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心理弹性大学生对负性信息的注意偏向研究
发布时间:2017-06-24 10:19
本文关键词:不同心理弹性大学生对负性信息的注意偏向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心理弹性是在压力或逆境情境下个体表现出的一种良好的个人特性。心理弹性的本质是主体通过有意识的调节和控制,而达到的主体对客体的一种良好适应,它主要涵盖四个方面的特征:意识性—主体能够有意识地接受并对外界客观刺激进行反映,在主观上呈现出一种积极和主动的状态;互动性—主客体具有交互作用,主体在反映客体的过程中内部各心理要素也处于联系和互动状态;整合性—主客体交互影响过程中主体的心理及外化的一个完整的连锁结构;差异性—主体间的性质不同,心理弹性会表现出不同的强度、平衡性及灵活性等。尽管有关心理弹性的研究已然取得了较多的研究成果,可是关于心理弹性的概念、理论支持和研究主题等问题上仍然存在争议。 本研究试图从注意偏向的角度加强对心理弹性的实证研究,主要探讨不同心理弹性水平的大学生在对负性信息的注意偏向上是否存在显著的差异。研究一通过心理弹性量表(CD—RISC)中国修订版对曲阜师范大学的在校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发现大学生的心理弹性水平在性别及专业上没有呈现出显著的差异,但是心理弹性高低分组之间的心理弹性水平存在显著的差异,这一结果为接下来的研究奠定了基础。研究二在研究一问卷调查的基础上,将被试按心理弹性得分由高到低排序,选择前27%作为心理弹性高分组和后27%作为低分组,采用点探测的实验范式,以负性情绪词和负性评价词为负性信息的代表,,比较高低心理弹性个体对负性信息的注意偏向,研究结果表明,相对于高心理弹性个体,低心理弹性个体对负性信息更具有注意偏向。研究二共包括两个部分:研究二(a)部分主要考察的是高低心理弹性个体对负性情绪的注意偏向,比较高低心理弹性个体在对负性情绪词的注意偏向上的差异;研究二(b)部分主要考察的是高低心理弹性个体对负性评价的注意偏向,比较高低心理弹性个体在对负性评价词的注意偏向上的差异。结果表明,无论是在负性情绪还是负性评价上,高低心理弹性个体都存在注意偏向,但低心理弹性个体都比高心理弹性个体更具有注意偏向。综合研究一、研究二,研究者得出以下结论: (1)不同性别、不同专业的被试在心理弹性的坚韧、力量、乐观三个维度以及总体水平上均不存在显著差异。 (2)高低心理弹性个体均对负性信息存在注意偏向; (3)低心理弹性个体与高心理弹性个体相比对负性情绪更具有注意偏向; (4)低心理弹性个体与高心理弹性个体相比对负性评价更具有注意偏向; (5)低心理弹性个体与高心理弹性个体相比对负性评价更具有注意偏向; (6)心理弹性个体对情绪词和评价词比中性词更具有注意偏向; (7)心理弹性个体对负性情绪词和评价词比正性情绪词和评价词更具有注意偏向。
【关键词】:心理弹性 负性信息 注意偏向
【学位授予单位】:曲阜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B844.2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8
- 1 文献综述8-18
- 1.1 心理弹性(resilience)的概念8
- 1.2 心理弹性的结构8-9
- 1.3 心理弹性的测量9-11
- 1.3.1 心理弹性量表9
- 1.3.2 Connor 和 Davidson 心理弹性量表9-10
- 1.3.3 成人心理弹性量表10
- 1.3.4 心理弹性技巧与能力量表10
- 1.3.5 健康青少年心理弹性评定问卷10
- 1.3.6 青少年心理弹性量表10
- 1.3.7 青少年心理弹性量表10-11
- 1.4 心理弹性的相关研究11-13
- 1.4.1 心理弹性的研究范式11
- 1.4.2 心理弹性的国外研究现状11-12
- 1.4.3 心理弹性的国内研究现状12-13
- 1.5 注意偏向的概念13-14
- 1.6 注意偏向的成分14
- 1.7 注意偏向的研究范式14-16
- 1.7.1 情绪 Stroop 实验范式14
- 1.7.2 点探测实验范式14-15
- 1.7.3 线索一靶子范式15
- 1.7.4 快速序列视觉呈现范式15-16
- 1.7.5 视觉搜索范式16
- 1.8 注意偏向的产生机制16-17
- 1.9 注意偏向的相关研究17-18
- 2 问题提出及研究假设18-20
- 2.1 问题提出18
- 2.2 研究设计18-19
- 2.3 研究假设19
- 2.4 研究意义及创新点19-20
- 3 研究一大学生心理弹性水平分析20-24
- 3.1 研究目的20
- 3.2 研究方法20
- 3.2.1 被试20
- 3.2.2 研究工具20
- 3.3 研究程序及数据分析20
- 3.4 研究结果20-22
- 3.4.1 心理弹性的描述性分析21
- 3.4.2 心理弹性在性别上的差异21
- 3.4.3 心理弹性在专业上的差异21
- 3.4.4 心理弹性高、低分组在各个维度上的差异21-22
- 3.5 讨论22-24
- 4 研究二不同心理弹性大学生对负性信息的注意偏向研究24-35
- 4.1 研究二(a)不同心理弹性大学生对负性情绪的注意偏向研究24-28
- 4.1.1 研究目的及意义24
- 4.1.2 研究假设24
- 4.1.3 研究方法24-26
- 4.1.4 结果与分析26-28
- 4.1.5 结论28
- 4.2 研究二(b)不同心理弹性大学生对负性评价的注意偏向研究28-33
- 4.2.1 研究目的及意义28
- 4.2.2 研究假设28
- 4.2.3 研究方法28-29
- 4.2.4 结果与分析29-33
- 4.2.5 结论33
- 4.3 讨论33-34
- 4.3.1 心理弹性个体对负性信息存在注意偏向33-34
- 4.3.2 各因素对个体注意偏向的作用34
- 4.4 结论34-35
- 5 总讨论35-39
- 5.1 大学生的心理弹性水平现状35-37
- 5.2 高低心理弹性大学生对负性信息的注意偏向37-38
- 5.3 研究的不足与展望38-39
- 6 总结论39-40
- 参考文献40-43
- 附录43-47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47-48
- 致谢48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海垒;张文新;张金宝;;青少年心理韧性量表(HKRA)的修订[J];心理与行为研究;2008年02期
2 蒲少华;李晓华;卢宁;;当代大学生心理弹性调查分析[J];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年04期
3 马伟娜;桑标;洪灵敏;;心理弹性及其作用机制的研究述评[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8年01期
4 金灿;崔文香;;大学生心理韧性的影响因素与提升策略[J];教育与职业;2009年11期
5 于海琴;;加强心理承受力教育 提升大学生的人格弹性[J];煤炭高等教育;2007年05期
6 吴明证;梁宁建;孙晓玲;;消极反馈条件下青少年自尊结构与注意偏差的关系[J];心理研究;2009年02期
7 曾守锤,李其维;儿童心理弹性发展的研究综述[J];心理科学;2003年06期
8 于肖楠;张建新;;自我韧性量表与Connor-Davidson韧性量表的应用比较[J];心理科学;2007年05期
9 席居哲;桑标;左志宏;;心理弹性(Resilience)研究的回顾与展望[J];心理科学;2008年04期
10 柳春香;黄希庭;;特质焦虑大学生注意偏向的实验研究[J];心理科学;2008年06期
本文关键词:不同心理弹性大学生对负性信息的注意偏向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7789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iaoyujiaoxuefangfalunwen/4778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