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教育教学论文 >

高三学生心理弹性与学习倦怠的关系研究

发布时间:2017-06-01 11:14

  本文关键词:高三学生心理弹性与学习倦怠的关系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高三学生面对即将进行的高考,承受了很大的压力。研究高三学生的心理弹性和学习倦怠,有助于高三学生健康成长。本文采用方便抽样法抽取浙江省W市509位高三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中学生学习倦怠问卷》、《青少年心理韧性量表》和自编访谈提纲进行调查,使用SPSS17.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与分析。 结果显示:(1)高三学生的总体学习倦怠分数为2.82,略低于其理论中值3分,表明存在一定的倦怠现象。班级类别、是否学生干部、班级的学习成绩等对高三学生学习倦怠水平存在显著差异。(2)高三学生的总体心理弹性分数为3.24分,,略高于其理论中值3分,整体状况较好。班级类别、是否学生干部、班级的学习成绩、平时是否与父母一起生活等对高三学生心理弹性水平存在显著差异。(3)不同弹性水平个体学习倦怠状况显著差异,心理弹性水平高的个体学习倦怠水平低,且呈显著负相关关系。学习倦怠的总体及四个因素与心理弹性总体及各个因素之间大致呈现出显著的负相关关系。情绪控制、目标专注、家庭支持能显著预测学习倦怠总体水平。 基于调查,为了降低高三学生的学习倦怠水平,本研究提出了以下的建议:(1)适当加强高三学生的体育锻炼;(2)提高高三学生的认知水平;(3)构建良好的社会支持系统。
【关键词】:高三学生 学习倦怠 心理弹性
【学位授予单位】:南昌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B844.2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7
  • 第1章 引言7-16
  • 1.1 研究背景7
  • 1.2 研究目的7
  • 1.3 研究意义7-8
  • 1.4 与本研究相关的研究简述8-15
  • 1.4.1 关于学习倦怠的研究8-10
  • 1.4.2 关于心理弹性的研究10-13
  • 1.4.3 心理弹性与学习倦怠关系的相关研究13-15
  • 1.5 研究的创新点15-16
  • 第2章 本研究的研究设计16-21
  • 2.1 研究的理论依据16
  • 2.2 研究假设16-17
  • 2.3 研究方法17
  • 2.4 研究工具17-19
  • 2.4.1 基本的人口学资料17
  • 2.4.2 中学生学习倦怠问卷17-18
  • 2.4.3 青少年心理韧性量表18
  • 2.4.4 施测程序与数据处理18-19
  • 2.5 研究对象19-21
  • 第3章 研究结果21-49
  • 3.1 高三学生学习倦怠现状21-29
  • 3.1.1 学习倦怠问卷的信效度分析检验21
  • 3.1.2 高三学生学习倦怠研究现状21-29
  • 3.2 高三学生心理弹性现状29-42
  • 3.2.1 心理弹性量表的信效度分析检验29-30
  • 3.2.2 高三学生心理弹性研究现状30-42
  • 3.3 高三学生心理弹性与学习倦怠的关系42-49
  • 3.3.1 弹性个体与非弹性个体在学习倦怠及各个因素上的差异比较42-43
  • 3.3.2 高三学生心理弹性与学习倦怠的相关分析43-45
  • 3.3.3 高三学生心理弹性对学习倦怠的回归分析45-49
  • 第4章 个案访谈研究49-53
  • 4.1 访谈及访谈资料的收集49
  • 4.2 访谈资料整理和分析49-53
  • 4.2.1 学生访谈资料整理和分析49-51
  • 4.2.2 教师访谈资料整理和分析51-53
  • 第5章 讨论与分析53-58
  • 5.1 高三学生学习倦怠总体情况讨论53
  • 5.2 高三学生学习倦怠在人口学变量上的差异讨论53-54
  • 5.3 高三学生心理弹性总体情况讨论54
  • 5.4 高三学生心理弹性在人口学变量上的差异讨论54-55
  • 5.5 高三学生学习倦怠、心理弹性在人口学变量上的综合讨论55-56
  • 5.6 高三学生心理弹性与学习倦怠之间的关系讨论56
  • 5.7 个案访谈的讨论56-58
  • 第6章 研究结论与建议58-62
  • 6.1 研究的主要结论58-59
  • 6.2 建议59-61
  • 6.3 局限与展望61-62
  • 6.3.1 本研究的局限61
  • 6.3.2 研究展望61-62
  • 致谢62-63
  • 参考文献63-67
  • 附录:学生学习状况调查问卷67-71
  • 攻读硕士期间的研究成果71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常保瑞;方建东;;心理弹性的研究及其对教育的启示[J];教育探索;2010年01期

