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澳高校书院建筑模式研究
发布时间:2017-06-04 08:16
本文关键词:港澳高校书院建筑模式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要成为一所优秀大学,除了卓越的学术表现,关键更在于以培育人才为中心的教育理念,使学生能从跨学科的角度解决问题,培养创新思维与领导才能。近年来国内多所著名高校如复旦大学、西安交通大学、汕头大学、苏州大学等开始探索以专业教育为主体,通识教育、研习教育和社群教育四位一体的新型教育管理模式——“书院制”模式。 该模式下,学生生活区(也称作书院)是实现其教育管理理念的重要场所。在该模式内在理念的驱使下学生生活区建筑中复合了居住、学习、活动、餐饮以及行政办公等多种功能,体现了高效性、复合性、交往性、归属感等特征。形成居住-学习-活动一体化的学生生活综合社区。 港澳地区高校较早引入“书院制”教育管理模式。其中以香港中文大学最具有代表性,无论是在教育方法的实践,学生生活管理还是学生生活区的建设方面都有较为成熟的经验。虽然港澳地区与内地高校在教育背景、生活方式等方面上存在差异,但笔者相信港澳地区“书院制”模式的应用及其对相应建筑空间形式的设计经验对促进我国高校深入理解与发展该教育管理模式及优化其校园建筑空间是有重要的借鉴意义的,这正是本文研究的出发点。希望本次研究成果能对国内已实行或将要实行“书院制”模式的高校学生生活区规划与建筑设计起到一定的启示作用。本文分为四部分对论题进行阐述: 第一部分是第一章:论述在当今高等教育背景之下研究本论题的必要性,并对研究的对象、范围进行界定,明晰文章中的相关概念,最后提出论文的研究方法与研究框架; 第二部分是第二章:分析“书院制”教育管理模式的理念以及在该模式下大学生的行为特点,阐述国内外高校“书院制”的发展概况; 第三部分为第三、四章:选取了香港中文大学的五个典型书院进行调查与研究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对港澳高校书院建筑的功能模式、空间模式、交通模式、管理模式四方面进行分点论述并总结建筑模式的特点; 第四部分是第五章,是港澳高校书院建筑模式的启迪。总结国内高校学生生活区中存在的若干问题,并在前一章总结的港澳书院建筑模式及其特点的基础上提出几点优化的建议。
【关键词】:港澳地区 书院 书院制 生活区 建筑模式
【学位授予单位】:华南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TU244.3
【目录】:
- 摘要5-6
- Abstract6-11
- 第一章 绪论11-19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11-13
- 1.1.1 研究背景11-13
- 1.1.2 研究意义13
- 1.2 研究内容及相关概念解析13-15
- 1.2.1 研究内容13-14
- 1.2.2 相关概念解析14-15
- 1.3 相关理论研究概述15-17
- 1.3.1 教育学领域的研究15
- 1.3.2 建筑学领域的研究15-17
- 1.4 研究方法及框架17-19
- 1.4.1 研究方法17-18
- 1.4.2 研究框架18-19
- 第二章 “书院制”的相关概述19-25
- 2.1 “书院制”教育管理模式的理念19-20
- 2.2 “书院制”教育管理模式下大学生的行为特点20-21
- 2.3 国内外高校“书院制”的发展概况21-24
- 2.3.1 国外高校“书院制”的发展概况21-23
- 2.3.2 港澳高校“书院制”发展概况23
- 2.3.3 我国国内高校“书院制”发展概况23-24
- 2.4 本章小结24-25
- 第三章 港澳高校书院建筑案例调研分析25-44
- 3.1 调研对象及内容25
- 3.2 调研对象分类25-26
- 3.3 香港中文大学联合书院调研分析26-30
- 3.4 香港中文大学逸夫书院调研分析30-34
- 3.5 香港中文大学晨兴书院调研分析34-37
- 3.6 香港中文大学伍宜孙书院调研分析37-40
- 3.7 香港中文大学善衡书院调研分析40-43
- 3.8 本章小结43-44
- 第四章 港澳高校书院建筑模式总结44-75
- 4.1 功能模式总结44-49
- 4.1.1 功能构成44-46
- 4.1.2 功能组织46-49
- 4.2 空间模式总结49-61
- 4.2.1 外部空间49-52
- 4.2.2 内部空间52-61
- 4.3 交通模式总结61-66
- 4.3.1 外部交通61-63
- 4.3.2 内部流线63-66
- 4.4 管理模式总结66-68
- 4.4.1 管理机构及成员66-67
- 4.4.2 管理方式67-68
- 4.5 港澳高校书院建筑模式特点总结68-74
- 4.5.1 高效性68-70
- 4.5.2 复合性70
- 4.5.3 交往性70-72
- 4.5.4 归属感72-74
- 4.6 本章小结74-75
- 第五章 港澳高校书院建筑模式的启迪75-87
- 5.1 我国国内高校学生生活区存在问题75-80
- 5.1.1 规划布局松散75
- 5.1.2 建筑功能单一75-78
- 5.1.3 交往空间单调78-79
- 5.1.4 归属感缺乏79-80
- 5.2 我国国内高校学生生活区优化建议80-86
- 5.2.1 规模小型化80-82
- 5.2.2 建筑功能复合化82-84
- 5.2.3 交往空间多样化84-85
- 5.2.4 归属感营造85-86
- 5.3 本章小结86-87
- 结语87-88
- 参考文献88-90
- 附录90-92
- 图表清单92-96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96-97
- 致谢97-98
- 附件98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王福飞;;大学生人际关系的重要性[J];中国冶金教育;2011年01期
2 王其光;李永华;尹金涛;;“书院制”理念及其建筑空间原则[J];建筑与文化;2013年05期
3 田阳;李苏萍;;居学连袂——当代美国校园居住模式的变革[J];建筑知识;2009年03期
4 胡学实;李海云;;不仅是一种超越:书院制与住宿制比较带来的启示[J];科教导刊(上旬刊);2012年09期
5 胡佩玲;朱竞翔;;校园公共空间的改进——香港中文大学联合书院的工程案例[J];新建筑;2009年03期
6 林燕;黄骏;;中西融汇的生态人文书院——浅析澳门大学横琴新校区书院设计[J];新建筑;2011年04期
7 包克冰;徐琴美;;学校归属感与学生发展的探索研究[J];心理学探新;2006年02期
8 丁立人;李清辉;;香港中文大学书院制及其启示[J];文学界(理论版);2012年10期
9 S.Michael Evans;田阳;;居学社区:具有凝聚力的学生居住社区之机遇[J];住区;2011年06期
本文关键词:港澳高校书院建筑模式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2043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iaoyujiaoxuefangfalunwen/4204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