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自悯、人际信任与宽恕的关系
发布时间:2017-05-19 19:04
本文关键词:高中生自悯、人际信任与宽恕的关系,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为修订出适合我国文化特点的自悯问卷,考察北京地区高中生自悯的特征,分析自悯与人际信任和宽恕特质、自悯与人际信任和情境性宽恕的关系,并提出教育建议,本研究利问卷法和实验法,首先,通过被试人数为135人和319人的两次施测,修订了自悯量表;之后,利用问卷法对420名北京城乡高中生进行调查,确定了北京城乡高中生的自悯特点,以及自悯、人际信任与宽恕特质的关系;最后,根据问卷法的结果从城区学校选出各30名被试的自悯高低分组,在实验情境中对自悯、人际信任和情境性宽恕的关系进行了考察。研究结果如下:①修订后的高中生自悯量表达到心理测量学要求,包含自我友善、开放性正念和封闭性沉溺三个维度。②高中生自悯水平中等偏下,自我友善最好,开放性正念次之,封闭性沉溺最差。③高中生自悯因城乡、父亲受教育程度不同而呈现显著差异。④高中生自悯水平可以显著预测其人际信任水平(普遍信任),高自悯被试在实验中也有更高水平的特殊人际信任。⑤高中生的自悯水平可以显著预测其宽恕特质水平,高自悯被试在实验中也具有更好的情境性宽恕,且实际宽恕行为也更多。⑥人际关系类型显著影响高中生的特殊信任、信任行为、情境性宽恕和宽恕行为。⑦在实验中,高中生的宽恕理由符合其发展阶段,高低自悯组的宽恕理由有所差异。⑧高中生的普遍信任可以显著预测其宽恕特质水平。⑨普遍信任在自悯和宽恕特质中起着部分中介的作用。⑩高自悯被试的情境性宽恕不受信任的影响,低自悯被试的信任度对情境性宽恕有影响,其强度因关系类型的不同而不同。
【关键词】:自悯 人际信任 宽恕特质 情境性宽恕
【学位授予单位】:北京林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B844.2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10
- 1 引言10-11
- 2 理论背景11-23
- 2.1 自悯的界定11
- 2.2 宽恕的界定11-12
- 2.3 人际信任的界定12-13
- 2.4 相关研究与分析13-23
- 2.4.1 自悯的相关研究13-16
- 2.4.2 人际信任及宽恕的相关研究16-21
- 2.4.3 自悯、人际信任和宽恕三者间的关系21-23
- 3 问题的提出23-26
- 3.1 问题的提出23-24
- 3.2 研究意义24
- 3.2.1 理论意义24
- 3.2.2 实践意义24
- 3.3 研究目的和研究假设24-25
- 3.3.1 研究目的24-25
- 3.3.2 研究假设25
- 3.4 研究思路25-26
- 4 研究一:人际信任量表和自悯量表的修订26-36
- 4.1 研究目的26
- 4.2 研究方法26-27
- 4.2.1 工具26
- 4.2.2 被试26-27
- 4.2.3 程序27
- 4.3 第一次施测及探索性因素分析27-32
- 4.3.1 人际信任量表的结果分析27-30
- 4.3.2 自悯量表的结果分析30-32
- 4.4 第二次施测及验证性因素分析及效度检验32-36
- 4.4.1 人际信任量表模型的设定与评价32-33
- 4.4.2 自悯量表模型的设定与评价33-35
- 4.4.3 效标效度的检验35-36
- 5 研究二:关于自悯、人际信任与宽恕特质关系的问卷研究36-44
- 5.1 研究目的36
- 5.2 研究方法36-37
- 5.2.1 被试36
- 5.2.2 研究工具36-37
- 5.2.3 程序37
- 5.3 结果与分析37-44
- 5.3.1 高中生自悯的基本状况分析37-40
- 5.3.2 自悯、人际信任和宽恕的关系40-44
- 6 研究三:关于自悯、人际信任与情境性宽恕关系的实验研究44-53
- 6.1 研究目的44
- 6.2 研究方法44
- 6.2.1 实验被试44
- 6.2.2 实验工具、仪器和场所44
- 6.3 实验设计44-45
- 6.3.1 囚徒困境博弈44-45
- 6.3.2 报复环节45
- 6.4 实验程序45-46
- 6.5 结果与分析46-53
- 6.5.1 自悯高低分组在对他人信任度上的差异分析46-49
- 6.5.2 自悯高低分组在对他人宽恕度上的差异分析49-51
- 6.5.3 信任和宽恕之间的相关分析51-53
- 7 分析与讨论53-67
- 7.1 高中生自悯量表的修订53-54
- 7.2 高中生自悯的基本情况分析54-57
- 7.2.1 高中生自悯心理的城乡差异55
- 7.2.2 高中生自悯心理的性别差异55
- 7.2.3 高中生自悯心理的家庭收入水平差异55-56
- 7.2.4 高中生自悯心理的父亲受教育程度差异56
- 7.2.5 高中生自悯心理的母亲受教育程度差异56-57
- 7.3 自悯与人际信任的关系57-60
- 7.3.1 自悯与普遍信任的关系57-58
- 7.3.2 自悯与特殊信任的关系58-60
- 7.4 自悯与宽恕的关系60-64
- 7.4.1 自悯与宽恕特质的关系60-61
- 7.4.2 自悯与情境性宽恕的关系61-62
- 7.4.3 宽恕行为及宽恕理由62-64
- 7.5 人际信任与宽恕特质的关系64
- 7.6 自悯、人际信任与宽恕的关系64-66
- 7.6.1 人际信任对自悯和宽恕特质关系的中介作用64-65
- 7.6.2 自悯、人际信任与情境性宽恕的关系65-66
- 7.7 由本研究引出的相关教育建议66-67
- 8 研究的不足和展望67-68
- 9 结论68-70
- 参考文献70-78
- 个人简介78-80
- 导师简介80-82
- 获得成果目录82-84
- 致谢84-86
- 附录86-89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韦耀阳,李晓;高中生人际信任与孤独感的关系研究[J];滨州师专学报;2004年02期
2 邹兵;谢杏利;;医学大学生一般自我效能感与人际信任、人格的关系[J];中国社会医学杂志;2008年02期
3 马娟;;初中生焦虑水平与人际信任的关系调查[J];保健医学研究与实践;2011年02期
4 刘雪珍;姚荣国;黄勇樽;李晓兰;;民族地区高中生人际信任的调查研究[J];广西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4期
5 仇志伟;;河北省高校贫困生自尊对人际信任与心理控制源的中介作用研究[J];河北经贸大学学报(综合版);2010年02期
6 刘金平;大学生心理控制源与人际信任的相关研究[J];河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年01期
7 程丽;;青少年人际信任现状及教育对策研究[J];淮海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11期
8 朱虹;马丽;;人际信任发生机制探索——相识关系的引入[J];江海学刊;2011年04期
9 范佳丽;葛明贵;;高中生人际信任与孤独感的相关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1年04期
10 姚翠荣;郭成;;高师生人际信任与人格特质的相关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1年05期
本文关键词:高中生自悯、人际信任与宽恕的关系,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7953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iaoyujiaoxuefangfalunwen/3795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