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前南京国民政府初期的学生运动及教育应对
发布时间:2017-04-04 22:14
本文关键词:抗战前南京国民政府初期的学生运动及教育应对,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1927-1937年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的学生运动是我国青年运动史上浓重的一笔。这一时期外有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步步紧逼,内有国民政府采取消极抗日和坚持内战极力排共等政策,青年爱国学生面对民族危亡开展了波澜壮阔的救亡运动。作为执政的国民政府,为了巩固其统治地位,对学生运动展开了一系列的应对方法。其中在教育领域对学生运动所实施的措施,主要是通过开展相关教育向学生灌输思想最终达到控制学生的目的。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国民政府采取的教育措施有一定的积极意义,然而其时的时代主题和社会背景,使得学生运动“动”而不息,并且在民族最危亡的时候发挥了一定的积极作用。故此从政治统治和政权治辖的角度讲,国民政府在控制学生运动方面的教育是有一定意义的。本文拟对南京国民政府初期学生运动发生的背景、经过以及所采取的教育应对措施等进行研究,认真总结其经验教训,以期于当代学运的管理有所鉴益。 本文共分四个部分,第一部分对1927年以前的学生运动尤其是“五四”前后的学生运动进行了历史回顾,从而为本题研究作出历史的铺垫。第二部分主要介绍了南京国民政府初期学生运动的整体状况,包括对学生运动发生的历史背景做了简要分析,并对波澜壮阔的学生运动发生发展做了详尽描述。第三部分重点论述了南京国民政府教育应对的实施情况,包括贯穿始终的“三民主义”教育,开展的军训教育和毕业会考制度,借加重学生的学习负担将学生置于校园之中等措施,同时对学生的一举一动实施严密的监督手段,从而达到全面控制学生的目的。第四部分对南京国民政府所采取的教育应对措施进行评价,并通过历史的沉淀总结出对当今学生管理工作具有一定借鉴意义的建设性见解。
【关键词】:南京国民政府 初期 学生运动 教育应对
【学位授予单位】:华中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G529
【目录】:
- 摘要5-6
- Abstract6-10
- 绪论10-15
- (一) 研究缘起10-11
- (二) 研究意义11
- (三) 概念界定11-12
- 1 学生运动与学潮的区分11-12
- 2 教育应对12
- 3 研究范围的确定12
- (四) 研究现状12-14
- 1 已有研究成果13-14
- 2 研究现状评述14
- (五) 研究方法14-15
- 一 “五四”前后学生运动的历史回顾15-19
- (一) “五四”前的学生运动15-16
- 1 清末拒俄运动的开展15-16
- 2 辛亥革命的积极参与16
- 3 反对“二十一条”的有力抗争16
- (二) “五四”及之后的学生运动16-19
- 1 “五四”青年运动16-17
- 2 “五卅”运动中的学生青年17-19
- 二 南京国民政府初期的学生运动概况19-29
- (一) 南京国民政府初期学生运动的历史背景19-23
- 1 南京国民政府的全面统治19-20
- 2 共产党的发展壮大及独立探索20-22
- 3 日本帝国主义的疯狂侵略22-23
- (二) 南京国民政府初期学生运动的壮阔情景23-29
- 1 大革命失败后学生运动低落23-24
- 2 “九·一八”时期学生抗日救亡运动的兴起24-26
- 3 一二·九时期学生抗日救亡运动的高涨26-29
- 三 南京国民政府的教育应对措施29-38
- (一) 政治思想教育的加强29-32
- 1 贯彻“三民主义”教育宗旨29-30
- 2 “四维八德”教育主张30-31
- 3 严格整顿学风31
- 4 党义课程的实施31-32
- (二) 学生管理层面的严控32-35
- 1 加强军事德育训练32-34
- 2 实施毕业会考制度34-35
- (三) 教育监督措施的运作35-38
- 1 教科书的审查35
- 2 教师的检定与考核35-38
- 四 南京国民政府教育应对学生运动的评价及启迪38-40
- (一) 南京国民政府教育应对学生运动的评价38-39
- (二) 南京国民政府教育应对学生运动的启迪39-40
- 结语40-41
- 参考文献41-44
- 致谢44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叶青;五四以后知识分子队伍分化与嬗变原因再探讨[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02期
2 吴玉文;1927~1937年南京国民政府经济政策述评[J];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8年05期
3 张宪文;对1927—1937年中国历史的基本认识[J];历史教学;2003年04期
4 骆威;;南京国民政府时期高等教育制度相关立法问题研究[J];江苏高教;2012年01期
5 魏久明;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青年运动[J];青年研究;2001年07期
6 宋小庆;论中国近代的历史走向[J];求是;2003年15期
7 田杰;回顾与展望:中国青年运动80年[J];中国青年研究;2002年02期
8 潘国琪;南京国民政府的教育立法刍议[J];浙江社会科学;1996年05期
9 苏颂兴;当代中国青年的历史使命[J];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1999年03期
本文关键词:抗战前南京国民政府初期的学生运动及教育应对,,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8601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iaoyujiaoxuefangfalunwen/2860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