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教育教学论文 >

基于电子书包的课堂教与学活动评价研究

发布时间:2017-08-04 07:29

  本文关键词:基于电子书包的课堂教与学活动评价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电子书包 课堂教与学活动 评价研究


【摘要】:21世纪是信息技术革命的世纪,无线电通信技术和网络智能终端技术的飞速发展给各行各业都带来了巨大的变化。教育信息化是教育发展变革的根本原因和动力源泉。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领域的广泛应用,将在不同层面上改变着原有的教学理念和与之相适应的教学结构体系。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领域的应用从本质上引起了两方面的变化:其一是促使了学习资源存储方式和传播方式的改变;其二是引起了学习工具的跳跃式变革,进而逐步改变了学习者原有的学习方式和思维习惯。因此,各级政府和各类院校都将教育信息化视为促进当前教育发展、实现教育现代化的重要举措。因此,为进一步落实教育信息化的创新发展,促进信息技术和教与学的深度融合,世界各地都将电子书包作为新的利器和契机点,积极探索电子书包环境下的教与学活动。 电子书包从提出到现在已经历时十余年,从我国大面积试点到目前为止也走过了两年多的历程,已经积累了一部分较为成熟的理论基础和实践经验,但目前仍处于试点阶段。在此阶段,一线教师、教育科研工作者、教育高科产业公司等都紧密关注电子书包在基础教育中的应用情况,并在原有教与学知识经验的基础上不断摸索创新适合电子书包的教学模式和方法,并将这些新的模式、方法付诸于实践进行检验。然而,先前的尝试与探索是否有利于教与学活动效果的提升,是否能有效地促进教师专业能力发展,是否能真正有助于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以及由此引发的一系列教育问题乃至社会问题都需要在实证研究的基础上进行客观、系统、深入地评价,以最大程度地发挥评价的诊断、导向和激励功能,对电子书包在基础教育领域的广泛普及和深层次应用提出理论层面和实践层面的指导。 鉴于此,本研究根据目前的研究实际,以陕西省“电子书包”试点项目为研究平台,就电子书包的课堂教与学活动的相关评价问题进行深入、系统的研究。首先通过分层抽样的方式选取了24个基于电子书包的课堂教与学活动案例作为研究对象。接着,在前期大量的问卷调查、课堂观察、师生访谈、专家会议、一线教师经验交流会议的基础上,综合考虑多方因素,最终确定借鉴何克抗教授对教学结构的定义,将组成教学结构的四要素两两组合,将其形成的六种关系作为六个影响因素,并以此为依据编制了各维度指标内容;并将本评价研究的评价者确定专家、同行、教师和学生。然后邀请了从事电子书包研究工作的专家、学者以及一线试点班教师通过撒阿特(T.L.Saaty)层次分析法(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简称AHP),对影响因素和评价者的相对重要程度进行比较判断,通过相关计算分析得出各级评价指标的权重系数,进而建立了一套完整的评价指标体系,并以此作为该评价研究的主要评价工具。最终通过对评价基础数据的深入分析,得出详尽的评价报告,就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的剖析,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并针对电子书包在基础教育领域的广泛普及和深层次应用提出了相关建议。
【关键词】:电子书包 课堂教与学活动 评价研究
【学位授予单位】:陕西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G434
【目录】:
  • 摘要3-5
  • Abstract5-7
  • 目录7-9
  • 图目录9-10
  • 表目录10-11
  • 第1章 绪论11-19
  • 1.1 研究背景11-14
  • 1.1.1 信息技术促进教与学方式的变革11-12
  • 1.1.2 电子书包是助力教育信息化创新发展的利器12-13
  • 1.1.3 陕西省电子书包项目在全省范围内大面积试点13-14
  • 1.2 研究问题14-15
  • 1.3 研究目标15-16
  • 1.4 研究意义16-17
  • 1.5 研究思路17-19
  • 第2章 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19-23
  • 2.1 国内研究现状19-20
  • 2.2 国外研究现状20-21
  • 2.3 小结与反思21-23
  • 第3章 研究理论基础与研究方法23-33
  • 3.1 理论基础23-30
  • 3.1.1 基础哲学系统论23-24
  • 3.1.2 多媒体学习认知理论24-25
  • 3.1.3 生态位态势理论25-26
  • 3.1.4 社会互动理论26-27
  • 3.1.5 教学结构理论27-30
  • 3.2 研究范式与研究方法30-33
  • 3.2.1 研究范式30-31
  • 3.2.2 研究方法31-33
  • 第4章 陕西省“电子书包”试点项目研究平台分析33-37
  • 4.1 试点范围分析33-34
  • 4.2 硬件环境与推进模式分析34-37
  • 第5章 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37-57
  • 5.1 基于电子书包的课堂教与学活动影响因素分析38-40
  • 5.2 评价者的确定40-42
  • 5.3 评价指标的确定42-44
  • 5.4 权重系数的确定44-54
  • 5.5 评价指标体系的生成54-57
  • 第6章 评价指标体系的应用57-75
  • 6.1 评价对象概述57-61
  • 6.2 评价者概述61-62
  • 6.3 评价工具概述62-66
  • 6.3.1 评价量表信效度分析62-63
  • 6.3.2 评价量表应用方法分析63-66
  • 6.4 评价结果分析66-75
  • 第7章 研究总结与展望75-79
  • 7.1 研究成果75
  • 7.2 研究创新之处75-76
  • 7.3 研究不足之处76-77
  • 7.4 研究展望77-79
  • 参考文献79-83
  • 附录83-99
  • 附录1 “电子书包”试点项目阶段性应用情况调查问卷83-86
  • 附录2 基于电子书包教与学过程评价量表86-88
  • 附录3 基于电子书包的课堂教与学评价研究权重系数调查表88-90
  • 附录4 基于电子书包的课堂教与学活动第三方评价量表90-93
  • 附录5 基于电子书包的课堂教与学活动教师自评量表93-96
  • 附录6 基于电子书包的课堂教与学活动学生自评量表96-99
  • 致谢99-101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科研成果101-102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何克抗;;教学结构理论与教学深化改革(上)[J];电化教育研究;2007年07期

2 祝智庭;郁晓华;;电子书包系统及其功能建模[J];电化教育研究;2011年04期

3 郁晓华;祝智庭;;电子书包作为云端个人学习环境的设计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12年07期

4 吴永和;祝智庭;何超;;电子课本与电子书包技术标准体系框架的研究[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年02期

5 付崇国,邹翔;校园网在教育信息化中的应用[J];教育信息化;2004年11期

6 向晋榜;;电子书包的现状与发展中面临的问题[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1年06期

7 李为民;王永花;;电子书包在计算机支持的协作学习中的应用[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2年19期

8 李燕;张俊丽;;电子书包推广面临的问题研究[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2年20期

9 郑娟;江丰光;;电子书包项目中的教师培训方案设计与实施[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3年18期

10 邵征锋;员阁;李U,

本文编号:61833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iaoyujiaoxuefangfalunwen/61833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1e3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