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陪读迁移群体城市适应与市民化取向分析——基于东北地区H县陪读家长的考察
发布时间:2021-07-09 18:53
步入21世纪以来,伴随着基础教育流动化和农村中小学的调整撤并,衍生出新中国成立以来罕见的"陪读教育"现象。与此前的农业劳动力转移人口不同,陪读群体离乡陪读期间主动或被动地适应城市,大体经历了角色转变、城市感知、城市认同期等演化阶段。而家庭经济状况、陪读时间、个人生活态度和社会交往能力、孩子适应程度和学校表现、城里人接纳程度等,则成为影响陪读群体城市适应或进入城市的重要因素。当陪读任务结束时,此群体内部开始分化为不同部分,其市民化取向存在明显差别。为此,我们需要遵循序列、批次原则加以渐进性推进。其中,农地及宅基地等问题成为影响大部分陪读人口市民化取向的关键,故完善农村产权制度及相关配套制度,将会有力地推进我国城镇化建设进程。
【文章来源】: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35(06)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12 页
【文章目录】:
一、问题的提出
二、农村陪读迁移群体城市适应的不同阶段
(一) 角色转变期
(二) 生活感知期
(三) 城市同化期
三、影响农村陪读迁移群体城市适应的多元因素
(一) 经济状况的影响
(二) 陪读时间的影响
(三) 孩子学习成绩及学校表现的影响
(四) 城里人接纳程度的影响
(五) 重新择业状况的影响
(六) 生活态度和交往能力的影响
四、农村陪读迁移群体与其他农业转移人口的差异及市民化优势
(一) 农村陪读迁移群体与其他农业转移人口的差异
1. 进城陪读农民动力单一
2. 进城陪读农民任务的明晰化
3. 陪读农民家庭结构、规模及生活轨迹的多元化
4. 进城陪读农民职业选择的限定性
5. 进城陪读农民长时期留居城市的不确定性
(二) 农村陪读迁移群体市民化优势
五、农村陪读迁移群体市民化取向及其推进
(一) 农村陪读迁移群体中不同阶层的市民化取向
(二) 推进农村陪读迁移群体分批次市民化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生命历程视角下农村家长陪读经历及其影响研究——基于甘肃华县的实地调查[J]. 陈锋,梁伟.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05)
[2]城市性与农民工的城市适应[J]. 江立华. 社会科学研究. 2003(05)
本文编号:3274299
【文章来源】: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35(06)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12 页
【文章目录】:
一、问题的提出
二、农村陪读迁移群体城市适应的不同阶段
(一) 角色转变期
(二) 生活感知期
(三) 城市同化期
三、影响农村陪读迁移群体城市适应的多元因素
(一) 经济状况的影响
(二) 陪读时间的影响
(三) 孩子学习成绩及学校表现的影响
(四) 城里人接纳程度的影响
(五) 重新择业状况的影响
(六) 生活态度和交往能力的影响
四、农村陪读迁移群体与其他农业转移人口的差异及市民化优势
(一) 农村陪读迁移群体与其他农业转移人口的差异
1. 进城陪读农民动力单一
2. 进城陪读农民任务的明晰化
3. 陪读农民家庭结构、规模及生活轨迹的多元化
4. 进城陪读农民职业选择的限定性
5. 进城陪读农民长时期留居城市的不确定性
(二) 农村陪读迁移群体市民化优势
五、农村陪读迁移群体市民化取向及其推进
(一) 农村陪读迁移群体中不同阶层的市民化取向
(二) 推进农村陪读迁移群体分批次市民化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生命历程视角下农村家长陪读经历及其影响研究——基于甘肃华县的实地调查[J]. 陈锋,梁伟.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05)
[2]城市性与农民工的城市适应[J]. 江立华. 社会科学研究. 2003(05)
本文编号:327429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iaoyujiaoxuefangfalunwen/32742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