2 陈献忠;宋洁;;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心理弹性的调查分析[J];思想理论教育;2010年05期

3 曾守锤;;流动儿童的心理弹性和积极发展:研究、干预与反思[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1年01期

4 王宏;;论大学生的择业心理弹性[J];黑河学刊;2011年06期

5 丁倩;洪梦飞;;心理弹性及其提升的研究综述[J];高等函授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6期

6 赵思思;杨志;;心理弹性的应用型走向简述[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年05期

7 黄爱武;许丽;;让学生拥有一双隐形的翅膀——增强中学生心理弹性的思考与探究[J];华夏教师;2012年02期

8 徐礼平;方倩;;从心理弹性的视角看有“留守经历”大学生[J];新余学院学报;2012年02期

9 邱婷;谭文;;心理弹性的文献综述[J];社会心理科学;2012年04期

10 唐本钰;侯晓靖;;大学生一般生存图式与心理弹性的关系[J];中国特殊教育;2012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许书萍;徐光兴;;心理弹性研究的科学价值、存在问题以及发展前景[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2 许燕平;宋娟;;优秀贫困大学生心理弹性的建构研究[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3 彭李;李敏;;不同心理弹性个体对情绪图片刺激的认知偏向[A];增强心理学服务社会的意识和功能——中国心理学会成立90周年纪念大会暨第十四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1年

4 张佳佳;李敏;;不同心理弹性水平的大学生自主神经反应特点的研究[A];增强心理学服务社会的意识和功能——中国心理学会成立90周年纪念大会暨第十四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1年

5 周茹;;基于理性情绪行为疗法设计大学生心理弹性的团体训练[A];增强心理学服务社会的意识和功能——中国心理学会成立90周年纪念大会暨第十四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1年

6 张莎;唐立;;应激情景下不同心理弹性大学生注意偏向的实验研究[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7 滕秀杰;崔丽霞;;青少年心理弹性量表在大学生群体中的修订[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8 鲍军超;;体育参与对大学生心理弹性的影响研究[A];第九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2)[C];2011年

9 董昒;耿文秀;;团体音乐治疗对地震灾区青少年心理弹性的干预[A];第十五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2年

10 叶艳;范方;;心理弹性研究中变量定向与个体定向的方法[A];第十五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华勤;“心理弹性”利健康[N];上海中医药报;2007年

2 记者 舒薇 实习生 江文龙;80、90后需补心理弹性课[N];长沙晚报;2010年

3 本报记者 张清俐;心理弹性研究关注人类发展“正能量”[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4年

4 记者 栾吟之;发展孩子的“心理弹性”[N];解放日报;2011年

5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教授 李义平;构建和谐社会的经济学思考[N];中国经济时报;2005年

6 李茜 王安立 刘振庭;农民工随迁子女:如何适应社会[N];光明日报;201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席居哲;基于社会认知的儿童心理弹性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2 蔡颖;心理弹性与压力困扰、适应的关系[D];天津师范大学;2010年

3 胡寒春;青少年核心心理弹性的结构及其特征研究[D];中南大学;2009年

4 范方;留守儿童焦虑/抑郁情绪的心理社会因素及心理弹性发展方案初步研究[D];中南大学;2008年

5 张帆;三峡库区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与心理弹性现状及影响因素的研究[D];重庆医科大学;2013年

6 杨海;军校新生心理弹性因素及心理训练对心理健康影响的实证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10年

7 柳菁;心理弹性新论:多视角PAC人格模型理论与实证[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8 张爱华;意外创伤者的心理弹性及其发展模型的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陶丽娜;高中生依恋与心理弹性的关系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2 吕良成;大学生感恩、心理弹性、学习投入现状及其关系的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12年

3 滕秀杰;大学生心理弹性的评估与干预[D];首都师范大学;2008年

4 程丽;高考复读生心理弹性及其与学习动机的关系[D];河南大学;2009年

5 王淑芳;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弹性及其与依恋应对方式的关系[D];河南大学;2010年

6 刘虹;大学生心理弹性与其就业心理的关系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7 刘书瑜;大学生的精神性及其与心理弹性的关系[D];福建师范大学;2009年

8 徐媛;特殊儿童家长的心理弹性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9 王燕秋;医学类高职高专学生的心理弹性状况及影响因素的研究[D];第三军医大学;2010年

10 冀建伟;关于增强青少年心理弹性的教学案例设计[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本文关键词:高三学生心理弹性与学习倦怠的关系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1246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iaoyujiaoxuefangfalunwen/41246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6b3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