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教育教学论文 >

论民俗文化的德育意蕴及其实施路径

发布时间:2022-01-27 02:57
  民俗是一个国家和民族传统文化传承与共同文化心理构建的基础,也是形成核心价值观和共同价值体系的重要基础之一。我国幅员辽阔、民族众多,地方民俗文化非常丰富,它涉及人生礼仪民俗、岁时节日民俗、语言民俗、艺术民俗、物质生活民俗和信仰民俗等诸多方面,其中蕴涵着丰富的德育内容。充分认识优秀民俗文化的现代教育价值,有意识地通过家庭、社会和学校在传承和创新民俗文化的过程中对青少年和国民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养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文章来源】:教育研究与实验. 2018,(05)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5 页

【文章目录】:
一、民俗文化及其德育功能
二、民俗文化所蕴含的德育内容
    (一) 民族精神与爱国主义品德教育
    (二) 团队精神与集体主义品德教育
    (三) 敬业廉洁与友善感恩等品德教育
    (四) 积极乐观的心理健康教育
三、利用民俗文化实施德育的路径与策略
    (一) 学校通过民俗文化教育活动实施德育的策略
        1. 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领导提高对地方民俗文化德育功能的认识。
        2. 充分发挥人文学科教师在开发地方民俗文化德育资源中的作用。
        3. 通过开设地方民俗文化特色课程和组织课外活动有意识地进行德育渗透。
    (二) 家庭通过民俗文化传承活动实施德育的策略
        1. 通过优良家风的传承和建设熏染孩子的品德。
        2. 通过家庭举办人生礼仪活动对孩子进行德育。
        3. 通过组织家庭成员参与社会民俗活动进行家庭德育。
    (三) 社会通过民俗文化传播活动实施德育的策略
        1. 积极利用岁时节日民俗活动有意识地进行社会德育。
        2. 通过开发地方民俗文化旅游项目有计划地进行社会德育。
        3. 充分利用民俗场馆、书籍、影视和网络开展社会德育。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论民族文化心理场及其教育意蕴[J]. 孙杰远.  教育研究. 2016(12)
[2]中国民俗文化的特征与社会功能[J]. 苏蔓,李美娟.  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0(02)
[3]钟敬文的民俗教育观[J]. 关溪莹.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2(04)



本文编号:361162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iaoyujiaoxuefangfalunwen/361162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644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