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镇化背景下人口流动对大城市义务教育学龄人口规模与结构的影响
发布时间:2022-01-23 01:04
保障随迁子女在流入地平等接受义务教育,是我国推进新型城镇化过程中对公平正义的必然诉求。当前,新型城镇化发展呈现东部地区城镇化水平依然最高,都市圈、大城市群是其区域节点等趋势,并给城市人口流动带来相应变化:城市规模越大,人口净流入态势越显著,超大、特大城市更为突出;城市规模越大,人口近郊化程度越高。在此背景下,对大城市义务教育学龄人口规模与结构也带来了深刻影响:超大城市、Ⅰ型大城市随迁子女净流入态势更明显;各型大城市普遍存在超规模随迁子女,小学段承载压力高于初中段;城市规模越大,常住人口中在校生占比结构相对越低;城市规模越大,教育人口近郊化程度越高,市辖区教育资源承载力面临挑战等。为此,应坚持"一个原则与一条底线",加强教育资源供给侧改革以实现教育人口与资源间的"空间匹配",统筹制定城市义务教育发展规划与空间布局。
【文章来源】: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 2018,17(04)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9 页
【部分图文】:
—2016年我国城镇人口数与城镇化率变化趋势
住人口数量为标准,将全国城市划分为五类七档。结合前文城市人口净流动划分标准,将288座地级及以上城市进一步筛选为173座大型城市(见表4和图4)。表4173座各型大城市市辖区人口净流入量分类情况占比表/%城市类型超大城市特大城市大城市Ⅰ型大城市Ⅱ型C型<-0.5万8.38.023.0-0.5万<B型<0.5万16.624.043.80.5万<A1型<3万16.633.336.017.73万<A2型<10万33.316.620.06.210万<A3型50.025.012.09.2图4173座各型大城市市辖区人口净流入量分类情况对比图由此可见,首先,超大城市群中A3与A2型城市占比超过80%,这说明超大城市群是以人口净流入规模比较突出的城市为主,对流动人口具有很强的吸引力。其次,特大城市群中A型城市占比为75%,其中A3、A2型城市占比41.6%。这说明相比于超大城市,特大城市人口净流入规模虽有所降低但仍具有相当程度的吸引力。最后,大城市群分为两类:一类是大城市Ⅰ型中A型城市占比为68%,其中A1型城市占比36%,此外还有B型城市占比24%。这说明大城市Ⅰ型主要以人口小幅增长和稳定型为主,对流动人口吸引力较弱。另一类是大城市Ⅱ型中B型城市占比43.8%、A型城市占比33.1%,此外还有C型城市占比23%。这说明大城市Ⅱ型主要以稳定型为主,还存在一定规模人口流失型城市,对流动人口吸引力较弱还兼有人口净流出现象。综上,在人口净流入方面呈现出超大城市>特大城市>大城市Ⅰ型>大城市Ⅱ型态势。这说明城市规模越大,人口净流入态势越显著,其中超大
局产生的影响。针对大型城市,以我国直辖市、副省级城市和计划单列市为对象,同时兼顾《国务院关于调整城市规模划分标准的通知》标准,对不同类型大城市六年来的近郊化率进行了划分③(见图5.1-5.3)。图5.1超大城市2009—2014年近郊化率走势图图5.2特大城市2009—2014年近郊化率走势图图5.3大城市2009—2014年近郊化率走势图由上图可见,超大城市群近郊化程度最高,近郊化率在80%—100%之间,说明超大城市普遍实现了郊区城市化,人口在城市内分布结构比较均匀。但从另一个侧面也说明,超大城市近郊区普遍存在人口流入压力,对当地义务教育资源布局也提出了挑战。特大城市群近郊化程度次之,近郊化率在60%—80%之间,但其中个别城市情况不同,如哈尔滨市与成都市就较低。这说明,多数特大城市很大程度上实现了郊区城市化,尤其是东部地区特大城市,同时其近郊区也存在一定的人口流入压力。相比之下,大城市近郊化程度不甚突出,近郊化率在40%—60%之间。这说明大城市郊区城市化发展还有较大潜力,随着流动人口门槛与居住证制度改革,未来其郊区城市化的加快也将对义务教育资源布局产生重要影响。二、对城市义务教育学龄人口规模与结构的影响随着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的意见》《居住证暂行条例》《关于深入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的若干意见》《推动1亿非户籍人口在城市落户方案》等一系列户籍制度改革与人口政策“落地”,农业转移人口落户城镇数量明显增加,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将更加便利[3]。在这一过程中,城市人口流动的变化也将深刻影响学龄人口的规模与结构。1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当前城镇义务教育学校大班额的问题及其治理[J]. 李静美,邬志辉. 教育发展研究. 2017(08)
