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想伙伴对5-6岁儿童心理理论发展、同伴接纳度发展的影响研究
本文关键词:假想伙伴对5-6岁儿童心理理论发展、同伴接纳度发展的影响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本研究采用“双向访谈法”、经典错误信念任务和同伴提名法,对5-6岁儿童的假想伙伴现象、心理理论发展状况和同伴接纳发展状况进行了分析,并探讨了假想伙伴现象对5-6岁儿童心理理论发展、同伴接纳度发展的影响,得出结论如下: 1、假想伙伴现象作为学前期儿童象征性游戏的重要表现形式,在5-6岁儿童中十分普遍。在101名5-6岁的被试儿童中,共有31名儿童存在假想伙伴的心理现象,占30.7%,女孩更容易出现假想伙伴; 2、就假想伙伴的具体形式而言,5-6岁儿童的假想伙伴以拟人化的客观实物为主,而虚拟化的幻想伴从仅占很小的比例; 3、就假装游戏和假想伙伴之间的关系角度而言,假装游戏和假想伙伴之间的关系紧密,存在假装游戏的儿童,有一半以上存在假想伙伴的心理现象; 4、就假想伙伴对5-6岁儿童心理理论发展的影响而言,有\无假想伙伴儿童在经典错误信念任务总分及各个分任务分数上差异显著,有假想伙伴的儿童得分都要明显高于没有假想伙伴的儿童得分; 5、就假想伙伴对5-6岁儿童同伴接纳度的影响而言,存在假想伙伴的儿童更多的被纳入到受欢迎组。有\无假想伙伴儿童在正提名得分和社会选择分上差异显著,有假想伙伴的儿童得分要明显高于没有假想伙伴的儿童得分。
【关键词】:5-6岁儿童 假想伙伴 心理理论发展 同伴接纳度发展
【学位授予单位】:福建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B844.1
【目录】:
- 中文摘要2-3
- Abstract3-5
- 中文文摘5-7
- 目录7-10
- 绪言10-12
- 第一章 文献综述12-22
- 1.1 假想伙伴概述12-18
- 1.1.1 假想伙伴的概念12
- 1.1.2 假想伙伴的类型12-13
- 1.1.3 假想伙伴产生的原因13-14
- 1.1.4 假想伙伴的特征14-18
- 1.2 假想伙伴对儿童心理理论发展的影响研究概况18-19
- 1.3 假想伙伴对儿童同伴关系发展的影响研究概况19-22
- 第二章 问题的提出22-28
- 2.1 以往研究的局限性22-24
- 2.1.1 研究内容有待拓展22-23
- 2.1.2 对于假想伙伴的判定方法有待于进一步验证和改进23-24
- 2.2 研究设计24
- 2.3 研究假设24-25
- 2.4 研究意义25-28
- 2.4.1 理论意义25
- 2.4.2 现实意义25-28
- 第三章 研究方法28-40
- 3.1 被试28-29
- 3.1.1 被试儿童的基本情况28
- 3.1.2 被试儿童抚养人的基本情况28-29
- 3.2 研究工具29-35
- 3.2.1 假想伙伴结构性访谈问卷30-32
- 3.2.2 经典错误信念任务32-34
- 3.2.3 同伴接纳度他评法34-35
- 3.3 研究程序35-37
- 3.3.1 有\无假想伙伴的判定程序35-36
- 3.3.2 经典错误信念任务的施测程序36-37
- 3.3.3 同伴接纳度他评法的实施程序37
- 3.4 数据汇总整理与分析处理37-38
- 3.5 研究过程中的道德问题与处理38-40
- 第四章 研究结果40-60
- 4.1 5-6岁儿童假想伙伴的基本情况40-43
- 4.1.1 假想伙伴在不同性别上的分布40
- 4.1.2 假想伙伴在不同年龄组上的分布40-41
- 4.1.3 假想伙伴在同卵双生子上的分布41
- 4.1.4 假想伙伴的基本特征41-43
- 4.2 5-6岁儿童假装游戏的基本情况43-45
- 4.2.1 假装游戏在不同性别上的分布44
- 4.2.2 假装游戏在不同年龄组上的分布44
- 4.2.3 假装游戏在同卵双生子上的分布44-45
- 4.2.4 假装游戏不同类型在不同性别上的分布45
- 4.3 5-6岁儿童假想伙伴与假装游戏的关系45
- 4.4 假想伙伴对5-6岁儿童心理理论发展的影响45-49
- 4.4.1 不同性别、年龄组儿童在心理理论任务上的表现46-47
- 4.4.2 有\无假想伙伴在心理理论不同任务上的表现47-49
- 4.4.3 有\无假想伙伴对心理理论总分的回归分析49
- 4.5 假想伙伴不同特征对存在假想伙伴儿童心理理论发展的影响49-51
