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教育教学论文 >

基于博弈论视角下的义务教育择校问题研究

发布时间:2017-08-06 20:27

  本文关键词:基于博弈论视角下的义务教育择校问题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义务教育 择校 博弈论


【摘要】:义务教育阶段的择校是指家长和学生为追求高质量的教学和优质的教育资源主动放弃义务教育阶段的就近入学的免费政策,继而选择交纳一定的费用到其他学校就读的行为。目前学生主要是在公办学校之间、同一区域内的学校之间以及跨区域间的学校进行选择。由于我国城市发展水平不同,城乡之间存在较大的发展差距,以及重点学校制度使优秀教育资源纷纷集中到部分发达城市和政府重点倾斜的学校,由此导致义务教育资源分布均衡,数量匮乏。越来越多的家庭的教育观念从上学转变到上好学,从就学转变到求学,更加渴望接受优质教育,加剧了当前稀缺优质教育资源不能满足越来越多教育需求的矛盾。家长为了孩子能上好学,上名校,使出浑身解数,通过以分择校、以权择校、以钱择校,以及当前“流行”的以房择校手段来达到目的,同时引发了教育腐败、教育不公、家长教育经济负担加重等问题,义务教育阶段激烈的择校竞争和高额的择校费成为当前人民群众反映最为强烈的教育问题。 择校为何禁而不止?择校博弈中的利益群体处于绝对个体理性和对利益最大化追求。地方政府选择性执行中央政府的禁止择校政策;学校替换性执行政策,变相性收取择校费;家长和学生忽略国家政策,放弃就近入学,择优入学。本文从博弈论视角出发,择校利益博弈为切入点,依据博弈论原理,审视和研究义务教育阶段的择校问题,探清择校背后的利益链条和利益博弈,借助建构的博弈模型阐释择校困境。文章中的博弈模型清晰地展示了择校带来的巨大利益,回答了为何择校禁而不止,利益引发了择校,择校推动了利益追逐,由此循环往复,使作为公共产品的义务教育在择校竞争中成为了私人产品,各利益者间非合作博弈严重阻碍了义务教育长远均衡发展,加剧教育不公平,社会分层更加凸出,教育领域的“贫富差异”和“两极分化”日益明显,加剧社会矛盾。解决利益矛盾必须从根部着手,国家、地方政府、学校和学生家长从集体理性出发,建立合作型博弈,国家不仅要平衡区域义务教育发展,均衡义务教育资源更要做到优质教育资源均衡,在放权给地方政府的同时更要加大、从严对地方政府政绩尤其是教育工作方面的考核;地方政府严格执行禁止令,发挥政策执行者功能,履行教育服务职能;学校规范办学行为,创新发展机制和教学管理,强校带动弱校,弱校创办特色才能使家庭自觉遵守规则,接受就近入学,由此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实现教育公平。
【关键词】:义务教育 择校 博弈论
【学位授予单位】:华中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G522.3
【目录】:
  • 摘要5-6
  • Abstract6-10
  • 第一章 绪论10-20
  • 一、问题缘起10-11
  • 二、选题意义11-12
  • (一) 理论意义11
  • (二) 实践意义11-12
  • 三、文献综述12-17
  • (一) 国外研究现状12-13
  • (二) 国内研究现状13-17
  • 四、核心概念界定17-18
  • (一) 义务教育17
  • (二) 择校17-18
  • (三) 博弈论18
  • (四) 教育公平18
  • 五、研究思路与方法18-20
  • (一) 研究思路18-19
  • (二) 研究方法19-20
  • 第二章 义务教育阶段择校的现实状况20-25
  • 一、择校地域由城市蔓延到农村,择校面扩大20
  • 二、教育乱收费名目繁多,择校费用高涨20-21
  • 三、择校方式隐秘多样,择校竞争愈加炽烈21-22
  • 四、家长热衷择校,学生压力增加22-25
  • 第三章 基于博弈论对城市义务教育择校问题的归因分析25-41
  • 一、博弈论基本论述25-29
  • (一) 博弈论的核心概念25
  • (二) 博弈的要素构成25-29
  • 1. 博弈参与者(Player)—政府、学校、家长25-26
  • 2. 博弈信息(Information)—择校信息26-27
  • 3. 博弈行为(Action)和博弈策略—禁止择校措施与变相择校行为27
  • 4. 博弈方的收益(Payoff)—择校中相关利益者的利益得失27-28
  • 5. 博弈均衡(Equilibrium)—校最优策略或行动的组合28-29
  • 二、理性人假设——择校博弈的可能性分析29-30
  • 三、非合作型博弈——义务教育“择校困境”分析30-41
  • (一) “择校热”助动力——利益追求与利益博弈30-35
  • 1. 国家和地方政府之间的利益博弈30-33
  • 2. 政府和学校之间的利益博弈33-34
  • 3. 政府和家长之间的利益博弈34
  • 4. 学校和学校之间的利益博弈34-35
  • (二) 择校背后利益相关者之间博弈模型建构及其分析35-41
  • 1. “禁止择校”政策制定主体与执行主体间的不完全信息博弈35-38
  • 2. 学生家长之间择校博弈的“囚徒困境”38-39
  • 3. 地方政府和家长之间追逐择校利益的博弈困境39-41
  • 第四章 解决义务教育择校问题严峻化的建议和策略41-47
  • 一、建立地方教育财政保障机制,完善教育经费管理制度41-42
  • (一) 明确政府责任,建立地方教育财政保障机制41
  • (二) 严格和完善教育经费投入、使用和管理制度41-42
  • 二、严格监管与惩治机制,保证政策切实执行42-43
  • (一) 建立义务教育择校政策执行的督导机制42
  • (二) 制定义务教育发展综合评价标准和质量监测体系42-43
  • (三) 创建建立第三方监督举报体系43
  • 三、平衡教育资源,加强薄弱学校建设和农村教育改革43-44
  • (一) 提高农村及偏远地区的教育质量43-44
  • (二) 加强对薄弱学校的建设44
  • (三) 开发优质教育资源,发展多元特色教育44
  • 四、借鉴先进地区有效措施疏堵结合,遏制“择校热”44-47
  • (一) 坚持学区制和九年一贯对口入学44-45
  • (二) 坚持按区划片入学原则45
  • (三) “零择”政策45-47
  • 结语47-48
  • 参考文献48-50
  • 致谢50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文东茅;;我国城市义务教育阶段的择校及其对弱势群体的影响[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6年02期

2 夏永祥;王常雄;;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的政策博弈及其治理[J];当代经济科学;2006年02期

3 李融;;当前中国择校问题综述[J];现代教育科学;2006年08期

4 朱丽英;李斌;;教育公平视野下的现阶段义务教育择校探究[J];江苏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4期

5 吴丹英;;义务教育“择校”困境博弈均衡分析[J];教育科学;2012年01期

6 罗县娇;万文涛;;博弈论视野中的义务教育择校问题研究[J];当代教育论坛(上半月刊);2009年02期

7 岳伟;赵雪;;义务教育择校政策执行失真研究[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2年12期

8 王晓辉;;择校,教育公平的世界性难题[J];课程教材教学研究(中教研究);2009年Z4期

9 吴遵民;沈俊强;;论择校与教育公平的追求——从择校政策的演变看我国公立学校体制变革的时代走向[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6年06期

10 罗海燕;从义务教育阶段存在的择校现象中探析教育公平[J];教育探索;2005年09期



本文编号:63135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iaoyujiaoxuefangfalunwen/63135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834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