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教育教学论文 >

创伤后成长问卷在地震灾区教师中的修订

发布时间:2021-04-21 04:49
  在5·12汶川地震极重灾区汶川县、北川县、绵竹市、安县、彭州市等地的中小学教师群体中抽取2个样本,使用翻译后的PTGI和IES-R(事件影响量表)进行施测,分别对样本一(N=560)和样本二(N=528)进行探索性因子分析和验证性因子分析。结果表明,修订后3因子模型(珍惜欣赏、个人力量、精神成长)的拟合指数优于5因子模型;总体问卷与各维度的内部一致性信度符合心理测量学的要求;PTGI修订版问卷总分及各分量表得分与PTSD得分呈正相关。因此,创伤后成长问卷修订版具有较好的信效度,可用于自然灾害后成人群体开展创伤后成长研究。 

【文章来源】:心理与行为研究. 2018,16(05)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8 页

【文章目录】:
1 问题提出
2 研究方法
    2.1 被试
    2.2 测量工具
        2.2.1 创伤后成长问卷
        2.2.2 创伤后应激障碍问卷
    2.3 统计方法
3 研究结果
    3.1 探索性因子分析
    3.2 验证性因子分析
    3.3 内部一致性信度分析
    3.4 校标关联效度分析
4 讨论
5 结论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唐山大地震幸存者心理韧性与创伤后成长的关系:是否受伤的调节作用[J]. 吕少博,王晓燕,杨美荣,李丽娜,孙杨,张书皓.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018(07)
[2]心理弹性在乳腺癌患者情绪痛苦与创伤后成长间的中介效应研究[J]. 于文静,张爱华,夏琛,刘华雪.  现代预防医学. 2018(10)
[3]特殊儿童家长创伤后成长特点及其与生命质量社会支持的关系[J]. 王来宾.  中国学校卫生. 2018(05)
[4]关于创伤后应激障碍与创伤后成长的辩证认识——基于整合-比较的视角[J]. 伍新春,周宵,王文超,田雨馨.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02)
[5]青少年创伤后应激障碍和创伤后成长的状况与影响因素——汶川地震后的10年探索[J]. 王文超,伍新春,周宵.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02)
[6]意外创伤截肢患者创伤后成长的质性研究[J]. 黄昭颖,赵爱琴,曲煜霞,宋晓征,仲满满,张杰峰.  当代护士(中旬刊). 2018(02)
[7]贪污贿赂犯罪服刑人员的反刍性沉思与社会支持对创伤后成长的影响[J]. 王良益.  人民法治. 2018(01)
[8]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创伤后成长特征及其与社会支持和应对方式的关系[J]. 曾秋霞,何海燕,徐春美,刘蕾,曾登芬.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2018(02)
[9]社会支持、创伤后应激障碍与创伤后成长之间的关系:来自雅安地震后小学生的追踪研究[J]. 周宵,伍新春,王文超,田雨馨.  心理学报. 2017(11)
[10]126例车祸伤存活患者创伤后成长状况及相关因素调查分析[J]. 任艳晶,郝占寅,陈艳红.  解放军预防医学杂志. 2017(10)



本文编号:315109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iaoyujiaoxuefangfalunwen/315109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336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