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的返归对科学教育的启示
发布时间:2021-04-13 18:47
新兴实在哲学——事物为本哲学召回"物"的本体,对弥合自然与社会的分离,延展我们对生命的认识具有重要意义。拉图尔以行动本体为物的返归奠基,哈曼的事物为本哲学进一步揭示了物的自主实在性。物的返归为科学教育的革新与发展带来新的视角,启示科学教育引入生态科技文化、转向实践建构主义科学本质观,鼓励进行面向未来的网络化科学学习。
【文章来源】: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04)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8 页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实在论的“思辨转向”——当代欧陆哲学视域下的思辨实在论[J]. 郝苑,孟建伟. 哲学动态. 2017(04)
[2]“后人类”视阈下的网络化学习[J]. 左璜,苏宝华. 现代远程教育研究. 2017(02)
[3]科学本质教学研究的国际进展与趋势[J]. 万东升,魏冰,张红霞. 外国教育研究. 2016(09)
[4]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范式转换[J]. 刘秦民.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03)
[5]生态科技文化的生成逻辑[J]. 杨怀中,项小军. 自然辩证法通讯. 2016(03)
[6]科学研究是否价值无涉——基于科学实践哲学的思考[J]. 蔡仲. 江海学刊. 2016(01)
[7]科学哲学的“实践转向”[J]. 邢冬梅,陈晓刚. 江海学刊. 2016(01)
[8]物的转向[J]. 汪民安. 马克思主义与现实. 2015(03)
[9]科学与人文的分裂、冲突与融合——“科学实践哲学”视角的思考[J]. 蔡仲.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05)
[10]网络化学习概念的批判与重构[J]. 左璜,黄甫全. 电化教育研究. 2014(01)
本文编号:3135823
【文章来源】: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04)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8 页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实在论的“思辨转向”——当代欧陆哲学视域下的思辨实在论[J]. 郝苑,孟建伟. 哲学动态. 2017(04)
[2]“后人类”视阈下的网络化学习[J]. 左璜,苏宝华. 现代远程教育研究. 2017(02)
[3]科学本质教学研究的国际进展与趋势[J]. 万东升,魏冰,张红霞. 外国教育研究. 2016(09)
[4]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范式转换[J]. 刘秦民.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03)
[5]生态科技文化的生成逻辑[J]. 杨怀中,项小军. 自然辩证法通讯. 2016(03)
[6]科学研究是否价值无涉——基于科学实践哲学的思考[J]. 蔡仲. 江海学刊. 2016(01)
[7]科学哲学的“实践转向”[J]. 邢冬梅,陈晓刚. 江海学刊. 2016(01)
[8]物的转向[J]. 汪民安. 马克思主义与现实. 2015(03)
[9]科学与人文的分裂、冲突与融合——“科学实践哲学”视角的思考[J]. 蔡仲.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05)
[10]网络化学习概念的批判与重构[J]. 左璜,黄甫全. 电化教育研究. 2014(01)
本文编号:313582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iaoyujiaoxuefangfalunwen/31358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