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教育教学论文 >

柏拉图《理想国》道德教育思想探究

发布时间:2017-05-30 19:05

  本文关键词:柏拉图《理想国》道德教育思想探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理想国》被公认为是柏拉图的所有对话著作中最重要一部,其内容之丰富,规模之庞大远在其他作品之上。它集政治学、伦理学、本体论、认识论于一体,探讨了美德、教育、诗歌、哲学、政治乃至科学,可谓洋洋大观,美不胜收。柏拉图作为西方教育史上第一位提出系统化教育理论的思想家,其教育思想至今仍具有启迪意义。本文以《理想国》的道德教育思想为研究视角,从柏拉图所处时代对道德教育的诉求入手,以正义与心灵为主线展开论述,深入柏拉图的作品中,揭示柏拉图道德教育思想的完整面貌,同时做出评价,并考察其对当代中国教育的借鉴价值。 文章的第一部分为导论部分,是文章的基本理论部分,主要阐明《理想国》这一经典著作中道德教育思想的研究背景、研究意义,并指出本文的研究方案、研究方法以及创新之处。 第二部为文章的第二章,对柏拉图的生平与时代、道德教育思想产生的历史背景、学术渊源进行了系统考察。柏拉图生活在战乱频仍、道德衰落的年代,《理想国》中几乎囊括了他所希望的完美社会的所有东西,他希望整个城邦处于一种有道德的状态,为此,他呼吁美德,号召人们行个人正义。 第三部分为文章的第三章与第四章,以正义和心灵为主线,以“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为线索展开论述。令柏拉图感到困惑的是:什么是正义。为此,在心灵承载国家关系的基础上,他试图在城邦结构与心灵结构相对应的模型中寻找出一种新的正义,因此,新的正义的实现必须依靠一种新的道德教育。教育的最开始,通过音乐教育与体育教育塑造青年人正义的心灵,培养正确的道德信念,规定了诗歌的内容与形式,并对传统的诗歌进行了批判。教育的本质是心灵转向,哲学教育成为心灵转向的方式,“洞穴比喻”为心灵转向的过程。哲学家成为了城邦中真正拥有善的知识的人,唯一具有使城邦拥有智慧的知识的人,只有在哲学家的统治和教育之下,公民才是正义的公民,城邦才是正义的城邦。至此,就形成了一个充满正义的、道德的理想之国。 第四部分,是对柏拉图道德教育思想的特点、历史局限、成就与启示。柏拉图的道德教育首先是以自我完善为目的,其次是为战争服务,以维护希腊雅典城邦的安全。其思想距我们有两千多年的,或多或少带有时代的局限性,我们应该“取其精华,弃其糟粕”,其尊重人的天赋进行教育、知识教育与道德教育相统一、教育必须从小抓起等教育方法,为当代教育提供了宝贵的思想借鉴。
【关键词】:柏拉图 理想国 城邦 心灵
【学位授予单位】:西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G410
【目录】:
  • 中文摘要3-5
  • ABSTRACT5-10
  • 第一章 绪论10-15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10-11
  • 1.1.1 理论背景与意义10
  • 1.1.2 现实背景与意义10-11
  • 1.2 文献综述11-12
  • 1.3 研究方法12-13
  • 1.4 文章结构13-14
  • 1.5 创新之处14-15
  • 第二章 柏拉图《理想国》道德教育思想产生的时代背景15-21
  • 2.1 柏拉图的生平与时代15-18
  • 2.1.1 柏拉图的生平15-16
  • 2.1.2 战争使公民道德观由传统走向失序16-18
  • 2.2 《理想国》中道德教育思想提出的起因与论述结构18-21
  • 2.2.1 《理想国》中道德教育思想提出的起因18-20
  • 2.2.2 《理想国》的论述结构20-21
  • 第三章 柏拉图《理想国》道德教育思想的理论基础21-31
  • 3.1 何为正义21-22
  • 3.2 城邦组织与城邦中的正义22-27
  • 3.2.1 城邦与个人的相似22-25
  • 3.2.1.1 城邦中的生产者阶层与人的基本“欲望”23
  • 3.2.1.2 城邦中的护卫者阶层与人的“激情”23-24
  • 3.2.1.3 城邦中的统治者阶层与人的“理性”24-25
  • 3.2.2 城邦的四种美德25-27
  • 3.3 心灵结构与心灵中的正义27-31
  • 3.3.1 心灵的“三分”结构27-28
  • 3.3.2 个人的四种美德28-31
  • 第四章 柏拉图《理想国》道德教育的内容与方法31-51
  • 4.1 道德教育的初级阶段:培养正确的道德信念31-39
  • 4.1.1 初级教育的目的31-32
  • 4.1.2 初级教育的内容32-39
  • 4.1.2.1 音乐教育:心灵的塑造33-36
  • 4.1.2.2 音乐教育中的“哲学与诗之争”问题36-38
  • 4.1.2.3 体育教育38-39
  • 4.2 道德教育的制度保障:公有制度39-42
  • 4.2.1 公有制度的内容39-41
  • 4.2.2 公有制度的目的41-42
  • 4.3 道德教育的高级阶段:德性完善42-47
  • 4.3.1 哲学教育的对象43-45
  • 4.3.1.1 真正的哲学家43
  • 4.3.1.2 哲学家的统治能力43-44
  • 4.3.1.3 哲学家的高贵天性44-45
  • 4.3.2 哲学教育的本质:心灵转向45-46
  • 4.3.3 哲学教育的课程46-47
  • 4.4 柏拉图道德教育方法的特点47-51
  • 4.4.1 道德教育应依据个人天赋进行47-49
  • 4.4.2 道德教育必须从小抓起、循序渐进49
  • 4.4.3 教育原则:知识教育与道德教育相统一49-51
  • 第五章 柏拉图道德教育思想的特点、历史局限、成就与启示51-57
  • 5.1 柏拉图道德教育思想的特点51-53
  • 5.1.1 道德教育以完善自我为目的51-52
  • 5.1.2 道德教育为战争服务52-53
  • 5.2 柏拉图道德教育思想的历史局限53-55
  • 5.2.1 限制个性多元化的教育53-54
  • 5.2.2 缺少科学精神的教育54
  • 5.2.3 忽略技术性教育54-55
  • 5.3 柏拉图道德教育对当前教育的启示55-57
  • 结论57-58
  • 参考文献58-61
  • 致谢61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卓;冯文全;;柏拉图教育思想探微[J];时代教育(教育教学版);2009年06期

2 金生肱;德性教化乃心灵转向——解读柏拉图的德性教化理念[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2年02期

3 熊明辉,吕有云;论柏拉图对理想国的毕生追求[J];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05期

4 张岩阳;;柏拉图公民教育思想浅析[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5 刘艳舞;刘剑虹;;柏拉图和卢梭的女性教育观及其缺陷[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6年06期

6 林美茂;;柏拉图“洞喻”问题再认识[J];南开学报;2006年03期

7 常红梅;高霞;;柏拉图教育思想述评[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6年08期

8 杨玉龙;;柏拉图教育思想评述[J];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0年03期

9 周采;;柏拉图的未成文学说与书写批判及其教育意义[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11年01期

10 陆沉;柏拉图的自我批判[J];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4期


  本文关键词:柏拉图《理想国》道德教育思想探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0773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iaoyujiaoxuefangfalunwen/40773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05a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