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称谓泛化与教师专业化的道德性反思
发布时间:2022-01-24 07:49
"老师"称谓泛化既有历史渊源也有现实归因。对泛化现象反思和教师之所以为"老师"的本体性追问,是教师化解身份危机和建立自我职业认同的基础。教师是专业化的"老师",具有职业和关系的双重功能。教师专业性和职业特殊性蕴藏在师生互动和相互付出努力过程中对道德承诺的践行,主动建构个体教学哲学是教师践行道德承诺的逻辑理路,也是教师专业发展的职业动力。教师专业化不是迎合高深知识和技能的普适性范式,而是依据教师职业生活逻辑和内在规定性来确证的个性化模式。
【文章来源】:教育科学研究. 2018,(07)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7 页
【文章目录】:
一、“老师”称谓的历史演变
二、“老师”称谓的泛化归因
(一) “老师”语义指向模糊
(二) 社会称谓的“缺环”现象
(三) 对“教育”的误读与误解
三、教师成为专业化“老师”的职业道德性反思
(一) 认识教育——专业化“老师”的职业起点
(二) 成就学生——专业化“老师”的职业使命
(三) 践行道德承诺——专业化“老师”的职业特性
(四) 建构个体教学哲学——专业化“老师”的职业动力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老师”内涵的去道德化与教育者社会形象的重建[J]. 王占魁. 南京社会科学. 2015(08)
[2]教学的道德尺度失衡:病理性德育的归因追寻[J]. 毛红芳. 基础教育. 2014(05)
[3]师范教育向教师教育转变的必然性和科学性[J]. 郝文武. 教育研究. 2014(03)
[4]教师是谁?——关于教师身份的本体性追问[J]. 何菊玲.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3(02)
[5]从“老师”称谓的泛化现象说开去[J]. 张国霖. 基础教育. 2012(02)
[6]教师个人教学哲学:意义与建构[J]. 陈晓端,席作宏. 教育研究. 2011(03)
[7]“老师”称谓源流考[J]. 田正平,章小谦.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7(03)
[8]教师职业的专业特性分析[J]. 耿文侠,冯春明. 教育研究. 2007(02)
[9]论汉语称谓的两大原则[J]. 李树新. 内蒙古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4(05)
[10]口语称谓语的缺环现象考察[J]. 祝克懿. 修辞学习. 2004(01)
本文编号:3606176
【文章来源】:教育科学研究. 2018,(07)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7 页
【文章目录】:
一、“老师”称谓的历史演变
二、“老师”称谓的泛化归因
(一) “老师”语义指向模糊
(二) 社会称谓的“缺环”现象
(三) 对“教育”的误读与误解
三、教师成为专业化“老师”的职业道德性反思
(一) 认识教育——专业化“老师”的职业起点
(二) 成就学生——专业化“老师”的职业使命
(三) 践行道德承诺——专业化“老师”的职业特性
(四) 建构个体教学哲学——专业化“老师”的职业动力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老师”内涵的去道德化与教育者社会形象的重建[J]. 王占魁. 南京社会科学. 2015(08)
[2]教学的道德尺度失衡:病理性德育的归因追寻[J]. 毛红芳. 基础教育. 2014(05)
[3]师范教育向教师教育转变的必然性和科学性[J]. 郝文武. 教育研究. 2014(03)
[4]教师是谁?——关于教师身份的本体性追问[J]. 何菊玲.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3(02)
[5]从“老师”称谓的泛化现象说开去[J]. 张国霖. 基础教育. 2012(02)
[6]教师个人教学哲学:意义与建构[J]. 陈晓端,席作宏. 教育研究. 2011(03)
[7]“老师”称谓源流考[J]. 田正平,章小谦.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7(03)
[8]教师职业的专业特性分析[J]. 耿文侠,冯春明. 教育研究. 2007(02)
[9]论汉语称谓的两大原则[J]. 李树新. 内蒙古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4(05)
[10]口语称谓语的缺环现象考察[J]. 祝克懿. 修辞学习. 2004(01)
本文编号:360617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iaoyujiaoxuefangfalunwen/36061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