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课例中分析微课程知识表征的特征
本文关键词:在课例中分析微课程知识表征的特征
【摘要】:在故事中学习,在笑声中收获。微课程正越来越多的受到广大学习者欢迎。微课程如何能够把一节课浓缩到300秒,这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由此,我认真研究微课程的独特魅力,逐渐发现微课程在知识的呈现上表现出了一些本质的特征。
【作者单位】: 江阴市教师进修学校;
【关键词】: 微课程 知识表征 课例
【分类号】:G434
【正文快照】: 《妈妈,不要对我发火》是主题型的微课程,此课程的主旨意义是告诉父母不要以成人的要求来衡量自己的孩子,无论是在生理上还是在心理上孩子毕竟需要一个成长的过程。孩子在试误中成长时,我们的家长应该有足够的耐心来扶持他们,就像孩子刚出生时的父母表现出的耐心和信心。用文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志虎;绪立渊;;城市公园绿地周边环境管理研究——以上海市城市公园绿地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30期
2 刘立维;罗亚明;;手机界面视觉激活设计刍议[J];包装工程;2008年11期
3 张萍;;人性化软件界面设计的历史和原则[J];包装工程;2011年20期
4 莫永华;寇冬泉;;基于认知心理学的人类分层传播模式[J];电化教育研究;2005年11期
5 骆剑承;遥感影像智能图解及其地学认知问题探索[J];地理科学进展;2000年04期
6 田为,耿卫东,潘云鹤;分层构造方法在建筑平面布局中的应用[J];电子计算机与外部设备;1998年06期
7 戴伟辉;孙煜鸥;;基于视觉认知心理特点的图象重建质量分析[J];电子器件;1997年01期
8 朱辉;马力平;;美国主流大学物理教材插图的认知心理学启示[J];阜阳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04期
9 郑欢;丁汀;;受众认知体验与国家形象传播——以世博会德国馆的体验设计为例[J];广告大观(理论版);2011年01期
10 莫永华;寇冬泉;胡华进;郑小军;;人类分层传播模式的构建[J];高教论坛;2006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戴伟辉;;CT图象重建理论的研究进展及若干问题的探讨[A];海峡两岸医疗仪器学术会议论文集[C];199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宁玲;城市景观系统优化原理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2 李荣华;面向机器人跟踪的视觉注意模型与应用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1年
3 贾林祥;认知心理学的联结主义理论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2年
4 王斌;手球运动情境中直觉决策的实验研究与运动直觉理论的初步建构[D];北京体育大学;2002年
5 庾农;基于形态学理论的目标检测技术[D];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0年
6 唐建军;眼动·视网膜·知觉影像[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4年
7 罗小宾;机械产品图像识别技术及其在反求设计中的应用研究[D];四川大学;2004年
8 熊凯;基于颜色视觉诱发电位的色觉缺陷研究[D];浙江大学;2005年
9 江万寿;航空影像多视匹配与规则建筑物自动提取方法研究[D];武汉大学;2004年
10 苗蕾;地图可视化中动态与交互特性的认知研究[D];武汉大学;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志艳;基于DSP的人脸识别系统[D];河南工业大学;2010年
2 张礼坚;漫画符号和漫画视框在动画中的运用研究[D];湖南工业大学;2010年
3 姚笛;我国儿童电视节目教育性与娱乐性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4 李欣;沉浸式虚拟艺术在现代虚拟展示设计中的应用研究[D];北京印刷学院;2010年
5 卢崇望;公共建筑边缘空间景观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08年
6 凌成星;基于混合智能模型的湿地资源遥感监测技术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09年
7 李帅;基于视场拼接的体视三维显示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8 朱琼芬;江南水乡景观标识设计的地域文化性研究[D];东华大学;2009年
9 蔡昊X;空间意向的回归[D];中央美术学院;2011年
10 黄硕;幼儿颜色经验对短时记忆容量的影响[D];河南大学;2011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程广文;论数学知识表征特殊性[J];聊城师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年03期
2 刘亚轩;;浅议知识表征类型与学生学习[J];辽宁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3期
3 齐小江;;巧妙利用知识表征的三个指标来辅导数学学困生[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1年12期
4 何伯锋;蔡笑岳;;初一学生数学学习的学科领域知识表征特点[J];心理与行为研究;2012年01期
5 陶佳;张新明;;论知识表征及其在数字媒体设计的应用形式[J];中国成人教育;2012年10期
6 吴良根;;化学知识表征的特点及类型[J];教育研究与评论(中学教育教学);2011年08期
7 罗延财;李玲静;王s,
本文编号:59292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iaoyujiaoxuefangfalunwen/5929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