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俄语智慧混合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应用
发布时间:2021-12-09 23:18
文章以混合学习理论为指导,对智慧混合教学的概念进行了界定,分析了传统课堂与智慧混合课堂的区别,指出智慧混合课堂融合了线上与线下教学的双重互补优势,是传统课堂的重塑和升级。在此基础上,文章从课前预习、课中提升、课后拓展三环节着手,构建了大学俄语智慧混合课堂教学模式,并在大学俄语课程教学中进行了该模式的应用。实践表明:该模式得到了学生的正面认可,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成绩,其教学效果显著。该模式的出现,迎合了当代俄语大学生深度学习的需求,可为当前外语教学改革提供理论参考。
【文章来源】:现代教育技术. 2018,28(09)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7 页
【部分图文】:
智慧混合课堂的教学框架
果评价,且评价方式多元(如实时测试、网络问卷、教师评估、学生互评等),而电子档案袋、量规量表等还可进行实时评价并智能生成学习结果,故其教学效果较为突出。综上所述,智慧混合课堂是一种区别于传统课堂、专门为学生量身定制的多维交互的动态课堂,它创造性地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兼顾多样教学方法,利用共享的教学资源和可塑的教学时空,融合线上与线下教学的双重互补优势来开展教学。三大学俄语智慧混合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本研究尝试依托智慧混合课堂开展大学俄语教学,为此构建了大学俄语智慧混合课堂教学模式,如图3所示。该模式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聚焦于师生活动:学生进行在线预习、难点反愧同桌对话、弹幕互答等一系列活动,掌握学习的主动权,在现实与虚拟的知识空间中去自主发现、探求、解决问题,真正成为智慧混合课堂的主人;教师开展推送资源、创设情境、答疑解惑、智能测试等一系列活动,扮演教学资源的开发者、在线学习的引导者、智慧学习的评价者等不同角色。在该模式中,人—机或人—机—人交互的线上教学所占的比重大于人—人交互的线下教学,师生通过离线与在线的教学切换,开展课前、课中、课后的教与学活动。图3大学俄语智慧混合课堂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互联网+”时代下多元混合教学模式应用研究——以超星学习通在《C程序设计》课程中的应用为例[J]. 刘立云,王永花,田娟. 中国教育信息化. 2017(21)
[2]高职院校“智慧课堂”教学环境的设计与实践[J]. 颜谦和,颜珍平,刘志成. 电脑与电信. 2016(11)
[3]“互联网+”时代智慧课堂教学设计与实施策略研究[J]. 刘邦奇. 中国电化教育. 2016(10)
[4]智慧教育新发展:从翻转课堂到智慧课堂及智慧学习空间[J]. 祝智庭. 开放教育研究. 2016(01)
[5]信息技术环境下智慧课堂构建方法及案例研究[J]. 唐烨伟,庞敬文,钟绍春,王伟. 中国电化教育. 2014(11)
[6]信息时代智慧教育的内涵与特征[J]. 杨现民. 中国电化教育. 2014(01)
[7]智慧教育:教育信息化的新境界[J]. 祝智庭,贺斌. 电化教育研究. 2012(12)
[8]混合学习:定义、策略、现状与发展趋势——与美国印第安纳大学柯蒂斯·邦克教授的对话[J]. 詹泽慧,李晓华. 中国电化教育. 2009(12)
[9]从Blending Learning看教育技术理论的新发展[J]. 何克抗. 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2005(09)
本文编号:3531488
【文章来源】:现代教育技术. 2018,28(09)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7 页
【部分图文】:
智慧混合课堂的教学框架
果评价,且评价方式多元(如实时测试、网络问卷、教师评估、学生互评等),而电子档案袋、量规量表等还可进行实时评价并智能生成学习结果,故其教学效果较为突出。综上所述,智慧混合课堂是一种区别于传统课堂、专门为学生量身定制的多维交互的动态课堂,它创造性地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兼顾多样教学方法,利用共享的教学资源和可塑的教学时空,融合线上与线下教学的双重互补优势来开展教学。三大学俄语智慧混合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本研究尝试依托智慧混合课堂开展大学俄语教学,为此构建了大学俄语智慧混合课堂教学模式,如图3所示。该模式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聚焦于师生活动:学生进行在线预习、难点反愧同桌对话、弹幕互答等一系列活动,掌握学习的主动权,在现实与虚拟的知识空间中去自主发现、探求、解决问题,真正成为智慧混合课堂的主人;教师开展推送资源、创设情境、答疑解惑、智能测试等一系列活动,扮演教学资源的开发者、在线学习的引导者、智慧学习的评价者等不同角色。在该模式中,人—机或人—机—人交互的线上教学所占的比重大于人—人交互的线下教学,师生通过离线与在线的教学切换,开展课前、课中、课后的教与学活动。图3大学俄语智慧混合课堂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互联网+”时代下多元混合教学模式应用研究——以超星学习通在《C程序设计》课程中的应用为例[J]. 刘立云,王永花,田娟. 中国教育信息化. 2017(21)
[2]高职院校“智慧课堂”教学环境的设计与实践[J]. 颜谦和,颜珍平,刘志成. 电脑与电信. 2016(11)
[3]“互联网+”时代智慧课堂教学设计与实施策略研究[J]. 刘邦奇. 中国电化教育. 2016(10)
[4]智慧教育新发展:从翻转课堂到智慧课堂及智慧学习空间[J]. 祝智庭. 开放教育研究. 2016(01)
[5]信息技术环境下智慧课堂构建方法及案例研究[J]. 唐烨伟,庞敬文,钟绍春,王伟. 中国电化教育. 2014(11)
[6]信息时代智慧教育的内涵与特征[J]. 杨现民. 中国电化教育. 2014(01)
[7]智慧教育:教育信息化的新境界[J]. 祝智庭,贺斌. 电化教育研究. 2012(12)
[8]混合学习:定义、策略、现状与发展趋势——与美国印第安纳大学柯蒂斯·邦克教授的对话[J]. 詹泽慧,李晓华. 中国电化教育. 2009(12)
[9]从Blending Learning看教育技术理论的新发展[J]. 何克抗. 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2005(09)
本文编号:353148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iaoyujiaoxuefangfalunwen/35314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