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教育教学论文 >

晚清新式学堂教师群体研究

发布时间:2017-04-07 10:10

  本文关键词:晚清新式学堂教师群体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19世纪后期,清朝闭关锁国的大门被打开。随着“师夷长技以制夷”思潮的流行,中国教育开始步入近代化。国人不再拘泥于学习四书五经,上自政府官学,下到书院私塾,开始接受来自异域的文化与科技知识,教授这些新知识的学堂被称为新式学堂。 最早的新式学堂是清政府在兴办洋务事业过程中创建的洋务学堂,而第一批新式学堂的教师主要是来自国外。清政府聘用洋教习的主要方式有通过外国人士的举荐、驻外公使访询、直接招聘等。他们在向中国传播西方文化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洋教习的素质并非尽如人意,培养本土新式教师势在必行。 在维新变法与新政期间,清政府迈出了教育改革的一大步,采取了废科举、改书院、建立师范学校等一系列改革举措,催生了大量的新教师,虽然教师群体的数量得到了增加,但质量却没有得到提高。主要是因为其组成较为复杂,例如之前接受新式教育的毕业生、旧式读书人、归国留学生等。这样的情形要求国家制定一套针对教师管理的完整措施,因此这一时期各种师资培养、资格认证措施相继出台,对规范教师群体起到一定的作用。 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存在着紧密的关联,,内容的改变要求方法也须随之调整。新式学堂的教师充分吸收来自国外的教育方法,不断探究新的教育风格、改变已经延续千年的古板教法,教与学变得更加科学。 新式学堂创办初期,外籍教师占据相当大的比例。伴随着教育改革不断深入,清政府认识到聘请洋教习始终是权宜之计,开始努力造就本国的教育人才,在这一过程中,教师群体呈现出新旧杂糅、良莠不齐的特点。新式学堂教师这一群体并非由晚清社会独立衍生而来,所以它的形成有一定复杂性、曲折性,但逐渐具备了近代教师应有的职业素养,不断向规范化、制度化方向发展。
【关键词】:晚清 新式学堂 教师群体
【学位授予单位】:辽宁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G451;K252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8
  • 引言8-13
  • (一)资料情况8-9
  • (二)研究现状9-12
  • (三)研究意义及价值12-13
  • 一、 洋务运动时期的新式学堂教师群体13-27
  • (一) 洋务运动时期新式学堂教师群体形成的背景13-15
  • (二) 洋务运动时期教师群体的来源15-20
  • (三) 洋务学堂教师的管理20-23
  • (四) 对洋务学堂教师的评价23-27
  • 二、 维新、新政时期的新式学堂教师群体27-39
  • (一) 维新、新政时期的新式学堂教师群体产生的背景27-29
  • (二) 维新、新政时期新式学堂教师群体构成29-33
  • (三) 维新、新政时期新式学堂教师群体的培养、任用与薪酬待遇33-39
  • 三、 新式学堂教师群体的教学情况39-46
  • (一) 新式学堂教师群体的知识结构39-40
  • (二) 新式学堂教师群体的教学内容40-42
  • (三) 新式学堂教师群体的教学方法42-46
  • 四、 新式学堂教师群体的总体特点46-52
  • (一) 外籍教师占据相当比重46-47
  • (二) 教师群体新旧杂陈,良莠不齐47-49
  • (三) 逐步职业化、制度化的教师群体49-52
  • 结束语52-54
  • 参考文献54-57
  • 致谢57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晓秋;戊戌维新与京师大学堂[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年02期

2 吕秀莲;试论洋务运动时期对新型人才的培养[J];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4期

3 朱务本;洋教习与晚清的教育事业[J];贵州社会科学;1990年06期

4 黄运红;;晚清京师新式学堂教师聘任初探——从京师同文馆到京师大学堂[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13年03期

5 刘玉梅;;清末民初教师群体过渡性特征分析[J];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6期

6 冯君;洋务派的近代人才观[J];广西社会科学;2004年12期

7 李玉;;论晚清实业教育的师资来源[J];衡阳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01期

8 王笛;清末新政与近代学堂的兴起[J];近代史研究;1987年03期

9 田正平,吴民祥;近代中国大学教师的资格检定与聘任[J];教育研究;2004年10期

10 宋忠民;;洋务运动期间的新式学堂[J];历史教学;1987年07期


  本文关键词:晚清新式学堂教师群体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9019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iaoyujiaoxuefangfalunwen/29019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e40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