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教育教学论文 >

山东地区高校传统校园建筑的地域性研究

发布时间:2017-06-07 19:00

  本文关键词:山东地区高校传统校园建筑的地域性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自改革开放后,我国国民经济得到了飞速发展,社会积累了大量财富,与此同时,我国掀起了一轮前所未有的建设高潮,大量不同风格的建筑出现在神州大地之上。在这轮建设大潮中,我国众多高等院校出于改善办学条件、扩大招生规模的现实需要纷纷扩大原有校园面积,甚至直接进行新校区建设,一时间各高校相继拥有了更大规模的校园和崭新的校园建筑,但随之而来的确是高校校园新建筑风格相似、缺乏个性等一系列问题,山东地区高校新建校园建筑亦存在上述问题。与此相反,一批著名高校传统校园建筑却各具特色,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校园风景,如南京大学鼓楼校区(原金陵大学)、山东大学医学院(原齐鲁大学)等。 建筑地域性是建筑自身的重要属性。为适应当地独特的自然地理环境,建筑在不同地区呈现出了不同的建筑风格及形式,此外当地独特的人文文化氛围也赋予了建筑独特的形式。总之,建筑地域性是赋予建筑以个性的重要手段之一,与其它技术手段相比,建筑地域性的成本较低,实现较为容易。 本文以建筑地域性的影响因素为切入点,选择山东这个极具代表性的地区内存在时间较长的高校传统校园建筑作为研究对象,通过正面叙述分析山东地区高校传统建筑地域性形成因素,进而总结出山东地区高校传统建筑地域性的设计策略。 本文共七个章节,分为五大部分: 第一章为文章第一部分,即本文的开篇部分,该部分着重阐述选题背景,国内外对于建筑地域性的相关研究成果,研究内容、方法、意义等内容,为下文的论述奠定基础。 第二章为文章第二部分,该部分通过对我国高校建筑地域性的相关研究内容分析,确定山东地区高校校园建筑地域性研究的相关内容,同时阐述山东地区高校建筑地域性研究的相关背景,并结合山东地区高校现状,确定本文的研究对象。 第三、四、五章为文章的第三部分,该部分首先结合山东地区高校传统校园研究对象的特点,分别对其在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及城市环境下进行展开,利用对比分析法和建筑使用后评价体系(POE)进行实例对比和列表分析以对山东地区高校传统校园建筑地域性产生发展及对周围环境的影响适应进行深入研究,得出相应结论,为下一步研究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 第六章为文章第四部分,该部分结合上文在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及城市环境下对山东地区高校传统校园建筑地域性的研究结论,在空间结构的联系演化、建筑形态的类型整合、历史场所的视觉秩序以及特定语境的文脉延续等四大方面结合部分实例分别提出与之相对应的山东地区高校校园建筑地域性设计的策略。 第七章为文章的第五部分,该部分为全文的结束部分,概括总结了该研究的相关过程及相应结论,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关键词】:山东地区 高校 传统校园建筑 建筑地域性
【学位授予单位】:山东建筑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TU244.3
【目录】:
  • 摘要4-6
  • ABSTRACT6-11
  • 第一章 绪论11-18
  • 1.1 选题背景11-12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12-14
  • 1.3 研究内容14-15
  • 1.4 研究方法15
  • 1.5 研究意义15
  • 1.6 创新点15-18
  • 第二章 高校传统校园建筑地域性研究的理论框架18-30
  • 2.1 我国高校建筑地域性定义18-20
  • 2.2 山东地区高校传统校园建筑地域性形成背景20-21
  • 2.3 山东地区高校传统校园建筑研究对象确定21-27
  • 本章小结27-30
  • 第三章 基于自然环境对山东高校传统校园建筑地域性形成的研究30-44
  • 3.1 自然条件对内陆平原地区高校传统校园建筑地域性的影响30-35
  • 3.2 自然条件对滨海丘陵地区高校传统校园建筑地域性的影响35-43
  • 本章小结43-44
  • 第四章 基于社会环境对山东高校传统校园建筑地域性形成的研究44-65
  • 4.1 中西方文明冲突下的传统校园建筑44-58
  • 4.2 新时期的传统校园建筑58-62
  • 4.3 山东高校校园传统建筑单体的地域性形态取决于社会环境62-64
  • 本章小结64-65
  • 第五章 基于城市环境下的山东高校传统校园建筑地域性形成研究65-76
  • 5.1 与城市空间结构的共时性65-70
  • 5.2 与城市文脉连续的历时性70-74
  • 5.3 校园与城市关系74-75
  • 本章小结75-76
  • 第六章 山东高校校园建筑地域性设计策略研究76-89
  • 6.1 空间结构的联系演化76-80
  • 6.2 建筑形态的类型整合80-82
  • 6.3 历史场所的视觉秩序82-85
  • 6.4 特定语境的文脉延续85-88
  • 本章小结88-89
  • 第七章 总结89-91
  • 7.1 论文总结89-90
  • 7.2 论文写作过程中所遇到的困难90-91
  • 附录91-100
  • 参考文献100-102
  • 图表目录102-105
  • 后记105-106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论文发表及科研情况106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冷畅俭;罗广宇;马晓东;;校园建筑的继承与发展——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八号教学楼设计解析[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11期

