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教育教学论文 >

晚清女子学校演变研究

发布时间:2017-04-30 09:13

  本文关键词:晚清女子学校演变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晚清女子学校是西学东渐和社会变革的产物。鸦片战争以后,中国民族危机日益加深,传统女性观念和女性教育方式亟需变革以适应国家和民族的需要。中国的先进知识分子们,一方面猛烈抨击中国传统的女学思想,另一方面,积极引进和宣传西方先进的近代女性观念和教育观念,并最终促成了中国人自己女子学校的成功创办,以及女子教育在学制上的确立。这一阶段,是晚清女子学校创办和发展的关键时期。研究晚清女子学校的发展历程,总结其发展过程中的经验和教训,以期有益于当今中国女子教育事业的发展。 本研究主要运用文献研究法、历史研究法和比较研究法,结合教育学等相关理论,分六部分对晚清女子学校的演变历程,进行了比较深入的研究。 第一部分主要是对相关概念进行界定和对相关研究进行综述,并阐述本文的研究价值和研究方法。 第二部分主要分析了中国人自办女子学校的时代背景和社会背景。 第三部分按照时间顺序,将晚清女子学校的演变历程划分为三个阶段,并逐一进行整理,明确每一阶段女子学校发展的主要任务和发展状况。 第四部分主要从女子学校的教育宗旨和课程设置两方面入手,分析晚清女子学校自身建设的演变历程。 第五部分主要是对晚清女子学校建设和发展过程中的特点进行分析。 第六部分是对晚清女子学校影响与启示的思考。一方面,总结晚清女子学校的诞生和发展对女子教育、女性以及社会发展的重要影响;另一方面,知古鉴今,总结晚清女子学校建设和发展历程的经验和教训,为当今女子教育的发展提供一定的启示。
【关键词】:晚清 女子学校 演变 影响 启示
【学位授予单位】:东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G529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6
  • 目录6-8
  • 引言8-17
  • (一) 问题的提出8
  • (二) 概念界定8
  • (三) 研究现状8-14
  • (四) 研究价值14-16
  • (五) 研究方法16-17
  • 一、 晚清女子学校诞生的历史动因17-22
  • (一) 民族危机的不断加深17-18
  • (二) 传统经济模式、社会结构的变化18-19
  • (三) 社会思想观念的转变19-20
  • (四) 西学东渐的熏染20-22
  • 二、 晚清女子学校的演进历程22-34
  • (一) 萌芽与铺垫—早期期进步人士的呐喊(1851—1895)22-24
  • 1. 太平天国的定期教育与女馆教育22-23
  • 2. 早期维新派与兴女学思想23-24
  • (二) 酝酿与建立—资产阶级维新派的学校主张与实践(1896—1901)24-28
  • 1. 学校教育思想的逐步丰富25-27
  • 2. 学校体系以及规章制度的构想27-28
  • (三) 发展与抉择—新政时期的女子学校状况(1902—1912)28-34
  • 1. 民间女子学校的出现与兴盛28-30
  • 2. 女子学校在学制上的确立30-32
  • 3. 女子学校发展的阻碍32-34
  • 三、 晚清女子学校的教育宗旨和课程设置34-44
  • (一) 教育宗旨34-37
  • 1. 相夫教子与兴国智民34-35
  • 2. “贤妻良母”的延续与教育宗旨的确立35-37
  • (二) 课程设置37-40
  • 1. 学堂章程颁布前的课程设置37-38
  • 2. 清政府女子学堂的课程设置38-40
  • (三) 个案分析—经正女塾40-44
  • 1. 创办过程40-41
  • 2. 教育宗旨41-42
  • 3. 课程设置42-43
  • 4. 结局和影响43-44
  • 四、 晚清女子学校的特点分析44-50
  • (一) 从无到有,逐步发展44-46
  • (二) 贤妻良母,影响深远46-47
  • (三) 中西结合,中体西用47
  • (四) 保守性与进步性共存47-50
  • 五、 晚清女子学校的影响与启示50-58
  • (一) 晚清女子学校的影响50-54
  • 1. 填补了中国女子教育的空白50-51
  • 2. 培养了一批近代女性,但数量有限51-52
  • 3. 推动了社会女性观念的转变,但传统观念仍然牢固52-54
  • 4. 推动了妇女解放,但有待进一步发展54
  • (二) 晚清女子学校的启示54-58
  • 1. 推动女子教育观念的转变54-55
  • 2. 教育要体现民族特色,培养学生的民族认同感55-56
  • 3. 推动教育变革,体现女性特色56-58
  • 结语58-59
  • 参考文献59-63
  • 后记63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章征科;20世纪初中国女子学校教育兴起的原因及特点[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年02期

2 南治国;但开风气敢为先——基督教与清末女子教育[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4期

3 夏晓虹;从男女平等到女权意识──晚清的妇女思潮[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5年04期

4 周庆;;论晚清女子教育对妇女解放的作用[J];大学教育;2012年09期

5 阎广芬;简论西方女学对中国近代女子教育的影响[J];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03期

6 刘阳;中国近代妇女教育平等权的演进[J];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3期

7 阎文芬;中国女子教育的近代化历程、特点及启示[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1996年02期

8 宋瑞之;近代妇女教育的兴起与妇女的觉醒[J];河北学刊;1995年05期

9 石鸥;陈静;;清末民初我国早期女子国文教科书[J];湖南教育(语文教师);2008年08期

10 熊贤君;中国女子教育的传承与嬗变[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4年03期


  本文关键词:晚清女子学校演变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3658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iaoyujiaoxuefangfalunwen/33658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522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