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现代课程评价研究
发布时间:2017-05-24 21:26
本文关键词:后现代课程评价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课程评价作为课程研究的一个基本论题,在课程理论发展与实践改革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自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以来,人们不断对基于科学管理主义和实证主义的现代课程评价进行反思与批判。在课程领域,受后现代主义思想的影响,课程研究范式逐渐从同质性的“程序开发”转向异质性的“多元理解”,课程研究领域呈现出多元开放的文化语境。人们开始运用多元、开放的后现代思维对课程评价进行重新认识和理解,而目前关于后现代课程评价的研究较为零散、琐碎。因此,对后现代课程评价进行较为全面深入的探讨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文献研究法对国内外已有的后现代课程评价相关研究进行梳理,按照“如何理解后现代课程评价——如何进行后现代课程评价——后现代课程评价带来了什么”的逻辑思路,对后现代课程评价的意蕴、发展、理念、策略和启示等进行较为全面深入的阐述。本研究主要分为以下七个部分: 导论部分主要包括后现代课程评价问题的提出,当前关于后现代课程评价的理论研究和应用研究现状,以及研究目的及意义、研究思路与方法。 第一部分阐述了后现代课程评价的内涵,包括课程评价、现代课程评价和后现代课程评价;论述了后现代课程评价对评价目的与功能、评价标准与主体以及评价方法的意义。 第二部分梳理了后现代课程评价发展的两个主要时期,分别是兴起时期(20世纪60年代末—80年代初)和多元化发展时期(20世纪80年代以后)。其中,兴起时期又分为酝酿阶段、产生与发展阶段。 第三部分论述了后现代课程评价的三个主要理念,分别是以人为本,面向发展;尊重差异,倡导多元;民主平等,协商对话。 第四部分探讨了后现代课程评价的四个策略,分别是注重评价内容的有机性;实行多元流变的弹性评价标准;建立多方参与的协商评价机制;倡导多元化的质性评价方法。 第五部分主要论述了后现代课程评价对课程评价研究、课程评价实践和学生发展的启示,具体内容为重视课程评价的反思研究;倡导多元化课程评价实践;着眼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课程评价。 结束语部分主要对前面六部分关于后现代课程评价的研究进行总结,在此基础上反思本研究存在的不足之处,进而提出可能需要深入研究的问题。
【关键词】:课程评价 后现代主义 后现代课程评价
【学位授予单位】:西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G423
【目录】:
- 目录3-4
- 摘要4-6
- Abstract6-8
- 导论8-16
- (一)问题的提出8-9
- (二)研究概况9-13
- (三)研究目的及意义13
- (四)研究思路与方法13-16
- 一、后现代课程评价的意蕴16-22
- (一)后现代课程评价的内涵16-20
- (二)后现代课程评价的意义20-22
- 二、后现代课程评价的发展22-26
- (一)后现代课程评价的兴起时期:评价概念重建(20世纪60年代末—80年代初)22-24
- (二)后现代课程评价的多元化发展时期(20世纪80年代以后)24-26
- 三、后现代课程评价的理念26-32
- (一)以人为本,面向发展26-27
- (二)尊重差异,倡导多元27-29
- (三)民主平等,协商对话29-32
- 四、后现代课程评价的策略32-42
- (一)注重评价内容的有机性32-34
- (二)实行多元流变的弹性评价标准34-36
- (三)建立多方参与的协商评价机制36-38
- (四)倡导多元化的质性评价方法38-42
- 五、后现代课程评价的启示42-46
- (一)重视课程评价的反思研究42-43
- (二)倡导多元化课程评价实践43-44
- (三)着眼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课程评价44-46
- 结束语46-48
- 参考文献48-52
- 后记52-54
- 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54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景英,梁红梅;后现代主义对教育评价研究的启示[J];东北师大学报;2002年05期
2 叶洪;Julie White;;人文社科研究方法与方法论的后现代转向[J];东南学术;2012年03期
3 葛国政;;体育课程评价内容述略[J];广东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8年06期
4 张其志;;教育评价的科学观及其方法论的演变[J];中国高等教育评估;2006年02期
5 陈振华;;教师评价若干变革评析[J];教师教育研究;2012年05期
6 丁福兴;;高校教师教学质量多元评价体系的构建:理据与框架[J];现代教育科学;2012年01期
7 赵新亮;周娟;;校本课程评价的内涵与实施策略[J];教学与管理;2011年10期
8 吕宏伟;;后现代主义语境下的学生评价[J];教学与管理;2011年25期
9 李志厚;李书光;;生态学视域下的学业评价改革思路探析[J];教育导刊;2010年05期
10 黄忠敬;课程研究的基本范式及比较[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4年05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陈静;意境化课程研究[D];西南大学;2009年
2 杜瑛;我国高等教育评价的范式转换及其协商机制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本文关键词:后现代课程评价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9203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iaoyujiaoxuefangfalunwen/3920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