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教育教学论文 >

澳大利亚第三级教育中的双层互动研究及启示

发布时间:2017-05-10 03:08

  本文关键词:澳大利亚第三级教育中的双层互动研究及启示,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经济全球化和科技的迅猛发展对各国人才培养和劳动力供给都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培养知识、技能相结合的复合型人才是满足社会经济发展对劳动力新要求和缓解结构性失业的重要、效途途径之一。因此,深化对教育和培训关系的改革,特别是第三级教育内,普通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之间的关系,显得尤为迫切。只有打破二者之间相互隔绝,互不往来的局面,加强互动与合作,才能实现受教育者和社会劳动力在两个层面之间的自由流动,使他们获得社会经济发展所需的知识与技能。 澳大利亚发达、完善的教育培训体系享誉全球。这其中,职业教育与培训和高等教育之间的活跃互动是澳大利亚第三级教育的一个重要特色。学历资格框架体系(AQF)为受教育者在不同层次和类型的教育之间顺利流动和衔接,以及终身学习都提供了保障。同时,这一特色也增强了澳大利亚在国际教育,特别是第三级教育中的竞争力,吸引了大批国际学生在其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两个层面之间有序流动。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终结性”的特点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以及和普通高等教育的衔接、互动。随着终身教育理念的兴起和社会发展对人才要求的不断变化,高等职业教育层次单一和地位“二流”的现状将无法满足受教育者在不同类型、不同层次教育之间的自由流动,不利于人才的全面发展。同时,普通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之间长期隔绝,互不往来的现状也不利于职前、职后教育的发展。 本研究以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和终身教育理念为理论依据。全文共分五个部分,首先介绍澳大利亚第三级教育中职业教育与培训和高等教育互动的总体情况、背景及历史发展,然后分析两个层面在机构、管理、课程和学生四个维度的具体互动特点,总结互动取得的成效和存在的问题。最后对比我国高等职业教育与普通高等教育衔接互动的发展现状,找出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探索一条符合我国国情的双向流动机制。以对比和借鉴的方式学习澳大利亚双层互动的特色及优势,对于完善我国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缓解结构性失业和拓宽终身教育的途径都有一定的实践指导意义。
【关键词】:澳大利亚 第三级教育 双层互动 高等职业教育 普通高等教育
【学位授予单位】:兰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G561.1
【目录】:
  • 中文摘要3-4
  • Abstract4-6
  • 目录6-9
  • 第一章 绪论9-24
  • 1.1 选题背景9-10
  • 1.1.1 社会经济发展对知识和技能复合型人才的需求9
  • 1.1.2 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面临的问题和挑战9-10
  • 1.1.3 澳大利亚发达、先进的教育培训体系10
  •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10-11
  • 1.2.1 研究目的10-11
  • 1.2.2 研究意义11
  • 1.3 研究现状11-20
  • 1.3.1 主要概念界定11-14
  • 1.3.2 国内研究现状14-18
  • 1.3.3 国外研究现状18-20
  • 1.4 理论基础20-22
  • 1.4.1 高等教育大众化20-21
  • 1.4.2 终身教育理念21-22
  • 1.5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22-24
  • 1.5.1 研究思路22
  • 1.5.2 研究方法22-23
  • 1.5.3 研究的创新点23-24
  • 第二章 澳大利亚第三级教育中双层互动的概述24-30
  • 2.1 澳大利亚第三级教育概述24-25
  • 2.1.1 传统职业教育与培训和高等教育机构24
  • 2.1.2 新型职业教育与培训和高等教育机构24-25
  • 2.2 澳大利亚职业教育与培训和高等教育双层互动的背景25-27
  • 2.2.1 社会经济发展对知识和技能复合型人才的需求25-26
  • 2.2.2 教育政策的支持26
  • 2.2.3 教育竞争与合作26-27
  • 2.3 澳大利亚职业教育与培训和高等教育双层互动的历史发展27-28
  • 2.3.1 互动的第一阶段:双层互动的出现27
  • 2.3.2 互动的第二阶段:双层次大学的出现27-28
  • 2.3.3 互动的第三阶段:混合型教育机构的出现28
  • 2.4 双层互动的保障——澳大利亚学历资格框架体系(AQF)28-30
  • 第三章 澳大利亚第三级教育中双层互动的特点30-39
  • 3.1 职业教育与培训和高等教育机构之间的互动30-31
  • 3.1.1 双层次大学内部的互动30
  • 3.1.2 单层次大学和独立TAFE学院之间的互动30-31
