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云班课实施即时反馈适应性教学的尝试——以初中化学复习课“酸的性质”为例
发布时间:2021-06-30 21:03
基于云班课,以初中化学复习课"酸的性质"教学为例,尝试JiTT教学模式,实现教与学间的即时互动、资源推送和作业任务,通过云服务实时记录学生的学习行为,实现过程性评价和个性化教学。
【文章来源】:化学教育(中英文). 2018,39(15)北大核心
【文章页数】:4 页
【部分图文】:
图1课前测试整体情况分析Fig.1Overallanalysisofpre-classtest
Fig.2Screenshotofstudents'discussiononcloud-basedclass图2学生讨论发言截图氧化钠与稀硫酸发生了反应”这个问题进行小组讨论,并在云班课的“讨论”活动中发表看法,这样可以提高反馈的效率以及成果固化。3.3.4环节4:课堂检测教师要求学生根据本节课所学内容完成云班课“测试活动4”(限时5min),软件自动收集保存学生的做题情况,形成总体数据分析、每道题正误率分析报告和学生个体得分与用时数据。设计意图:教师根据即时反馈的数据,利用组内、组间或教师的力量解决相应学生的问题,同时对学生也有相互激励的作用。3.4课后反思收获教师:本节课同学们有什么收获呢?请同学们用“4321法(4个关键词、3个感受、2个疑惑及1个行动)”梳理本节课所得,并及时在“头脑风暴”活动中表达。设计意图:本环节旨在利用工具培养学生的元认知知识,同时,在“头脑风暴”活动中,教师可以看到所有学生发言,但学生间不可见(活动结束后均可见),真正实现“背靠背”思考。4利用云班课教学的优势分析4.1课堂反馈更高效利用云班课的实时数据分析技术,将学生参与活动的情况实时呈现并分析,既对教师的教学指导更有针对性,也对学生的学习实时反馈,更有利于调整学习状态与学习策略。4.2参与动机更强烈利用移动互联,学生能随时、随地、主动学习教师传至移动终端的学习资源[7],同时,课堂上利用移动设备的教学互动与即时反馈,成功激发学生动机并聚焦于学习任务。4.3过程性评价更科学每个资源学习进度及学习时长、每个活动参与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近10年《化学教育》有关信息技术与化学教学的文献分析[J]. 赵妍,任红艳. 化学教育(中英文). 2017(23)
[2]移动学习环境下云班课支持的大学英语SPOC教学实践探究[J]. 王红艳. 职业教育研究. 2016(08)
[3]云班课支持的高职公共英语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实证研究——以A学院为例[J]. 王红艳. 现代教育论丛. 2016(01)
[4]基于信息技术创设情境的“离子”教学探究[J]. 林朋,王琪,冉鸣. 化学教育. 2016(03)
[5]应用互动反馈技术优化化学课堂教学[J]. 陈谦明,钱扬义,黄菲菲. 化学教育. 2011(05)
[6]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教学模式研究之六——“适时教学(JiTT)”模式[J]. 何克抗,刘春萱. 现代教育技术. 2008(12)
[7]JiTT——Blending Learning理念下的信息化教学模式[J]. 马萌,何克抗. 中国教育信息化. 2008(21)
本文编号:3258492
【文章来源】:化学教育(中英文). 2018,39(15)北大核心
【文章页数】:4 页
【部分图文】:
图1课前测试整体情况分析Fig.1Overallanalysisofpre-classtest
Fig.2Screenshotofstudents'discussiononcloud-basedclass图2学生讨论发言截图氧化钠与稀硫酸发生了反应”这个问题进行小组讨论,并在云班课的“讨论”活动中发表看法,这样可以提高反馈的效率以及成果固化。3.3.4环节4:课堂检测教师要求学生根据本节课所学内容完成云班课“测试活动4”(限时5min),软件自动收集保存学生的做题情况,形成总体数据分析、每道题正误率分析报告和学生个体得分与用时数据。设计意图:教师根据即时反馈的数据,利用组内、组间或教师的力量解决相应学生的问题,同时对学生也有相互激励的作用。3.4课后反思收获教师:本节课同学们有什么收获呢?请同学们用“4321法(4个关键词、3个感受、2个疑惑及1个行动)”梳理本节课所得,并及时在“头脑风暴”活动中表达。设计意图:本环节旨在利用工具培养学生的元认知知识,同时,在“头脑风暴”活动中,教师可以看到所有学生发言,但学生间不可见(活动结束后均可见),真正实现“背靠背”思考。4利用云班课教学的优势分析4.1课堂反馈更高效利用云班课的实时数据分析技术,将学生参与活动的情况实时呈现并分析,既对教师的教学指导更有针对性,也对学生的学习实时反馈,更有利于调整学习状态与学习策略。4.2参与动机更强烈利用移动互联,学生能随时、随地、主动学习教师传至移动终端的学习资源[7],同时,课堂上利用移动设备的教学互动与即时反馈,成功激发学生动机并聚焦于学习任务。4.3过程性评价更科学每个资源学习进度及学习时长、每个活动参与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近10年《化学教育》有关信息技术与化学教学的文献分析[J]. 赵妍,任红艳. 化学教育(中英文). 2017(23)
[2]移动学习环境下云班课支持的大学英语SPOC教学实践探究[J]. 王红艳. 职业教育研究. 2016(08)
[3]云班课支持的高职公共英语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实证研究——以A学院为例[J]. 王红艳. 现代教育论丛. 2016(01)
[4]基于信息技术创设情境的“离子”教学探究[J]. 林朋,王琪,冉鸣. 化学教育. 2016(03)
[5]应用互动反馈技术优化化学课堂教学[J]. 陈谦明,钱扬义,黄菲菲. 化学教育. 2011(05)
[6]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教学模式研究之六——“适时教学(JiTT)”模式[J]. 何克抗,刘春萱. 现代教育技术. 2008(12)
[7]JiTT——Blending Learning理念下的信息化教学模式[J]. 马萌,何克抗. 中国教育信息化. 2008(21)
本文编号:325849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iaoyujiaoxuefangfalunwen/32584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