2 韩培;张玉良;袁泉;;大学校园建筑更新中垂直扩建案例研究[J];低温建筑技术;2011年04期

3 温倩慧;柳红燕;;校园建筑的文化内涵及其教育功能[J];山西建筑;2013年16期

4 颜春宁;;智能化推进绿色校园建筑的探讨[J];科技风;2013年11期

5 胡银根;;对大学校园建筑文化的思考[J];宜春师专学报;1995年06期

6 徐芮;;校园建筑也可以如此“潮流”[J];中国校外教育(美术);2010年07期

7 李萍,赵志平;校园建筑、环境与社会发展[J];山西建筑;2001年01期

8 陈咏红,姜文;浅论湖南省第一师范校园建筑之造型艺术[J];南方建筑;2001年02期

9 陶树贤;中小学校园建筑的文化职能[J];农机化研究;2002年03期

10 龚兆先,赵阳;校园建筑的教导作用及其设计原则[J];广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周慧;李念平;倪吉;胡丽君;魏小清;;长沙某大学校园建筑能耗实测与绿色校园建设分析[A];全国暖通空调制冷2008年学术年会资料集[C];2008年

2 谭洪卫;徐钰琳;;高校校园建筑能耗监管体系建设的探讨[A];上海市制冷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3 郭书胜;;台湾佛教中小学教育概述及其校园建筑比较分析[A];和谐城市规划——2007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07年

4 曾翔;杨哲飚;许镇;陆新征;;清华校园建筑震害预测程序及在土木工程教学中的应用[A];第23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Ⅲ册)[C];201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王达明;校园建筑生命不能承受之背景[N];中国房地产报;2005年

2 付本臣邋梅洪元;节约型校园建筑创作要适度[N];建筑时报;2007年

3 广东建设报记者 纪辛;横琴岛上粤澳合作设计的一颗璀璨明珠[N];广东建设报;2011年

4 王强 周俊玲 西北大学哲学与社会学学院 西安美术学院中国艺术考古研究所;大师与大楼的“道”“器”合一[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3年

5 辛和;能源费用将计入高校科研业务费成本[N];中国建设报;2009年

6 梅格 彭超;日渐边缘化的高校老建筑[N];中国文化报;2009年

7 记者 周芳;高校新兴建筑追求文化品位[N];湖北日报;2000年

8 胡银根;重视大学建筑文化的民族性[N];中国教育报;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子瀛;哈尔滨工业大学一校区校园建筑更新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7年

2 李猛;校园建筑入口迭合区研究[D];南京工业大学;2006年

3 丁晓红;解析大学校园建筑中的廊空间[D];昆明理工大学;2008年

4 刘昀;大学校园建筑形象的个性化问题研究及案例分析[D];天津大学;2010年

5 周晶;当代大学校园建筑空间形态研究[D];吉林艺术学院;2010年

6 侯朝晖;齐鲁文化背景下的济南校园建筑地域特色研究[D];天津大学;2008年

7 慕昆朋;寒地高校校园建筑低碳化设计策略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1年

8 刘志杰;当代中学校园建筑的规划和设计[D];天津大学;2004年

9 刘斌;华南理工大学五山校区校园建筑气候应对策略的发展历程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1年

10 陈金陵;我国新世纪大学校园建筑环境与人文精神关系的研究[D];湖南大学;2005年


  本文关键词:山东地区高校传统校园建筑的地域性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2994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iaoyujiaoxuefangfalunwen/42994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ee6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