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教育教学论文 >

流动儿童自我提升的特点及其与社会适应的关系

发布时间:2017-05-06 16:03

  本文关键词:流动儿童自我提升的特点及其与社会适应的关系,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自我提升是个体的一种自我动机,激发个体去肯定自我、塑造积极自我、寻求积极自我评价,这种动机在儿童的个体适应、社会适应等多方面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适当的自我提升动机能够促进个体的心理健康发展,并形成良好的个性。幼儿从呱呱坠地的那一刻起,其身心就面临着对这个世界的适应,而良好的适应能力对儿童的一生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采用问卷调查法,考察了北京市三所公立幼儿园92名及两所流动儿童幼儿园107名大中班幼儿的自我提升与社会适应的表现,并探讨了二者之间的关系。研究得出了如下结论: 1、流动儿童的自我提升表现研究表明,大多数流动儿童具有自我提升动机。 (1)流动儿童存在过分宣称这一自我提升表现。幼儿在过分宣称方面没有显著性别差异,却存在年级差异,过分宣称偏向会随年龄的增长而降低,而认知准确率随年龄的增长而增高。 (2)有关流动儿童的自利归因的自我提升研究表明,大多数儿童都存在自利归因动机,儿童在自利归因方面不存在性别差异,却存在年级差异,中班的自利归因动机高于大班,普通儿童的自利归因动机高于流动儿童。 2、流动儿童的社会适应行为研究发现: (1)流动儿童在社会适应方面不存在性别差异,却存在年级差异,表现为大班的社会适应行为发展能力高于中班。除在作业这个考察幼儿想象力的领域普通儿童的得分要高于流动儿童之外,普通儿童与流动儿童的社会适应行为的差异不明显, (2)有关流动儿童同伴地位的研究表明,一般型的儿童人数较多,有争议型的儿童人数最少,其他三组比例相当。在同伴地位方面不存在年级差异,却存在性别差异,在社会影响方面,男孩的影响力要高于女孩,在社会喜好方面,女孩比男孩更受欢迎。 (3)有关流动儿童同伴交往能力的研究表明,同伴交往能力不受性别影响,但存在年级差异,中班的同伴交往能力要高于大班。普通儿童与流动儿童之家的同伴交往能力没有差异。就流动儿童同伴地位与同伴交往能力的关系而言,受欢迎型与有争议型的儿童同伴交往能力最强,而受拒斥型的儿童同伴交往能力最差。 (4)有关流动儿童孤独感的研究发现,流动儿童在孤独感方面不存在年级和性别差异,流动儿童与普通儿童孤独感之间也没有显著差异。受拒斥型的儿童孤独感最强,受欢迎型与有争议型的儿童的孤独感最低。 3、流动儿童自我提升与社会适应之间的相关研究发展,总体来说,儿童的自我提升可以正向预测社会适应行为及同伴交往能力,负向影响孤独感。 (1)流动儿童过分宣称与社会适应的相关研究表明,流动儿童的过分宣称偏向与社会影响、同伴交往能力等呈正相关。在认知准确率方面,流动儿童的认知准确率与孤独感、社会影响呈负相关。 (2)自利归因与社会适应的相关研究表明,流动儿童的自利归因与社会适应行为呈正相关,与孤独感呈显著负相关。
【关键词】:流动儿童 自我提升 过分宣称 自利归因 社会适应行为 孤独感 同伴关系 同伴交往能力
【学位授予单位】:首都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G444
【目录】:
  • 摘要4-6
  • Abstract6-10
  • 前言10-11
  •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11-27
  • 1 自我提升的相关研究11-19
  • 1.1 自我提升的概念11-13
  • 1.1.1 自我与自我提升11-13
  • 1.1.2 自我提升的定义13
  • 1.2 自我提升的表现形式及测量方式13-16
  • 1.3 自我提升的影响因素及其对个体发展的意义16-19
  • 1.3.1 自我提升的影响因素16-18
  • 1.3.2 自我提升对个体发展的意义18-19
  • 2 社会适应的相关理论19-24
  • 2.1 社会适应的概念19-20
  • 2.2 社会适应的表现20-24
  • 2.2.1 社会适应行为21
  • 2.2.2 人际适应的表现21-24
  • 3 自我提升与适应的关系研究24-27
  • 3.1 自我提升与社会适应的关系24-25
  • 3.2 自我提升与个体适应的关系25-27
  • 第二部分 问题提出27-30
  • 1 选题意义27-28
  • 1.1 理论意义27-28
  • 1.2 实践意义28
  • 2 研究假设28-30
  • 2.1 自我提升28-29
  • 2.2 社会适应29
  • 2.3 自我提升与社会适应的关系29-30
  • 第三部分 研究方法30-36
  • 1 研究目的30
  • 2 研究对象30-31
  • 3 研究工具31-35
  • 3.1 过分宣称测量31
  • 3.2 自利归因测量31-32
  • 3.3 同伴提名法32-33
  • 3.4 儿童孤独感量表33-34
  • 3.5 4-6岁幼儿同伴交往能力测量34
