出古代中国社会历史与文化中一以贯之的基本线索,通过对中国古代社会历史文化背 景的分析揭示其与知识的发生、发展之间的密切关联。首先,本文从地理环境、生产 方式以及政治形态三个方面勾勒了古代中国社会生活的基本物质图景;其次,以儒学 的制度化为基本的历史事件解析了儒学对于中国传统文化发展与变迁所导致的根本 性影响,进而提出“和”是贯串在中国古代思想与文化世界之中的基本精神。而正是 这种独特的物质与精神生活的背景,构作了中国传统科学独特的知识范型以及科学教 育的独特品性。 充分地占有史料以客观地认识和把握事物原初的基本状态是历史研究的基本要 求。本文在梳理大量史料的基础上,以教育实践方式的基本表现与历史发展为依据, 进一步选取了中国古代科学教育的组织方式、教育内容的选择与提取以及教育知识的 评价制度为研究与分析的对象,并将其对应于知识的生产、传递以及交换过程,分别 探讨了意识形态与科学教育的关系、科学教育知识的选择与演化以及考试制度中所体 现的权力意志等等问题,提出:政教合一是中国古代科学教育组织方式的基本特征; 重用轻体是古代科学教育知识选择的基本原则;而考试制度作为知识的评价制度,是 I WP=4 权力对知识直接施以控制的重要机制。因而,教育自其发生始,就作为一个重要的变 量参与了知识的生产及演变的过程,并成为一种重要的政治策略和技术,规约着知识 体系的发生、形成以及发展路向。 本文从对“李约瑟难题”的关注开始,然而研究的目的却并不在于为解决问题提 供一个一劳永逸的答案。我们认为,“李约瑟难题”与其说是一个历史问题,不如说 是一个哲学的和文化的问题,不同的解答方式预示了不同的文化策略及立场。我们重 新解读中国古代科学教育,目的正在于从中国传统科学与科学教育发生发展的原始历 史条件出发,直面事物的原初状态,探讨其中所蕴涵的多种发展的可能性,从而说明 知识的社会建构的本性。理解是多种多样的,因而,我们的解读也只是众多的可能的 理解与解读方式中的一种,而事物的可能性却是无法穷尽的。这是“李约瑟难题”带 给我们的启示,同时也是本研究的意义所在。
【学位单位】:华中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年份】:2004
【中图分类】:G529
【文章目录】:
摘 要
Abstract
1 导论
    1.1 科学教育研究的缺失:从“李约瑟难题”开始
    1.2 基本理论预设:科学的社会建构与教育的权力意识
    1.3 研究视野的确立
    1.4 研究方法
    1.5 研究思路
2 知识与文化传统
    2.1 中国古代社会生活形态
    2.2 儒学:作为古代精神与思想世界的核心
    2.3 “和”:中国古代思想的基本精神
    2.4 知识及其生态环境
3 知识的生产:中国古代科学教育的组织方式
    3.1 中国古代科学教育的组织方式
    3.2 谁生产知识:科学的“官方”性质与两种研究传统的分离
    3.3 政教合一:意识形态与科学教育
4 知识的分层与传递:中国古代科学教育的内容与方法
    4.1 中国传统学术的知识形态
    4.2 科学教育知识的演化
    4.3 谁接受教育:知识的控制与受教育权的配置
5 知识与权力的交换场域:科学知识的评价制度
    5.1 考试的社会学分析
    5.2 中国古代科学教育的考试制度
    5.3 考试与知识的控制
6 结语
    6.1 关于中国传统科学与文化
    6.2 关于中国古代科学教育
    6.3 关于“李约瑟难题”以及本研究的意义
致 谢
参考文献
附录1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目录

【引证文献】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李祖祥;控制与教化[D];湖南师范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283564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iaoyujiaoxuefangfalunwen/283564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906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