[2]农民工随迁子女在城市接受义务教育的现实困境与政策选择[J]. 邬志辉,李静美. 教育研究. 2016(09)
[3]问题与责任“:极化”社会中的义务教育[J]. 吴亮奎. 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 2013(02)
本文编号:3603275
【文章来源】: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 2018,17(04)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9 页
【部分图文】:
—2016年我国城镇人口数与城镇化率变化趋势
住人口数量为标准,将全国城市划分为五类七档。结合前文城市人口净流动划分标准,将288座地级及以上城市进一步筛选为173座大型城市(见表4和图4)。表4173座各型大城市市辖区人口净流入量分类情况占比表/%城市类型超大城市特大城市大城市Ⅰ型大城市Ⅱ型C型<-0.5万8.38.023.0-0.5万<B型<0.5万16.624.043.80.5万<A1型<3万16.633.336.017.73万<A2型<10万33.316.620.06.210万<A3型50.025.012.09.2图4173座各型大城市市辖区人口净流入量分类情况对比图由此可见,首先,超大城市群中A3与A2型城市占比超过80%,这说明超大城市群是以人口净流入规模比较突出的城市为主,对流动人口具有很强的吸引力。其次,特大城市群中A型城市占比为75%,其中A3、A2型城市占比41.6%。这说明相比于超大城市,特大城市人口净流入规模虽有所降低但仍具有相当程度的吸引力。最后,大城市群分为两类:一类是大城市Ⅰ型中A型城市占比为68%,其中A1型城市占比36%,此外还有B型城市占比24%。这说明大城市Ⅰ型主要以人口小幅增长和稳定型为主,对流动人口吸引力较弱。另一类是大城市Ⅱ型中B型城市占比43.8%、A型城市占比33.1%,此外还有C型城市占比23%。这说明大城市Ⅱ型主要以稳定型为主,还存在一定规模人口流失型城市,对流动人口吸引力较弱还兼有人口净流出现象。综上,在人口净流入方面呈现出超大城市>特大城市>大城市Ⅰ型>大城市Ⅱ型态势。这说明城市规模越大,人口净流入态势越显著,其中超大
局产生的影响。针对大型城市,以我国直辖市、副省级城市和计划单列市为对象,同时兼顾《国务院关于调整城市规模划分标准的通知》标准,对不同类型大城市六年来的近郊化率进行了划分③(见图5.1-5.3)。图5.1超大城市2009—2014年近郊化率走势图图5.2特大城市2009—2014年近郊化率走势图图5.3大城市2009—2014年近郊化率走势图由上图可见,超大城市群近郊化程度最高,近郊化率在80%—100%之间,说明超大城市普遍实现了郊区城市化,人口在城市内分布结构比较均匀。但从另一个侧面也说明,超大城市近郊区普遍存在人口流入压力,对当地义务教育资源布局也提出了挑战。特大城市群近郊化程度次之,近郊化率在60%—80%之间,但其中个别城市情况不同,如哈尔滨市与成都市就较低。这说明,多数特大城市很大程度上实现了郊区城市化,尤其是东部地区特大城市,同时其近郊区也存在一定的人口流入压力。相比之下,大城市近郊化程度不甚突出,近郊化率在40%—60%之间。这说明大城市郊区城市化发展还有较大潜力,随着流动人口门槛与居住证制度改革,未来其郊区城市化的加快也将对义务教育资源布局产生重要影响。二、对城市义务教育学龄人口规模与结构的影响随着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的意见》《居住证暂行条例》《关于深入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的若干意见》《推动1亿非户籍人口在城市落户方案》等一系列户籍制度改革与人口政策“落地”,农业转移人口落户城镇数量明显增加,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将更加便利[3]。在这一过程中,城市人口流动的变化也将深刻影响学龄人口的规模与结构。1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当前城镇义务教育学校大班额的问题及其治理[J]. 李静美,邬志辉. 教育发展研究. 2017(08)
[2]农民工随迁子女在城市接受义务教育的现实困境与政策选择[J]. 邬志辉,李静美. 教育研究. 2016(09)
[3]问题与责任“:极化”社会中的义务教育[J]. 吴亮奎. 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 2013(02)
本文编号:360327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iaoyujiaoxuefangfalunwen/36032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