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教育教学论文 >

信息化环境下课堂教学信息处理研究

发布时间:2021-10-29 16:33
  “2000多年前,苏格拉底就认识到人们通过回答问题获得的知识比被直接告知答案获得的要多。现在,科学已经解释了这个违反直觉想法的背后原因,而且解释了为什么这个想法能起到良好的作用。但是,在苏格拉底教学中还有一个问题,那就是这个想法只能在小班教学中起到良好的作用。”不论班级容量多大,课堂练习、提问和测试都是课堂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是“教学结果的反馈(学校意义),是甄别人的知识技能和智力开发不可缺少的手段(社会意义)”。为了改善这些问题,课堂信息处理系统(CIPS)被发明了,而且相关研究表明,这个系统在课堂上的使用使得任意容量的课堂都提高了其有效性。课堂信息处理系统是一种能自动采集、处理和分析课堂教学中学生反应数据的实时信息系统。这种系统主要用于班级的课堂教学当中,学生通过反应器回答问题,学生的应答结果及对问题的反应时间被传送到计算机并被分析处理,以便授课教师全面细致地了解、掌握班级整体及学生个体当前的学习状态,及时合理地调整教学对策,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在国外,类似于课堂信息处理系统的研究早在20世纪60年代就开始了,而且目前相关系统已经在部分学校应用,且效果显著。在国... 

【文章来源】:华东师范大学上海市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69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信息化环境下课堂教学信息处理研究


课堂信息处理系统的软件结构图

P线,断层,情况,学生


图.345线与P线的断层情况2)个体性分析个体性分析包括对学生的学习状况做出评价和对问题的妥当程度做出估计。在S线与P线之间的离差较大时,可发现某些学生或问题的反应模式是反常的。例如,在表3.1所示的S一P表中,问题Pl的答对率为8/15,这是比较高的。但答对该题的人数分布在P线的上下两方且各占一半,说明该题被答对的机会几乎是随机分布的,即得分高的学生与得分低的学生都有答对的也都有答错的。可见该题的区分度较低,需要重新审查。对于学生来说,例如56和513都答对5道题,但答对的题目分布在S线的左右两侧且几乎各占一半,也出现很大的随机性,需要引为注意。学生或问题的这种异常程度可通过警告系数来定量描述。①关于问题的警告系数:对问题警告系数的计算公式为:

界面图,界面,教学目标,课程标准


法的探讨过程。要说明的是,本模拟实例的数据(库)组成都是以CPS系统(上一章中介绍过的一个国外的课堂信息处理系统)为基础的,而且假设有相应的硬件存在,并可以成功采集课堂上学生的应答信息。例如在高中一年级开设有《代数和初等函数》这门课,根据其教学参考书,可以建立其相应的课程标准,也就是可以建立相应本课程的每个单元每节的教学目标库。在CPS中,教学目标库是以树型结构组织并建立的。不同的是,笔者将这个库结构进行的改进,使其叶节点包括每节的具体的需要学生掌握的教学目标和相应的练习题,并在保存时分别存为课程标准库和练习题库。特别要说明的是,这个练习题库要求增加一项,来说明其所涉及的本节的教学目标的代码。如下图.42所示:


本文编号:346499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iaoyujiaoxuefangfalunwen/346499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c7b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