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是否有助于社会垂直流动?
发布时间:2021-06-08 23:51
教育是改变个人命运的重要手段,在个体社会阶层决定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教育机会也具有明显的代际传递性,间接导致社会阶层的固化。本文研究的目的是从经验层面回答究竟个体受教育程度是否能够显著促进社会垂直流动,从而打破阶层固化弊端。基于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2013)的数据,我们运用有序因变量模型等研究方法发现,个体受教育程度与其社会阶层及收入等级密切相关。由于受教育程度具有明显的代际传递性,在数据样本时间跨度内,个体的受教育程度高低对社会垂直流动性促进作用并不显著,但父母受教育程度对于促进子女社会阶层垂直流动性有显著促进,从而验证了教育对于社会阶层流动的作用具有隔代显现的特征,也说明了教育在长期中有助于打破社会阶层的固化。我们的研究也表明,社会地位和财富、收入都对后代社会阶层提升有促进作用,但社会地位的促进作用表现出明显的收益递减,而收入与财富的促进作用不会明显递减。
【文章来源】:浙江学刊. 2018,(06)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11 页
【文章目录】:
一、引言
二、文献综述
(一) 教育促进社会垂直流动的作用
(二) 教育抑制社会垂直流动的作用
1. 教育的文化再生产机制
2. 家庭资源对教育机会获取的影响
(三) 财富和权力的代际传递性可能削弱社会的垂直流动性
三、模型、变量与方法
(一) 模型设定
1. 教育对个体社会阶层和收入等级归属的影响
2. 教育对个人收入水平的影响
3. 教育在社会垂直流动性中的作用
(二) 变量和数据来源介绍
1. 被解释变量
2. 核心解释变量
3. 控制变量
(三) 方法介绍
四、检验结果与分析
(一) 教育在个人社会阶层和收入等级决定中的作用
(二) 教育在个人收入决定中的作用
(三) 教育对个体社会阶层变动的作用
五、结论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公共职位世袭呈现的阶层固化及其治理路径[J]. 张铃枣.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5(02)
[2]农村能力贫困、权利贫困与农民阶层固化、政府信任感——以湖北省鄂东北农村地区为例[J]. 黄万华,陈翥. 经济论坛. 2014(04)
[3]高校扩招与高等教育机会的性别平等化——基于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2008)数据的实证分析[J]. 张兆曙,陈奇. 社会学研究. 2013 (02)
[4]基于社会资本视角的阶层固化剖析[J]. 刘宏伟,刘元芳. 天府新论. 2012(06)
[5]阶层固化、社会流动与社会稳定[J]. 马传松,朱挢. 重庆社会科学. 2012(01)
[6]社会资本、发展机会不均等与阶层固化[J]. 王文龙.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04)
[7]家庭背景影响了人们教育和社会阶层地位的获得[J]. 张翼.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 2010(04)
[8]教育与当今中国社会阶层流动[J]. 杨传昌,侯立元. 教育学术月刊. 2009(02)
[9]高等教育公平的历史轨迹——云南大学近五十年不同社会阶层子女接受高等教育机会探析[J]. 张建新.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2008(06)
[10]论教育对二战后美国社会阶层流动的影响[J]. 刘艳. 学术论坛. 2007(01)
博士论文
[1]教育:社会阶层再生产的预演一项对H市两所高中的研究[D]. 顾辉.上海大学 2010
硕士论文
[1]社会阶层固化中的政府责任研究[D]. 杨菁慧.南京大学 2013
[2]城市底层阶级阶层固化问题研究[D]. 郭万琴.哈尔滨工业大学 2012
[3]社会资本的代际转换和阶层固化[D]. 谭奕飞.吉林大学 2012
本文编号:3219466
【文章来源】:浙江学刊. 2018,(06)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11 页
【文章目录】:
一、引言
二、文献综述
(一) 教育促进社会垂直流动的作用
(二) 教育抑制社会垂直流动的作用
1. 教育的文化再生产机制
2. 家庭资源对教育机会获取的影响
(三) 财富和权力的代际传递性可能削弱社会的垂直流动性
三、模型、变量与方法
(一) 模型设定
1. 教育对个体社会阶层和收入等级归属的影响
2. 教育对个人收入水平的影响
3. 教育在社会垂直流动性中的作用
(二) 变量和数据来源介绍
1. 被解释变量
2. 核心解释变量
3. 控制变量
(三) 方法介绍
四、检验结果与分析
(一) 教育在个人社会阶层和收入等级决定中的作用
(二) 教育在个人收入决定中的作用
(三) 教育对个体社会阶层变动的作用
五、结论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公共职位世袭呈现的阶层固化及其治理路径[J]. 张铃枣.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5(02)
[2]农村能力贫困、权利贫困与农民阶层固化、政府信任感——以湖北省鄂东北农村地区为例[J]. 黄万华,陈翥. 经济论坛. 2014(04)
[3]高校扩招与高等教育机会的性别平等化——基于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2008)数据的实证分析[J]. 张兆曙,陈奇. 社会学研究. 2013 (02)
[4]基于社会资本视角的阶层固化剖析[J]. 刘宏伟,刘元芳. 天府新论. 2012(06)
[5]阶层固化、社会流动与社会稳定[J]. 马传松,朱挢. 重庆社会科学. 2012(01)
[6]社会资本、发展机会不均等与阶层固化[J]. 王文龙.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04)
[7]家庭背景影响了人们教育和社会阶层地位的获得[J]. 张翼.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 2010(04)
[8]教育与当今中国社会阶层流动[J]. 杨传昌,侯立元. 教育学术月刊. 2009(02)
[9]高等教育公平的历史轨迹——云南大学近五十年不同社会阶层子女接受高等教育机会探析[J]. 张建新.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2008(06)
[10]论教育对二战后美国社会阶层流动的影响[J]. 刘艳. 学术论坛. 2007(01)
博士论文
[1]教育:社会阶层再生产的预演一项对H市两所高中的研究[D]. 顾辉.上海大学 2010
硕士论文
[1]社会阶层固化中的政府责任研究[D]. 杨菁慧.南京大学 2013
[2]城市底层阶级阶层固化问题研究[D]. 郭万琴.哈尔滨工业大学 2012
[3]社会资本的代际转换和阶层固化[D]. 谭奕飞.吉林大学 2012
本文编号:321946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iaoyujiaoxuefangfalunwen/32194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