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心理弹性、自我概念、羞耻感的关系及其内隐研究
本文关键词:大学生心理弹性、自我概念、羞耻感的关系及其内隐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大学阶段是个体一生发展的重要阶段,在这一阶段不可避免的会遇到一些逆境,逆境面前个体表现各不相同,在逆境中成长的现象,即心理弹性,它是我们关注的重点,本研究以心理弹性为切入点,探讨大学生的心理弹性与自我概念的关系,考察羞耻感在这一关系中的作用。 本研究首先采用心理弹性量表、羞耻感量表和自我概念量表对500名在校大学生进行施测,考察其在人口学变量上的差异和关系。然后筛选出高、低心理弹性大学生各30人,运用内隐联想测验进行实验,以探讨不同心理弹性大学生在内隐羞耻感和内隐自我概念上的差异及关系。研究结论如下: (1)大学生心理弹性在不同性别和年级上上存在显著性差异,但是在不同专业和地区的差异不显著。 (2)大学生羞耻感在不同专业间的差异不显著,但是在不同地区、不同性别以及不同年级间的差异都是显著的。 (3)大学生自我概念在不同地区间的差异不显著,,但是在不同专业、不同性别以及不同年级间的差异都是显著的。 (4)大学生心理弹性和自我概念有显著的负相关。 (5)大学生的身体羞耻感和行为羞耻感在自我概念和心理弹性之间存在中介作用。 (6)大学生群体中存在内隐羞耻感,并且不同心理弹性大学生的内隐羞耻感效应存在显著性差异,外显羞耻感和内隐羞耻感是相对独立的结构。 (7)大学生群体中存在内隐自我概念,但是不同心理弹性大学生的内隐羞耻感效应并未存在显著性差异,外显羞耻感和内隐羞耻感是相对独立的结构。
【关键词】:心理弹性 自我概念 羞耻感 内隐研究
【学位授予单位】:闽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B844.2
【目录】:
- 摘要5-6
- Abstract6-8
- 目录8-11
- 引言11-15
- 第1章 文献综述与问题提出15-31
- 1.1 心理弹性的研究综述15-20
- 1.1.1 心理弹性的定义15-16
- 1.1.2 心理弹性的发展历史16-18
- 1.1.3 心理弹性的研究范式18-20
- 1.2 羞耻感的研究综述20-24
- 1.2.1 羞耻感的界定20-21
- 1.2.2 羞耻感的理论21-23
- 1.2.2.1 进化论的观点21-22
- 1.2.2.2 心理分析的观点22
- 1.2.2.3 认知的观点22-23
- 1.2.3 羞耻感和内疚的区别23-24
- 1.3 自我概念的研究综述24-28
- 1.3.1 自我概念的界定24-25
- 1.3.2 自我概念的多维模型25-26
- 1.3.3 自我概念的研究方法26-28
- 1.3.3.1 Q 分类法26
- 1.3.3.2 量表测验法26-27
- 1.3.3.3 WAI 技法27
- 1.3.3.4 语义分析法27-28
- 1.4 心理弹性、羞耻感、自我概念三者的相互关系28
- 1.5 问题提出和研究意义28-31
- 1.5.1 问题提出28-29
- 1.5.2 研究意义29-31
- 第2章 大学生心理弹性与羞耻感、自我概念的关系31-41
- 2.1 研究设计31-32
- 2.1.1 研究目的31
- 2.1.2 研究假设31
- 2.1.3 被试31
- 2.1.4 研究工具31-32
- 2.1.5 实施过程32
- 2.1.6 数据处理32
- 2.2 研究结果32-41
- 2.2.1 大学生心理弹性的特点32-34
- 2.2.1.1 不同专业大学生心理弹性的特点32
- 2.2.1.2 不同地区大学生心理弹性的特点32-33
- 2.2.1.3 不同性别大学生心理弹性的特点33
- 2.2.1.4 不同年级大学生心理弹性的特点33-34
- 2.2.2 大学生羞耻感的特点34-35
- 2.2.2.1 不同专业大学生羞耻感的特点34
- 2.2.2.2 不同地区大学生羞耻感的特点34
- 2.2.2.3 不同性别大学生羞耻感的特点34
- 2.2.2.4 不同年级大学生羞耻感的特点34-35
- 2.2.3 大学生自我概念的特点35-37
- 2.2.3.1 不同专业大学生自我概念的特点35-36
- 2.2.3.2 不同地区大学生自我概念的特点36
- 2.2.3.3 不同性别大学生自我概念的特点36
- 2.2.3.4 不同年级大学生自我概念的特点36-37
- 2.2.4 大学生心理弹性和羞耻感、自我概念的关系37-41
- 2.2.4.1 大学生心理弹性和羞耻感的关系研究37-38
- 2.2.4.2 大学生心理弹性和自我概念的相关研究38
- 2.2.4.3 大学生羞耻感和自我概念的相关研究38-39
- 2.2.4.4 大学生羞耻感在自我概念和心理弹性间的中介作用39-41
- 第3章 不同心理弹性个体的内隐羞耻感41-45
- 3.1 实验目的41
- 3.2 研究思路41
- 3.3 实验方法41-43
- 3.3.1 被试41-42
- 3.3.2 实验材料42
- 3.3.3 实验程序42
- 3.3.4 实验仪器42-43
- 3.4 实验数据处理43
- 3.5 结果43-45
- 第4章 不同心理弹性个体的内隐自我概念45-49
- 4.1 实验目的45
- 4.2 研究思路45
- 4.3 实验方法45-46
- 4.3.1 被试45
- 4.3.2 实验材料45
- 4.3.3 实验程序45-46
- 4.3.4 实验仪器46
- 4.4 实验数据处理46
- 4.5 结果46-49
- 第5章 总讨论49-55
- 5.1 大学生心理弹性、羞耻感与自我概念总体状况49-52
- 5.1.1 大学生心理弹性的特点49
- 5.1.2 大学生羞耻感的特点49-51
- 5.1.3 大学生羞耻感的特点51-52
- 5.2 大学生心理弹性、羞耻感与自我概念的相关研究52
- 5.3 大学生羞耻感在自我概念和心理弹性间的中介作用52-53
- 5.4 不同心理弹性个体的内隐羞耻感53-54
- 5.5 不同心理弹性个体的内隐自我概念54-55
- 第6章 研究总结和建议55-57
- 6.1 结论55
- 6.2 建议55-57
- 第7章 研究的不足之处57-59
- 参考文献59-67
- 附录67-71
- 致谢71-73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清单73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常保瑞;方建东;;心理弹性的研究及其对教育的启示[J];教育探索;2010年01期
2 陈献忠;宋洁;;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心理弹性的调查分析[J];思想理论教育;2010年05期
3 曾守锤;;流动儿童的心理弹性和积极发展:研究、干预与反思[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1年01期
4 王宏;;论大学生的择业心理弹性[J];黑河学刊;2011年06期
