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教育教学论文 >

中学生道德判断能力、同情心发展特点及教育对策

发布时间:2017-04-07 10:20

  本文关键词:中学生道德判断能力、同情心发展特点及教育对策,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道德判断能力是在理性的道德观念的基础上,运用道德知识,对面临的品德问题更加充分的探讨,做出正确的是非、善恶判断和评价的能力。它以科学的道德认识能力为基础,是道德行为的逻辑起点和前提。道德判断能力能使人们调节日常复杂的社会实践活动。然而我国传统的学校教育忽视人的主体性、创造性,过于重视道德的规范性,限制了受教育者的道德判断能力的形成和发展,导致学生不是积极主动的而是只会消极被动地适应环境,面对道德冲突则不知所措。因此,对道德判断能力的系统分析并提出培养对策,是现实的需要,也是道德教育研究和社会和谐发展的不可缺少的问题。 同情心是一种道德情感体验,在道德教育中一致受到研究者的重视,成为了行为学、伦理学、心理学、教育学和社会学共同关注的热点。在心理学上同情心被认为是儿童社会性发展中最为核心的部分,是其他一些重要亲社会行为及社会性品质发展的基础。在道德教育领域中对同情心的研究也成为一条主线,影响了道德情感教育的理论和实践,在个体社会性发展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学校道德教育中培养学生的品德素质是有其现实的必要性,因为培养学生的道德是面对社会多元价值的必然选择,是学校道德教育本身所蕴含的主要内容之一,也是提高学校道德教育有效的关键所在。 本研究采用文献法、问卷调查法和理论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对呼和浩特市中学生道德判断能力、同情心及其培养作一些调查研究。首先,本文对道德判断能力、同情心及其有关概念作出界定,并整理国内外关于道德判断能力、同情心方面的研究现状;然后结合已有的研究结果分析讨论本研究获得的问卷数据;最后就学校道德教育中如何培养道德判断能力提出一些具体的策略。本研究得出的结论:(一)本研究中的初中生的道德判断能力及同情心随着年级的增长呈下降发展趋势。在高中时期,道德判断能力呈上升的发展趋势,同情心呈下降的发展趋势。高一的道德判断能力的得分最低,同情心得分最高。说明中学生的道德判断能力及同情心的发展受环境因素的影响较大。(二)道德判断和同情心在性别、蒙汉民族因素上没有显著差异,说明民族因素对中小学生道德判断能力及同情心的发展不存在显著影响。(三)总体上中学生的道德判断能力与同情心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四)中学生的道德判断能力与同情心的年段发展特点来看是可以培养的。 针对本研究的结果,在道德品质的培育过程中,家长要成为儿童学习的正面榜样,学校中教师要具备相关的知识技能,重视学生的品德发展的关键期、性别等,通过丰富多变的形式加强培育学生的道德品质,使学生的道德品质在家庭、学校、社会的合力作用下沿着正确的方向得到升华。
【关键词】:中学生 道德判断能力 同情心
【学位授予单位】:内蒙古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B844.2
【目录】:
  • 中文摘要3-5
  • ABSTRACT5-10
  • 1 引言10-14
  • 1.1 问题的提出10-11
  • 1.2 研究意义11-13
  • 1.2.1 理论意义11-12
  • 1.2.2 现实意义12-13
  • 1.3 研究目的13
  • 1.4 研究假设13-14
  • 2 文献综述14-22
  • 2.1 国内的研究14-16
  • 2.1.1 道德判断14-15
  • 2.1.2 道德判断能力15
  • 2.1.3 关于道德发展的研究15-16
  • 2.2 国外的研究16-18
  • 2.3 对道德判断能力研究的总结18-19
  • 2.4 同情心的文献综述19-22
  • 2.4.1 同情心的概念19
  • 2.4.2 同情心的发展阶段19-20
  • 2.4.3 同情心的相关研究及对策研究20-22
  • 3 研究设计22-24
  • 3.1 被试的选择22
  • 3.2 研究方法22
  • 3.2.1 研究工具22
  • 3.3 研究假设22-23
  • 3.4 数据的处理23-24
  • 4 研究结果24-30
  • 4.1 中学生的道德判断能力、同情心的发展24-26
  • 4.1.1 中学生的道德判断能力的发展24
  • 4.1.2 中学生的同情心的发展24-25
  • 4.1.3 中学生的道德判断能力的四个等级上的人数比例25-26
  • 4.1.4 中学生的同情心的四个等级上人数比例26
  • 4.2 中学生的道德判断能力、同情心的性别差异26-27
  • 4.2.1 中学生的道德判断能力的性别差异26-27
  • 4.2.2 中学生的同情心的性别差异27
  • 4.4 中学生的道德判断能力、同情心的民族差异27-28
  • 4.4.1 中学生的道德判断能力的民族差异27
  • 4.4.2 中学生的同情心的民族差异27-28
  • 4.5 中学生的道德判断能力、同情心的各年级差异28-29
  • 4.5.1 中学生的道德判断能力的各年级差异28
  • 4.5.2 中学生的同情心的各年级差异28-29
  • 4.6 中学生的道德判断能力与同情心的相关29-30
  • 5 分析与讨论30-39
  • 5.1 中学生的道德判断能力年级发展特点30-31
  • 5.1.1 初中生道德判断能力年级发展特点30
  • 5.1.2 高中生的道德判断能力年级发展特点30-31
  • 5.2 中学生的同情心年级的发展特点31-32
  • 5.2.1 初中生的同情心年级发展特点31-32
  • 5.2.2 高中生的同情心年级发展特点32
  • 5.3 中学生道德判断能力的性别差异32-33
  • 5.4 中学生道德判断能力的民族差异33
  • 5.5 中学生的道德判断能力和同情心在不同等级上的分布情况33-34
  • 5.6 中学生的道德判断能力发展特点34-35
  • 5.7 中学生的同情心发展特点35-37
  • 5.8 中学生的道德判断能力与同情心的相关关系37-39
  • 6 培养中学生的道德判断能力与同情心的教育对策39-42
  • 6.1 正确认识社会环境,,培养适应社会能力39-40
  • 6.2 改进学校道德教育的低效结果,提高学校教师的道德认知40
  • 6.3 矫正家庭教育中的误区,强调家长正确认识中学阶段的孩子们的心理发展年龄特征40-41
  • 6.4 培养学生道德判断能力及同情心要考虑其性别差异41
  • 6.5 掌握中学生的道德判断能力、同情心发展的关键期培养其道德判断能力及同情心41-42
  • 7 研究结论42-43
  • 参考文献43-45
  • 附录 145-47
  • 附录 247-48
  • 致谢48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云强;郭本禹;吴慧红;;情绪状态对大学生道德判断能力的影响[J];心理科学;2007年06期