- 4.5.1 假想伙伴的性别对存在假想伙伴儿童心理理论发展的影响49-50
- 4.5.2 假想伙伴的数量对存在假想伙伴儿童心理理论发展的影响50-51
- 4.5.3 假想伙伴的种类对存在假想伙伴儿童心理理论发展的影响51
- 4.6 假想伙伴对5-6岁儿童同伴接纳度的影响51-56
- 4.6.1 不同同伴接纳类型在不同性别上的分布51-52
- 4.6.2 不同同伴接纳类型在不同年龄组上的分布52-53
- 4.6.3 不同同伴接纳类型在有\无假想伙伴上的分布53
- 4.6.4 不同性别在同伴接纳度不同维度上的表现53-54
- 4.6.5 不同年龄组在同伴接纳度不同维度上的表现54
- 4.6.6 有\无假想伙伴在同伴接纳度不同维度上的表现54-56
- 4.7 假想伙伴不同特征对存在假想伙伴儿童同伴接纳度的影响56-58
- 4.7.1 假想伙伴的性别对存在假想伙伴儿童同伴接纳度的影响56
- 4.7.2 假想伙伴的数量对存在假想伙伴儿童同伴接纳度的影响56-57
- 4.7.3 假想伙伴的种类对存在假想伙伴儿童同伴接纳度的影响57-58
- 4.8 5-6岁儿童心理理论发展与同伴接纳度之间的关系58-60
- 第五章 讨论60-76
- 5.1 5-6岁儿童假想伙伴现象60-63
- 5.2 5-6岁儿童假想伙伴的特征63-65
- 5.3 5-6岁儿童假装游戏现象65-66
- 5.4 5-6岁儿童假想伙伴现象和假装游戏之间的关系66-67
- 5.5 5-6岁儿童假想伙伴现象对其心理理论发展的影响67-69
- 5.6 假想伙伴不同特征对存在假想伙伴儿童心理理论发展的影响69-70
- 5.7 5-6岁儿童假想伙伴现象对其同伴接纳度的影响70-73
- 5.8 假想伙伴不同特征对存在假想伙伴儿童同伴接纳度的影响73
- 5.9 5-6岁儿童心理理论发展与同伴接纳度之间的关系73-76
- 第六章 总结76-78
- 附录 假想伙伴结构性访谈问卷(儿童版)78-80
- 附录 假想伙伴结构性访谈问卷(家长版)80-82
- 参考文献82-88
- 攻读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88-90
- 致谢90-92
- 个人简历92-96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秀珊;;想象力在个体发展中的作用[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1年02期
2 林其羿;吴灵欣;程利国;;假想伙伴对5~6岁儿童想象和现实区分能力的影响[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13年06期
3 林其羿;舒文;王益富;康毓连;;假想伙伴对5~6岁儿童守恒能力发展的影响[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13年12期
4 程利国;林其羿;;假想伙伴与儿童语言叙述能力发展之间的关系研究综述[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2年05期
5 蒋秋蓉;;儿童的假想伙伴现象及与心理健康的关系[J];科教文汇(中旬刊);2008年09期
6 罗奕高;高华;;5-6岁儿童假想同伴对二级错误信念发展的影响[J];绵阳师范学院学报;2012年10期
7 康毓连;罗奕高;林其羿;吴灵欣;;假想伙伴现象对5-6岁儿童想象力水平的影响[J];怀化学院学报;2012年09期
8 陈晓;陈旭;王雪平;;学前儿童假想同伴的研究现状与展望[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2年11期
9 高峰强;宫瑞莹;祁冬燕;王鹏;;小学生羞怯与孤独、同伴接纳和社交自我知觉的关系[J];心理研究;2011年01期
10 李秀珊;;刍议儿童区分表面和现实的能力[J];社会心理科学;2007年Z3期
本文关键词:假想伙伴对5-6岁儿童心理理论发展、同伴接纳度发展的影响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9869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iaoyujiaoxuefangfalunwen/3986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