  • 3.1.3 混合型教育机构内部的互动31
  • 3.2 职教教育与培训和高等教育管理之间的互动31-32
  • 3.3 职业教育与培训和高等教育课程之间的互动32-35
  • 3.3.1 双层次之间和内部的课程衔接机制32-33
  • 3.3.2 课程衔接的新途径——副学士学位33
  • 3.3.3 双层次大学内的课程合作33-35
  • 3.4 职业教育与培训和高等教育学生之间的互动35-39
  • 3.4.1 从职业教育与培训到高等教育的线性无缝顺流动35-36
  • 3.4.2 从高等教育到职业教育与培训的线性无缝逆流动36-37
  • 3.4.3 职业教育与培训和高等教育之间的非线性多次流动37-39
  • 第四章 澳大利亚第三级教育中双层互动取得的成效及存在的问题39-42
  • 4.1 澳大利亚第三级教育中双层互动取得的成效39-40
  • 4.1.1 拓宽了学生双向流动的途径,增加了接受终身教育的机会39
  • 4.1.2 开创了人才培养的新模式39-40
  • 4.1.3 扩大了校企合作的平台和服务地方经济的机会40
  • 4.1.4 扩大了国际生源,增强了国际竞争力40
  • 4.2 澳大利亚第三级教育中双层互动存在的问题40-42
  • 4.2.1 机构外部双重管理和汇报机制40-41
  • 4.2.2 机构内部教学、管理等不统一41
  • 4.2.3 学生衔接程序不完善41-42
  • 第五章 对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和普通高等教育互动的思考与借鉴42-48
  • 5.1 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和普通高等教育互动发展的历程42-44
  • 5.1.1 高等职业教育和普通高等教育共同发展42-43
  • 5.1.2 高等职业教育向普通高等教育的单向流动43
  • 5.1.3 高等职业教育院校和普通高等学校间的机构互动43-44
  • 5.2 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和普通高等教育互动发展存在的问题44-46
  • 5.2.1 缺乏互动、开放的第三级教育体系44-45
  • 5.2.2 普通本科教育缺乏职业特色,职前、职后教育不完善45
  • 5.2.3 社会对职业教育的认可度不高45-46
  • 5.2.4 缺乏双层互动的政策保障机制46
  • 5.3 澳大利亚职业教育与培训和高等教育互动对我国的启示46-48
  • 5.3.1 构建广泛、开放的第三级教育体系,完善终身教育途径46-47
  • 5.3.2 在普通高等教育中引入职业教育成分,积极拓展职前、职后教育47
  • 5.3.3 积极引导社会转变传统观念,增强对职业教育的认可度47-48
  • 5.3.4 制定双向互动的政策和保障措施48
  • 结束语48-50
  • 参考文献50-55
  •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55-56
  • 致谢56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高林;;高等职业教育与应用性学位教育课程模式及其衔接[J];北京联合大学学报(教育教学研究专辑);2006年S1期

2 苏玉仙;;浅谈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在推进高等教育大众化中的作用[J];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年04期

3 邵慧娟;卢勤;熊煜;;构建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立交桥”[J];才智;2012年31期

4 曹玲;;澳大利亚双层次大学特色及启示——以现有五所大学为例[J];大学教育;2012年11期

5 曹玲;;澳大利亚第三级教育中的双层互动及启示[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3年19期

6 吴远芳;;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与高等职业教育的比较研究[J];湖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6年04期

7 曾仲;邱跃生;;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与职业教育课程相沟通的探索[J];继续教育;2009年01期

8 陈晓萌;王蓉;;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与职业教育沟通和衔接的探索[J];继续教育研究;2010年01期

9 祖丽,夏秀莉;加快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与职业教育的融合[J];职业教育研究;2004年05期

10 王建;;构建终身学习的“立交桥”——澳大利亚职业教育和培训与高等教育的衔接[J];世界教育信息;2003年11期


  本文关键词:澳大利亚第三级教育中的双层互动研究及启示,,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5386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iaoyujiaoxuefangfalunwen/35386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4b4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