2 张静;杨韶刚;;道德判断测验在中国的研究综述[J];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2011年06期

3 倪伟;中学生宽恕风格的发展及其与道德判断能力的相关研究[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2期

4 高玄珠;聂淑君;苗学宜;;正确对待儿童道德品质发展的潜力——关于儿童道德判断能力的调查[J];父母必读;1990年07期

5 张静;;青少年道德判断能力研究[J];当代青年研究;2012年09期

6 陈金才;;说真话挨批评的孩子[J];语文建设;2011年06期

7 刘继秀;龚维珍;陆士杰;常明智;李洪元;;关于后进生心理特点的初步调查[J];青海师专学报;1981年02期

8 褚仁峰;;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的审势与思考[J];语文教学与研究;1990年12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杨韶刚;;青少年道德判断能力的研究[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2 周丹妮;;康斯坦茨大学两难讨论法在团辅中的运用[A];增强心理学服务社会的意识和功能——中国心理学会成立90周年纪念大会暨第十四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永钦;不同情绪状态对在校学生道德判断能力的影响[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2 付慧欣;初中生道德判断能力、同情心对其助人倾向的影响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6年

3 徐景俊;情绪和行为障碍儿童道德判断能力及影响因素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4 杨露;大学生道德判断能力及其培养研究[D];湖南科技大学;2012年

5 白鹏;中学生道德判断能力、同情心发展特点及教育对策[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4年

6 樊宏宇;培养学生的道德判断能力[D];首都师范大学;2007年

7 高震;内疚与羞耻情绪对初中生道德判断能力的影响[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4年

8 张宝菁;高校德育现状对大学生道德判断能力的影响[D];曲阜师范大学;2010年

9 田黛;大学生道德判断能力、人际信任与亲社会行为的关系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3年

10 陈显莉;暴力起因对高、低道德判断能力初中生内隐攻击性的影响[D];西南大学;2011年


  本文关键词:中学生道德判断能力、同情心发展特点及教育对策,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9023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iaoyujiaoxuefangfalunwen/29023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ae2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