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推动教育科学研究进入新境界
发布时间:2021-03-10 06:55
数据分析是科学研究范式的重要特征,但数据化方法一直在教育科学研究领域备受争议。根据经典科学研究方法,教育科学研究需有客观的研究对象、可靠的数据证据、可再现的研究情景,以寻求逻辑因果关联,但教育的强人文性、弱规律性使上述研究要件在教育科学领域遭遇了挑战。大数据方法的出现推动了教育科学研究范式转换:研究对象从具体客观到无须预设、数据处理从局部数据到全部数据、研究方法从重复证明到概率说明、结论表达从因果逻辑到数据相关。在乐观地认为大数据正推动教育科学研究进入新境界时,也要审慎对待大数据方法自身局限及理想与现实的差距,在具体运用过程中仍需与其他研究方法相互补充,融入必要的教育价值原则,权衡具体适用情景以及领域内数据的成熟度。
【文章来源】:中国教育学刊. 2018,(07)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5 页
【文章目录】:
一、万物归数:大数据推动教育科学研究的理论视点
(一) 可数的世界:对世界的数字化观察
(二) 不可数的世界:对世界数字化的质疑
(三) 彻底可数的世界:对世界数字化的极致追求
二、方法演变:大数据推动教育科学研究的范式转换
(一) 研究对象设置:从具体客观到无须预设
(二) 研究数据处理:从局部数据到全部数据
(三) 研究方法选择:从重复证明到概率说明
(四) 研究结论表达:从因果逻辑到数据相关
三、理性审慎:大数据推动教育科学研究的实践规范
(一) 大数据方法需其他研究方法补充
(二) 大数据方法应融入教育价值原则
(三) 大数据方法需权衡具体适用情景
(四) 大数据方法应考量相关数据积累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论教育科学[J]. 杨开城,许易. 电化教育研究. 2016(05)
[2]大数据思维范畴探究[J]. 张弛.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02)
[3]大数据对科学认识论的发展[J]. 黄欣荣. 自然辩证法研究. 2014(09)
[4]大数据方法:科学方法的变革和哲学思考[J]. 张晓强,杨君游,曾国屏. 哲学动态. 2014(08)
[5]数字时代的技术认知——保罗·莱文森技术哲学思想解析[J]. 盛国荣,葛莉. 科学技术哲学研究. 2012(04)
[6]物质身体、文化身体与技术身体——唐·伊德的“三个身体”理论之简析[J]. 杨庆峰.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01)
本文编号:3074254
【文章来源】:中国教育学刊. 2018,(07)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5 页
【文章目录】:
一、万物归数:大数据推动教育科学研究的理论视点
(一) 可数的世界:对世界的数字化观察
(二) 不可数的世界:对世界数字化的质疑
(三) 彻底可数的世界:对世界数字化的极致追求
二、方法演变:大数据推动教育科学研究的范式转换
(一) 研究对象设置:从具体客观到无须预设
(二) 研究数据处理:从局部数据到全部数据
(三) 研究方法选择:从重复证明到概率说明
(四) 研究结论表达:从因果逻辑到数据相关
三、理性审慎:大数据推动教育科学研究的实践规范
(一) 大数据方法需其他研究方法补充
(二) 大数据方法应融入教育价值原则
(三) 大数据方法需权衡具体适用情景
(四) 大数据方法应考量相关数据积累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论教育科学[J]. 杨开城,许易. 电化教育研究. 2016(05)
[2]大数据思维范畴探究[J]. 张弛.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02)
[3]大数据对科学认识论的发展[J]. 黄欣荣. 自然辩证法研究. 2014(09)
[4]大数据方法:科学方法的变革和哲学思考[J]. 张晓强,杨君游,曾国屏. 哲学动态. 2014(08)
[5]数字时代的技术认知——保罗·莱文森技术哲学思想解析[J]. 盛国荣,葛莉. 科学技术哲学研究. 2012(04)
[6]物质身体、文化身体与技术身体——唐·伊德的“三个身体”理论之简析[J]. 杨庆峰.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01)
本文编号:307425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iaoyujiaoxuefangfalunwen/30742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