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德育“被德育”现象的反思与矫正
发布时间:2021-04-10 04:09
德育是人心和灵魂的教育,是一个人内在修养的教育,但传统学校德育却出现了学生"被德育"的现象,主要表现为德育中的主体尊重缺失、德育的形式化倾向及德育目标任务化。学校德育要实现道德内化,就必须实现从"被德育"到德育的转变,还原德育对学生的过程关怀、人文关怀和成长关怀,实现德育的现实应对功能。
【文章来源】:教学与管理. 2018,(15)北大核心
【文章页数】:3 页
【文章目录】:
一、传统德育“被德育”现象反思
1.“被德育”是主体尊重缺失的德育
2.“被德育”是形式化的德育
3.“被德育”体现的是任务达成而非道德内化
二、从“被德育”到德育的转变
1. 还原德育对学生的过程关怀
2. 还原德育对学生的人文关怀
3. 还原德育对学生的成长关怀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中国小学德育课程的创新[J]. 鲁洁,高德胜. 中国教师. 2004(01)
本文编号:3128929
【文章来源】:教学与管理. 2018,(15)北大核心
【文章页数】:3 页
【文章目录】:
一、传统德育“被德育”现象反思
1.“被德育”是主体尊重缺失的德育
2.“被德育”是形式化的德育
3.“被德育”体现的是任务达成而非道德内化
二、从“被德育”到德育的转变
1. 还原德育对学生的过程关怀
2. 还原德育对学生的人文关怀
3. 还原德育对学生的成长关怀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中国小学德育课程的创新[J]. 鲁洁,高德胜. 中国教师. 2004(01)
本文编号:312892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iaoyujiaoxuefangfalunwen/31289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