  • 3.6 社会适应行为测量34-35
  • 4 数据处理35-36
  • 第四部分 研究结果36-52
  • 1 流动儿童自我提升的表现36-40
  • 1.1 流动儿童过分宣称的表现36-37
  • 1.1.1 流动儿童在认知准确率与过分宣称倾向的表现36-37
  • 1.2 流动儿童与普通儿童的过分宣称的比较37-38
  • 1.3 流动儿童自利归因的表现38-39
  • 1.3.1 流动儿童在人际归因、能力归因方面的表现38-39
  • 1.4 流动儿童与普通儿童自利归因方面的比较39-40
  • 2 流动儿童社会适应的表现40-49
  • 2.1 流动儿童社会适应行为表现40-42
  • 2.1.1 流动儿童社会适应行为发展差异的方差分析40-42
  • 2.2 流动儿童与普通儿童社会适应行为的差异42-43
  • 2.3 流动儿童人际适应表现43-49
  • 2.3.1 同伴关系的表现43-45
  • 2.3.2 流动儿童同伴交往能力的表现45-48
  • 2.3.3 流动儿童孤独感48-49
  • 3 流动儿童自我提升与社会适应的相关研究49-52
  • 3.1 过分宣称与社会适应的相关49-50
  • 3.2 自利归因与社会适应的相关50-52
  • 第五部分 讨论52-59
  • 1 儿童自我提升的表现特点52-53
  • 1.1 流动儿童的自我提升发展状况具体表现特点52
  • 1.2 流动儿童自我提升动机差异的原因52-53
  • 2 流动儿童社会适应的表现特点53-56
  • 2.1 流动儿童社会适应行为的表现53-54
  • 2.2 流动儿童人际适应表现54-56
  • 2.2.1 流动儿童同伴关系表现54
  • 2.2.2 流动儿童同伴交往能力的表现54-56
  • 2.2.3 流动儿童孤独感的表现56
  • 3 流动儿童的自我提升与社会适应的关系56-57
  • 4 教育建议57-58
  • 4.1 家庭方面57
  • 4.2 幼儿园方面57-58
  • 5 本研究的不足及进一步的研究设想58-59
  • 第六部分 结论59-61
  • 参考文献61-64
  • 附录64-72
  • 附录一 自我提升-过分宣称问卷64
  • 附录二 自我提升—自利归因情景故事测查64-65
  • 附录三 幼儿社会适应行为调查65-68
  • 附录四 同伴提名68-69
  • 附录五 4-6岁同伴交往能力问卷69-71
  • 附录六 儿童孤独感问卷71-72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72-73
  • 后记73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范兴华;方晓义;刘勤学;刘杨;;流动儿童、留守儿童与一般儿童社会适应比较[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5期

2 张元;4-6岁幼儿同伴交往能力量表的编制[J];江苏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1期

3 孙亚菲;刘翻;;自我提升研究概述[J];丽水学院学报;2013年01期

4 刘书瑜;;自我提升研究初探[J];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12期

5 李冬梅;雷雳;邹泓;;青少年社会适应行为的特征及影响因素[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2期

6 刘肖岑;王立花;朱新筱;;自我提升的含义与研究[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年03期

7 王轶楠;钟向阳;;一项从自我呈现角度针对中国人自我增强的研究[J];社会心理科学;2007年Z1期

8 聂洪辉;;新生代农民工及流动儿童的城市融入探析[J];四川行政学院学报;2007年06期

9 郑莉君;潘聪绒;;自我提升研究进展与未来走向[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1期

10 陈丽;刘艳;;自我提升与适应关系的调节因素模型述评[J];社会心理科学;2012年06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刘少英;学前幼儿同伴关系发展追踪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本文关键词:流动儿童自我提升的特点及其与社会适应的关系,,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4868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iaoyujiaoxuefangfalunwen/34868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f24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