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力网络游戏对高中生攻击行为的影响研究
发布时间:2017-04-13 11:51
本文关键词:暴力网络游戏对高中生攻击行为的影响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在网络迅猛发展的今天,在中学生利用互联网获得自己所需的资讯信息的同时,网络游戏也成为了相对缺乏科学、健康的娱乐、放松手段及场所的高中生重要的生活放松方式。网络暴力游戏的游戏方式从原来的人机对战模式升级为通过网络进行的人和人之间的对战模式,其对于游戏玩家的高真实度、高灵活度、高参与度远超早期的单机游戏。对于学习生活压力较大的高中生来说具有强烈的吸引力,同时也奠定了它在高中学生网络生活的重要地位,成为高中学生释放力比多的重要途径。 国际上对于单机暴力游戏与攻击行为的相关性研究日趋深入,并取得了定的学术成果,当然争议依然存在,还有待进一步研究和探索。但对于暴力互联网游戏这个新兴分支的研究也才是刚刚起步。而这方面的本土化研究更是明显不足,仍是使用国外研究成果为主。即使对我国本土化研究能起到一些借鉴作用,但由于文化、传统方面的差异,有些研究结论并不适用于我国实际。 目的:在国内外暴力游戏对青少年攻击行为相关性研究和调查的基础上,运用相应的测量统计手段方法,本土化系统研究暴力网络游戏与高中学生攻击行为的相关性。首先研究暴力网络游戏与高中学生攻击行为是否存在相关性,并在控制其他相应控制变量的基础上,采用分层分析法探讨不同年龄阶段暴力游戏的接触程度是否会导致攻击行为产生相应的差异。 对象:四川省达州市开江县中学高一学生350名,发放问卷350份,回收问卷343份,其中有效问卷为327份,有效问卷回收率95.33%。所选被试中年龄为17岁的有169人,16岁的有158人;女生为171人占比约为52.29%,男生为156人占比约为47.71%。 方法及程序:采用修订的中文版《游戏习惯问卷》(VGQ)对全部被试进行测量,产生相应的网络游戏暴力接触程度指标。再采用回归分析,把视频暴力、家庭暴力、同伴暴力作为控制变量,以确定暴力网络游戏与攻击行为是否具有相关性。根据暴力游戏接触程度的Z分数进行分类,探讨不同年龄阶段暴力游戏的接触程度是否会导致攻击行为产生相应差异。 结论:本研究证明了网络暴力游戏与高中学生的攻击行为存在相应的正相关性。这个结论与以往的研究结论有一定相似性。网络游戏暴力内容接触程度与视频暴力、家庭暴力、同伴暴力、竞争性等控制变量比较而言,与攻击行为存在正相关性,然后进一步分析游戏暴力内容接触程度在排除其他控制变量影响的情况下在不同年龄阶段对攻击行为影响显著,初中早期的网络暴力游戏接触程度对个体攻击性行为的影响较初中后期更为明显。该结果在一定程度上表明接触网络暴力游戏的年龄较早带来的攻击性行为增加,其影响可能大于接触时间较近而产生的影响。
【关键词】:暴力网络游戏 攻击行为 高中学生 正相关性
【学位授予单位】:西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B844.2
【目录】:
- 摘要5-7
- Abstract7-9
- 1 文献综述9-16
- 1.1 攻击性的研究综述9-11
- 1.2 网络暴力游戏的研究综述11-12
- 1.3 暴力媒体与攻击行为的研究综述12-16
- 2 问题的提出16-19
- 2.1 高中学生的心理特征及其产生的影响16
- 2.2 研究的意义16-17
- 2.3 研究思路17-19
- 3 研究方法19-21
- 3.1 被试19
- 3.2 研究工具19-20
- 3.3 研究程序20-21
- 4 结果分析21-23
- 4.1 游戏暴力内容接触程度、各控制变量与攻击行为的相关性分析21-22
- 4.2 游戏暴力内容接触程度对攻击行为影响的回归分析22-23
- 5 讨论23-29
- 5.1 多种因素与攻击行为相关性分析23-24
- 5.2 排除控制变量后接触网络暴力游戏程度与攻击行为关系分析24
- 5.3 不同年龄阶段接触网络暴力游戏程度与攻击行为关系分析24-25
- 5.4 网络暴力游戏带来的相应问题及对策25-29
- 6 结论29-30
- 参考文献30-33
- 附录33-41
- 附表一:攻击性量表(AQ)33-35
- 附录二:游戏习惯问卷(VGQ)35-37
- 附录三:影视暴力自编问卷(YS)37-38
- 附录四:家庭暴力自编测量问卷(JT)38-39
- 附录五:同伴暴力自编测量问卷(TB)39-40
- 附录六:竞争性自编测量问卷(JZ)40-41
- 致谢41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佳;;寻找校园暴力犯罪的根源——暴力性网络游戏对大学生攻击性内隐社会认知的影响[J];边疆经济与文化;2012年04期
2 胡林;孩子欢喜家长忧?──谈谈少年儿童玩电子游戏的利与弊[J];电子出版;1995年08期
3 钱若兵;傅先明;韩晓鹏;牛朝诗;汪业汉;王昌新;刘影;;青少年网络游戏成瘾的功能性磁共振成像研究[J];立体定向和功能性神经外科杂志;2008年04期
4 王玲宁,张国良;媒介暴力对青少年的影响[J];青年研究;2005年03期
5 张国华;;暴力网络游戏偏好与青少年死亡认知的关系[J];中国校医;2008年06期
6 李芷若;张凡;何先友;胡君盛;卢佳适;刘锦健;;家庭暴力与中学生心理素质的相关研究[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7年01期
7 陈美芬,陈舜蓬;攻击性网络游戏对个体内隐攻击性的影响[J];心理科学;2005年02期
8 崔丽娟;胡海龙;吴明证;解春玲;;网络游戏成瘾者的内隐攻击性研究[J];心理科学;2006年03期
9 佟丽君;张守臣;;高校青年教师成就动机研究[J];心理科学;2008年04期
10 戴s跑,
本文编号:30351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iaoyujiaoxuefangfalunwen/3035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