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值主体需要视角的高校在线开放课程教学质量认定研究
发布时间:2022-01-23 20:55
科学的教学质量认定,是高校引入在线开放课程的前提。该研究秉持价值主体需要导向的课程教学质量观,从分析高校在线开放课程教学特性与价值主体需要的契合程度出发,综合采用文献法、问卷调查法、德尔菲法等研究方法,阐释了高校在线开放课程教学质量认定的内涵,梳理了教师、学生、管理者等价值主体的需要情况,分析了高校在线开放课程的教学特性,在此基础上,对高校在线开放课程教学质量认定标准的制定过程、认定结果的生成及课程引入的程序等进行了初步探讨。
【文章来源】:中国电化教育. 2018,(07)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8 页
【文章目录】:
一、问题的提出
二、在线开放课程教学质量认定内涵阐释
(一) 质量
(二) 在线开放课程教学质量
(三) 在线开放课程教学质量认定
三、高校在线开放课程价值主体需要探寻
(一) 价值主体
(二) 高校在线开放课程的价值主体
(三) 高校在线开放课程价值主体的需要
四、在线开放课程教学特性分析
(一) 在线开放课程的演进特征
(二) 在线开放课程教学特性的内在逻辑分析
(三) 在线开放课程的教学特性分析框架
五、高校在线开放课程教学质量认定的实施
(一) 认定标准的制定
(二) 认定结果的生成
(三) 课程引入的程序
六、结语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慕课运动对高等教育的渗透性影响[J]. 汪琼. 开放教育研究. 2016(03)
[2]开放在线课程教法的适应性变革:从OCW到MOOC[J]. 詹泽慧,蔡韶华,方识华,梅虎. 现代教育技术. 2016(04)
[3]MOOC资源建设与应用保障机制探究[J]. 高新柱,冯锋. 黑龙江高教研究. 2016(04)
[4]MOOC质量保证体系研究[J]. 李青,刘娜. 开放教育研究. 2015(05)
[5]欧洲MOOC教育质量评价方法及启示[J]. 刘路,刘志民,罗英姿. 开放教育研究. 2015(05)
[6]高校混合教学的新机遇:MOOC视角[J]. 赵磊,朱泓,马红亮. 教育发展研究. 2015(17)
[7]MOOC设计成功的关键要素与策略分析——以哈佛大学ChinaX课程为例[J]. 钱玲,王霞,赵明媚. 电化教育研究. 2015(08)
[8]从“3号文件”看我国在线开放课程发展趋势[J]. 王友富. 中国大学教学. 2015(07)
[9]高等教育MOOC的发展路径、战略影响及理性思考[J]. 赵海霞,谢舒潇,刘永贵,黄雅. 现代教育技术. 2014(07)
[10]从OCW课堂到MOOC学堂:学习本源的回归[J]. 张振虹,刘文,韩智. 现代远程教育研究. 2013(03)
博士论文
[1]信息技术课程价值研究[D]. 刘向永.东北师范大学 2010
本文编号:3605135
【文章来源】:中国电化教育. 2018,(07)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8 页
【文章目录】:
一、问题的提出
二、在线开放课程教学质量认定内涵阐释
(一) 质量
(二) 在线开放课程教学质量
(三) 在线开放课程教学质量认定
三、高校在线开放课程价值主体需要探寻
(一) 价值主体
(二) 高校在线开放课程的价值主体
(三) 高校在线开放课程价值主体的需要
四、在线开放课程教学特性分析
(一) 在线开放课程的演进特征
(二) 在线开放课程教学特性的内在逻辑分析
(三) 在线开放课程的教学特性分析框架
五、高校在线开放课程教学质量认定的实施
(一) 认定标准的制定
(二) 认定结果的生成
(三) 课程引入的程序
六、结语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慕课运动对高等教育的渗透性影响[J]. 汪琼. 开放教育研究. 2016(03)
[2]开放在线课程教法的适应性变革:从OCW到MOOC[J]. 詹泽慧,蔡韶华,方识华,梅虎. 现代教育技术. 2016(04)
[3]MOOC资源建设与应用保障机制探究[J]. 高新柱,冯锋. 黑龙江高教研究. 2016(04)
[4]MOOC质量保证体系研究[J]. 李青,刘娜. 开放教育研究. 2015(05)
[5]欧洲MOOC教育质量评价方法及启示[J]. 刘路,刘志民,罗英姿. 开放教育研究. 2015(05)
[6]高校混合教学的新机遇:MOOC视角[J]. 赵磊,朱泓,马红亮. 教育发展研究. 2015(17)
[7]MOOC设计成功的关键要素与策略分析——以哈佛大学ChinaX课程为例[J]. 钱玲,王霞,赵明媚. 电化教育研究. 2015(08)
[8]从“3号文件”看我国在线开放课程发展趋势[J]. 王友富. 中国大学教学. 2015(07)
[9]高等教育MOOC的发展路径、战略影响及理性思考[J]. 赵海霞,谢舒潇,刘永贵,黄雅. 现代教育技术. 2014(07)
[10]从OCW课堂到MOOC学堂:学习本源的回归[J]. 张振虹,刘文,韩智. 现代远程教育研究. 2013(03)
博士论文
[1]信息技术课程价值研究[D]. 刘向永.东北师范大学 2010
本文编号:360513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iaoyujiaoxuefangfalunwen/36051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