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教育教学论文 >

相对剥夺感与大学生网络游戏成瘾的关系:一个有调节的中介模型

发布时间:2021-11-04 11:47
  为探讨相对剥夺感与大学生网络游戏成瘾的关系及其作用机制,在病态网络使用(Pathological Internet Use,PIU)的认知–行为模型视角下,采用经济相对剥夺感问卷、非适应性认知量表、内隐人格观量表和网络游戏成瘾量表,对1008名具有网络游戏使用经验的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表明:(1)在控制性别和年龄的条件下,相对剥夺感能够显著正向预测大学生网络游戏成瘾;(2)相对剥夺感通过非适应性认知的中介作用预测网络游戏成瘾;(3)非适应性认知的中介作用受到内隐人格观的调节。具体来说,相对于持渐变观的大学生,持实体观的大学生的非适应性认知对其网络游戏成瘾的预测作用更大。研究结果有助于揭示大学生网络游戏成瘾的形成机制,对大学生网络游戏成瘾的干预具有一定启示意义。 

【文章来源】:心理学报. 2018,50(09)北大核心CSSCICSCD

【文章页数】:10 页

【部分图文】:

相对剥夺感与大学生网络游戏成瘾的关系:一个有调节的中介模型


内隐人格观在非适应性认知与网络游戏成瘾之间的调节作用图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累积生态风险与青少年网络成瘾:心理需要满足和积极结果预期的中介作用[J]. 李董平,周月月,赵力燕,王艳辉,孙文强.  心理学报. 2016(12)
[2]内隐人格理论对他人印象加工策略的影响[J]. 崔诣晨,王沛,谈晨皓.  心理学报. 2016(12)
[3]基本心理需要与青少年网络游戏成瘾倾向:一个有调节的中介模型[J]. 甄霜菊,喻承甫,胡谏萍,鲍振宙,张卫.  教育测量与评价. 2016(11)
[4]“内隐人格理论”与消费者决策研究述评[J]. 李爱梅,刘楠,孙海龙,熊冠星.  外国经济与管理. 2016(09)
[5]Internet addiction and problematic Internet use: A systematic review of clinical research[J]. Daria J Kuss,Olatz Lopez-Fernandez.  World Journal of Psychiatry. 2016(01)
[6]相对剥夺感:概念、测量、影响因素及作用[J]. 熊猛,叶一舵.  心理科学进展. 2016(03)
[7]冲动性对不同成瘾行为发展的调控及其神经机制[J]. 严万森,张冉冉,刘苏姣.  心理科学进展. 2016(02)
[8]青少年网络游戏体验与网络游戏成瘾的交叉滞后分析[J]. 张国华,雷雳.  心理科学. 2015(04)
[9]同伴玩家比例、非适应性认知与网络游戏成瘾的关系[J]. 汪涛,魏华,周宗奎,熊婕,李雄,杨雪.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2015(03)
[10]大学生压力事件与网络游戏成瘾:逃避动机的中介效应[J]. 魏华,周宗奎,李雄,罗青,高洁.  心理与行为研究. 2014(03)



本文编号:347566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iaoyujiaoxuefangfalunwen/347566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b63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