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教育教学论文 >

积极心理品质:大学生感戴与宽恕教养成因研究

发布时间:2017-04-26 14:14

  本文关键词:积极心理品质:大学生感戴与宽恕教养成因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积极心理学(positive psychology)作为20世纪末在美国兴起的一个新的心理学的研究领域,关注人类美德的积极品质,研究人类的积极情绪体验、积极人格特征、积极的组织系统。感戴和宽恕常常被看做是积极心理学的一对双生子。感戴是对待恩泽的一种积极心理品质,宽恕是面对伤害的一种积极心理品质。本研究旨在探索大学生的感戴与宽恕教育的综合成因(父母教育、学前教育、基础教育、大学教育),从而为学生成长过程中的感戴和宽恕教育提供相应的建议和策略,达到健全学生的人格,提升生命质量和生活高度的目的。 本研究在国内外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采用《感戴量表》和《宽恕认知问卷》以及《大学生自我成长教育因素问卷》的问卷调查,随机取样于西安石油大学的561名学生,调查了大学生感戴与宽恕的成因与父母教养和学校教育之间的关系,研究结论如下: (1)父母教养在大学生感戴和宽恕品质的形成中起到重要作用。父母亲的情感温暖理解对感戴有显著的影响,父母亲的惩罚严厉、拒绝否认不利于感戴品质的形成。父母亲的情感温暖和理解有助于子女宽恕品质的形成,同时,父亲的干涉限制、放任等消极教养,会使子女宽恕意识降低,难予宽恕显著。 (2)学前教育对感戴的四个因子都有显著积极影响。学前教育对宽恕维度中的无限宽恕呈积极影响。 (3)基础教育阶段的中学教育对感戴的四个因子产生极显著积极影响。小学教育对有限宽恕产生显著积极影响。 (4)大学教育中的思想品德教育、人文素质类教育、集体协作类活动、专业理论与技能等对大学生的感戴与宽恕品质产生积极影响。 针对于调查结果,提出可行性建议:重视家庭教育,父母教育子女的同时,就要以身作则,营造温馨、民主的家庭气氛,及时与子女进行情感沟通,注重子女独立自我意识的培养,积极强化子女的感恩和宽恕行为。学校要加强感戴观念和宽恕观念的教育,引导大学生形成健康的感戴意识、宽恕意识,并付诸于行动。同时发挥教师的榜样作用,积极开展一系列健康的心理讲座和活动,让学校充满积极正能量。
【关键词】:积极心理学 感戴 宽恕 父母教养 学校教育
【学位授予单位】:西安石油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B844.2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9
  • 第一章 绪论9-11
  • 1.1 研究背景9
  • 1.2 研究目的9
  • 1.2.1 理论目的9
  • 1.2.2 实践目的9
  • 1.3 研究意义9-11
  • 1.3.1 理论意义9-10
  • 1.3.2 实践意义10-11
  • 第二章 文献综述11-23
  • 2.1 感戴研究综述11-14
  • 2.1.1 感戴的定义11-12
  • 2.1.2 感戴理论12-13
  • 2.1.3 感戴的相关研究13
  • 2.1.4 感戴的量表13-14
  • 2.2 宽恕研究综述14-16
  • 2.2.1 宽恕的概念14
  • 2.2.2 宽恕的分类与模式14-15
  • 2.2.3 宽恕的相关心理学研究15-16
  • 2.2.4 宽恕的研究方法16
  • 2.3 教养方式研究综述16-20
  • 2.3.1 传统教养思想16-17
  • 2.3.2 父母教养方式17-18
  • 2.3.3 学校教育18-20
  • 2.4 感戴、宽恕和父母教养、学校教育的关系20-23
  • 2.4.1 感戴与宽恕20
  • 2.4.2 感戴与父母教养20-21
  • 2.4.3 宽恕与父母教养21
  • 2.4.4 感戴与学校教育21
  • 2.4.5 宽恕与学校教育21
  • 2.4.6 父母教养与学校教育的关系21-23
  • 第三章 研究方法23-27
  • 3.1 研究对象23
  • 3.1.1 理论假设23
  • 3.1.2 抽样资料23
  • 3.2 质性研究23-24
  • 3.2.1 文献检索23
  • 3.2.2 理论研究23-24
  • 3.3 实证研究24-27
  • 3.3.1 心理调查法24
  • 3.3.2 心理统计法24-27
  • 第四章 实证分析27-58
  • 4.1 父母教养方式对大学生感戴积极心理品形成的影响分析27-31
  • 4.1.1 父母教养方式对大学生感戴密度形成的回归分析27-28
  • 4.1.2 父母教养方式对大学生感戴深度形成的回归分析28-29
  • 4.1.3 父母教养方式对大学生感戴广度形成的回归分析29-30
  • 4.1.4 父母教养方式对大学生感戴频度形成的回归分析30-31
  • 4.2 各类学校教育对大学生感戴积极心理品形成的影响分析31-38
  • 4.2.1 各类学校教育对大学生感戴密度形成的回归分析31-32
  • 4.2.2 各类学校教育对大学生感戴深度形成的回归分析32-34
  • 4.2.3 各类学校教育对大学生感戴广度形成的回归分析34-36
  • 4.2.4 各类学校教育对大学生感戴频度形成的回归分析36-38
  • 4.3 父母教养方式对大学生宽恕积极心理品形成的影响分析38-42
