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教育教学论文 >

罗蒂新实用主义对我国教育研究的启示

发布时间:2017-05-08 19:16

  本文关键词:罗蒂新实用主义对我国教育研究的启示,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20世纪30年代末,分析哲学与美国本土实用主义哲学相结合,形成一股新的哲学思潮。以罗蒂为主要代表的新实用主义思想正是这种哲学融合下的产物,它呈现出“反”、“后”、“多元”等特点。罗蒂对传统哲学中本质确定性的怀疑引发了哲学界对本质主义、基础主义、表现主义等理论的反思。教育与哲学有着全方位的联系,新哲学思潮的出现必然引起教育研究领域的波动,罗蒂新实用主义借着后现代主义之风,逐渐影响我国的教育研究。 科学理性主义长期以来盘踞在我国教育研究领域,至今我国教育研究仍旧存在主客二分思维方式的痕迹。从新中国成立以来教育学教材和近三十年论文发表情况来看,我国教育研究表现出忽视教育问题的复杂性和独特性,将研究对象与客观规律等同起来的问题。除此之外,教育研究还存在过分强调实证、量化研究,坚守“价值无涉”理念,完全排斥主观价值因素等弊端。针对这些现象,罗蒂在批判传统镜式哲学中提出一致协同性观点,以此来消解主客二分所依赖的客观性。罗蒂新实用主义通过弱化自然科学至高无上的地位,探寻到了事实和价值并存于教育研究中的合理点,它表明教育研究并非“价值无涉”,而是研究者自身拥有“主观性”的一种价值负载活动。 一直以来,教育研究不停地寻找更加合理的研究范式。文化发展呈现多元化、科学处于不断变革中等因素,促使教育研究范式意识到科学主义和人文主义分庭抗礼的局限。同时,教育研究范式打破两大阵营的对垒格局,也是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共同要求。受到罗蒂新实用主义的启示,教育研究逐渐转变传统本质主义知识论立场,构建以实践为导向的研究范式。罗蒂将关怀对象转向幸福和个人感受,拓展了教育研究范式视域。以幸福和幸福感作为教育研究的切入点,重新审视教育研究中人的价值,是对个体生命的新解读,是向教育研究终极目标的再靠近。 在20世纪哲学的场景中,“语言转向”改变了教育研究对语言“漠视”的现象,语言真正在自觉意义上走进了教育研究的视野。然而,教育研究中的语言在“转向”中遭遇不同流派的影响,外来语言与本土研究结合时存在冲突,这些造成了语言的表达和理解出现混乱。在继承英美哲学偏爱语言传统的基础上,罗蒂提出了语言偶然性,为创建不同语言共生的氛围,为他者语言进入到本土提供了可能性。总之,罗蒂注重实践与未来的理论精神,为教育研究发展展现了一个无限的可能性。
【关键词】:罗蒂新实用主义 主客二分 教育研究范式 偶然性语言
【学位授予单位】:西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G40-02
【目录】:
  • 摘要5-7
  • Abstract7-9
  • 绪论9-16
  • (一) 问题的提出9-10
  • (二) 相关文献述评10-15
  • (三) 研究方法15-16
  • 一、罗蒂新实用主义消解“主客二分”对我国教育研究影响的启示16-25
  • (一) 西方主客二分思维方式的源起16-17
  • (二) 教育研究遭遇主客二分思维方式的表现17-20
  • 1. 教育研究过分推崇客观规律,忽视主观因素17-19
  • 2. 教育研究存在“价值无涉”的研究理念19-20
  • (三) 罗蒂新实用主义克服我国教育研究中主客二分的方法20-25
  • 1. 一致协同性取代客观性——粉碎主客二元分立的根本20-22
  • 2. 弱化科学合理性——拒绝价值无涉将事实与价值相融合22-23
  • 3. 强调主体体验——超越主客二元对立思维使生活返魅23-25
  • 二、罗蒂新实用主义对我国教育研究范式变革的启示25-34
  • (一) 教育研究范式的一般解读25
  • (二) 教育研究范式变革原因探析25-28
  • 1. 教育研究范式变革是文化发展的客观需求26
  • 2. 教育研究范式变革是科学进步的必然结果26-27
  • 3. 教育研究范式的变革是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共同要求27-28
  • (三) 罗蒂新实用主义影响我国教育研究范式变革的表现28-34
  • 1. 教育研究范式开始转变传统知识论立场,构建以实践为导向的研究范式29-31
  • 2. 教育研究范式的视野注重对人幸福的关注31-32
  • 3. 教育研究范式从壁垒分明的两大阵营走向多元整合32-34
  • 三、罗蒂新实用主义对教育研究语言建设的启示34-42
  • (一) 教育研究中的语言34-35
  • (二) 教育研究面临语言转向难题35-38
  • 1. 教育研究对语言的理解受到不同流派的影响35-36
  • 2. 教育研究语言深陷他者与本土冲突的困境36-37
  • 3. 教育研究文本形式单一37-38
  • (三) 教育研究走出语言困境的新实用主义指向38-42
  • 1. 教育研究语言表达贴近生活又超越常识性语言38-39
  • 2. 正确理解语言的“偶然性”,创建不同语言共生氛围39-40
  • 3. 教育研究语言表达方式注重文本形式多样化40-42
  • 结语42-43
  • 参考文献43-48
  • 后记48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尧,赵东伟;人类中心主义的时代内涵——兼谈主客二分和天人合一[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3期

2 周霖;;语境与诠释:论中国教育学的研究范式[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3期

3 徐伟;李腾;;浅析真理与进步问题——罗蒂真理观思想研究[J];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S2期

4 杜以芬;近代基础主义认识论的形成及理论困境[J];东岳论丛;2003年01期

5 M·C·米勒,张庆熊,陈涯倩;“倘若我们有足够的世界与时间?”──美国新实用主义述评[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7年02期

6 黄颂杰,宋宽锋;对知识的追求和辩护─—西方认识论和知识论的历史反思[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7年04期

7 欧阳聪权;;论科学精神与人自身现代化[J];湖南社会科学;2009年04期

8 孙杰远;李玉玲;;多民族语言文化的共生与传承危机——以广西那坡县为例[J];当代教育与文化;2010年03期

9 张桂枝;;罗蒂的反基础主义思想探析[J];国外社会科学;2008年01期

10 潘德荣;偶然性与罗蒂新实用主义[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1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张永祥;知识观视野下的我国当前基础教育改革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9年


  本文关键词:罗蒂新实用主义对我国教育研究的启示,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5173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iaoyujiaoxuefangfalunwen/35173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390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