5 丁倩;洪梦飞;;心理弹性及其提升的研究综述[J];高等函授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6期
6 赵思思;杨志;;心理弹性的应用型走向简述[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年05期
7 黄爱武;许丽;;让学生拥有一双隐形的翅膀——增强中学生心理弹性的思考与探究[J];华夏教师;2012年02期
8 徐礼平;方倩;;从心理弹性的视角看有“留守经历”大学生[J];新余学院学报;2012年02期
9 邱婷;谭文;;心理弹性的文献综述[J];社会心理科学;2012年04期
10 唐本钰;侯晓靖;;大学生一般生存图式与心理弹性的关系[J];中国特殊教育;2012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许书萍;徐光兴;;心理弹性研究的科学价值、存在问题以及发展前景[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2 许燕平;宋娟;;优秀贫困大学生心理弹性的建构研究[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3 彭李;李敏;;不同心理弹性个体对情绪图片刺激的认知偏向[A];增强心理学服务社会的意识和功能——中国心理学会成立90周年纪念大会暨第十四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1年
4 张佳佳;李敏;;不同心理弹性水平的大学生自主神经反应特点的研究[A];增强心理学服务社会的意识和功能——中国心理学会成立90周年纪念大会暨第十四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1年
5 周茹;;基于理性情绪行为疗法设计大学生心理弹性的团体训练[A];增强心理学服务社会的意识和功能——中国心理学会成立90周年纪念大会暨第十四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1年
6 张莎;唐立;;应激情景下不同心理弹性大学生注意偏向的实验研究[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7 滕秀杰;崔丽霞;;青少年心理弹性量表在大学生群体中的修订[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8 鲍军超;;体育参与对大学生心理弹性的影响研究[A];第九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2)[C];2011年
9 董昒;耿文秀;;团体音乐治疗对地震灾区青少年心理弹性的干预[A];第十五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2年
10 叶艳;范方;;心理弹性研究中变量定向与个体定向的方法[A];第十五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华勤;“心理弹性”利健康[N];上海中医药报;2007年
2 记者 舒薇 实习生 江文龙;80、90后需补心理弹性课[N];长沙晚报;2010年
3 本报记者 张清俐;心理弹性研究关注人类发展“正能量”[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4年
4 记者 栾吟之;发展孩子的“心理弹性”[N];解放日报;2011年
5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教授 李义平;构建和谐社会的经济学思考[N];中国经济时报;2005年
6 李茜 王安立 刘振庭;农民工随迁子女:如何适应社会[N];光明日报;201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席居哲;基于社会认知的儿童心理弹性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2 蔡颖;心理弹性与压力困扰、适应的关系[D];天津师范大学;2010年
3 胡寒春;青少年核心心理弹性的结构及其特征研究[D];中南大学;2009年
4 范方;留守儿童焦虑/抑郁情绪的心理社会因素及心理弹性发展方案初步研究[D];中南大学;2008年
5 张帆;三峡库区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与心理弹性现状及影响因素的研究[D];重庆医科大学;2013年
6 杨海;军校新生心理弹性因素及心理训练对心理健康影响的实证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10年
7 柳菁;心理弹性新论:多视角PAC人格模型理论与实证[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8 张爱华;意外创伤者的心理弹性及其发展模型的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陶丽娜;高中生依恋与心理弹性的关系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2 吕良成;大学生感恩、心理弹性、学习投入现状及其关系的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12年
3 滕秀杰;大学生心理弹性的评估与干预[D];首都师范大学;2008年
4 程丽;高考复读生心理弹性及其与学习动机的关系[D];河南大学;2009年
5 王淑芳;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弹性及其与依恋应对方式的关系[D];河南大学;2010年
6 刘虹;大学生心理弹性与其就业心理的关系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7 刘书瑜;大学生的精神性及其与心理弹性的关系[D];福建师范大学;2009年
8 徐媛;特殊儿童家长的心理弹性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9 王燕秋;医学类高职高专学生的心理弹性状况及影响因素的研究[D];第三军医大学;2010年
10 冀建伟;关于增强青少年心理弹性的教学案例设计[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本文关键词:大学生心理弹性、自我概念、羞耻感的关系及其内隐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2807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iaoyujiaoxuefangfalunwen/3280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