  • 4.3.1 父母教养方式对大学生无限宽恕形成的回归分析38-39
  • 4.3.2 父母教养方式对大学生有限宽恕形成的回归分析39-40
  • 4.3.3 父母教养方式对大学生难予宽恕形成的回归分析40-41
  • 4.3.4 父母教养方式对大学生应变宽恕形成的回归分析41-42
  • 4.4 各类学校教育对大学生宽恕积极心理品形成的影响分析42-50
  • 4.4.1 各类学校教育对大学生无限宽恕形成的回归分析42-44
  • 4.4.2 各类学校教育对大学生有限宽恕形成的回归分析44-46
  • 4.4.3 各类学校教育对大学生难予宽恕形成的回归分析46-48
  • 4.4.4 各类学校教育对大学生应变宽恕形成的回归分析48-50
  • 4.5 各类教育对大学生感戴与宽恕品质形成的综合预测50-53
  • 4.5.1 父母教养方式对大学生感戴与宽恕总分形成回归分析50
  • 4.5.2 幼儿园和小学教育影响大学生感戴与宽恕的回归分析50-51
  • 4.5.3 中学和大学教育影响大学生感戴与宽恕总分回归分析51
  • 4.5.4 各类教育总水平影响大学生感戴与宽恕总分回归分析51-53
  • 4.6 大学生感戴品质 4 维度与宽恕品质 4 维度的综合相关分析53-54
  • 4.6.1 大学生感戴品质维度和宽恕品质维度的显著正相关53
  • 4.6.2 大学生感戴品质维度和宽恕品质维度的显著负相关53-54
  • 4.7 大学生感戴品质 4 维度与宽恕品质 4 维度的成因归纳分析54-55
  • 4.7.1 对大学生感戴品质 4 维度产生影响的教育成因归纳54-55
  • 4.7.2 对大学生宽恕品质 4 维度产生影响的教育成因归纳55
  • 4.8 大学生积极品质感戴与宽恕的教育因素结构方程模型55-58
  • 4.8.1 父母教养方式对大学生感戴与宽恕成因的结构方程模型55-56
  • 4.8.2 各类学校教育对大学生感戴与宽恕成因的结构方程模型56-58
  • 第五章 讨论与建议58-62
  • 5.1 父母教养方式是大学生感戴与宽恕品质形成的早期重要成因58-59
  • 5.1.1 父母教养方式是大学生感戴品质形成的早期重要成因58
  • 5.1.2 父母教养方式是大学生宽恕品质形成的早期重要成因58-59
  • 5.2 学前教育活动对大学生早期感戴与宽恕品质形成亦产生影响59
  • 5.3 小学中学教育对大学生感戴与宽恕品质形成产生着重要影响59
  • 5.4 大学素质教育对大学生感戴与宽恕品质完善具有直接的影响59-60
  • 5.5 大学生感戴与宽恕品质的形成和完善均受到各类教育影响60
  • 5.5.1 父母教养对大学生感戴和宽恕品质产生的促进作用60
  • 5.5.2 学校教育对大学生感戴和宽恕品质产生的促进作用60
  • 5.6 个体社会化中的感戴和宽恕积极品质形成教育建议60-62
  • 第六章 研究结论及创新点62-63
  • 6.1 主要结论62
  • 6.2 创新点62-63
  • 第七章 本研究不足与展望63-64
  • 致谢64-65
  • 参考文献65-68
  • 附录68-73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73-74
  • 详细摘要74-92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启光;陈明选;;家庭与学校教育改革的关系:西方的经验与中国的问题[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1年04期

2 王志梅;初中生父母教养方式的调查研究[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3年06期

3 刘翠兰;家校合作及其理论依据[J];基础教育研究;2005年09期

4 刘宁;;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及社会教育的整合发展趋势[J];基础教育研究;2009年07期

5 蒋奖;父母教养方式与青少年行为问题关系的研究[J];健康心理学杂志;2004年01期

6 董霞;张宁;姜婷娜;;感戴的研究现状及展望[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8年08期

7 陶志琼;关于感恩教育的几个问题的探讨[J];教育科学;2004年04期

8 李丽,陈庆良,洪明;大学生心理健康及父母教养方式相关研究[J];贵州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年04期

9 傅宏;宽恕心理学:理论蕴涵与发展前瞻[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6期

10 张红静;;学校如何实施宽恕教育:基于心理学的视角[J];当代教育科学;2010年10期


  本文关键词:积极心理品质:大学生感戴与宽恕教养成因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2860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iaoyujiaoxuefangfalunwen/32860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6f5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