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教育教学论文 >

教育与中国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

发布时间:2021-07-08 16:50
  在马克思恩格斯最初创立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教育就是一项重要内容。他们极为重视教育的社会地位和作用。后来,在近100年的社会主义社会建设历程中,几乎每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执政的无产阶级政党及其领袖都非常重视教育。然而,许多国家,包括中国,在社会主义社会建设中都在很大一段时间中没能正确认识教育在社会主义社会建设与发展中的地位与作用,使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失去了应有的坚实基础和强大动力。因此,认真研究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中的一项重要课题——教育与中国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关系,具有很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 几千年来,中国积淀了丰富的教育思想,形成了深厚的教育传统,也产生了许多教育大家。然而,当西方资本主义迅速发展的时候,中国教育不仅一步步远离近现代人类文明,也拖住了中国社会前进的步伐。新中国成立后,中国教育有了飞跃的发展,推动了新中国各项事业的进步。但新中国的教育发展也同新中国的发展历程一样曲折多难,甚至灾难更多更深重。80年代中期以来,以发达国家为先导,世界大多数国家的教育加速发展,经济社会在教育发展的强有力推动下日新月异。新技术革命、知识经济使各国的综合国力竞争焦点迅速定位在教育竞争... 

【文章来源】:天津师范大学天津市

【文章页数】:156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导论
第一部分 关于新中国教育的历史考察和目前中国教育面临的问题与挑战
    一、 新民主主义建设时期的中国教育
        (一) 新中国成立之初的教育恢复和新教育制度的建立
        (二) 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新民主主义教育
    二、 社会主义建设初期的教育
        (一) 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的最初探索
        (二) 教育“大跃进”和教育大革命
        (三) 教育的“调整、巩固、充实、提高”
        (四) 山雨欲来
    三、 十年浩劫中的教育
        (一) 教育指导方针的错位
        (二) 教育的浩劫
        (三) 正义的抗争
    四、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教育
        (一) 科教兴国战略地位的确立
        (二) 深化教育体制改革,构建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教育体制
        (三) 新世纪的中国教育
    五、 历史的反思与现实的问题和挑战
        (一) 历史的反思
        (二) 现实的问题和挑战
第二部分 教育是中国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前提和基础
    一、 教育是立国之本
        (一) 以教育为本是社会主义本质的内在要求
        (二) 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和经济社会的跨越式发展,必须把教育置于根本战略地位
    二、 教育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先导性、全局性、基础性的知识产业和关键性基础设施”
        (一) 教育是提高知识与科技创新能力的先导与基础
        (二) 教育是提高国民素质的根本途径
    三、 教育是推动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动力
        (一) 现代教育本身就是产业
        (二) 教育产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
        (三) 教育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基础与先导
    四、 教育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重要前提
        (一) 教育是培养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接班人的重要途径
        (二) 教育的法制化是依法治国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 学校是培养青少年学生民主政治观念和法制意识的重要基地
第三部分 加快教育发展,推动中国社会主义社会发展与进步
    一、 “入世”给中国教育带来的挑战和机遇
        (一) 中国教育对“入世”的承诺
        (二) “入世”后中国教育面临的挑战和机遇
    二、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切实落实教育的优先发展战略地位
        (一)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
        (二) 切实落实教育的优先发展战略地位
    三、 走有中国特色的教育发展之路
        (一) 树立新的教育观念
        (二) 走教育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三) 以多种体制、多种形式加快教育事业的发展
        (四) 处理好教育发展中的速度、规模、质量与效益的关系
        (五) 创建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一流大学
    四、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一) 素质与素质教育
        (二) 新世纪中国素质教育的内容与推进素质教育的方法与措施
    五、 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
        (一) 教师的作用
        (二) 形成尊师重教的良好社会环境,提高教师地位
        (三)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素质
        (四) 大学党委书记、校长要成为社会主义政治家、教育家
结束语
参考文献



本文编号:327195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iaoyujiaoxuefangfalunwen/327195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900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