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图像在小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发布时间:2017-08-20 01:06
本文关键词:数字化图像在小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数字化图像 小学教学 时间轴技术 策略原则 应用模型
【摘要】:根据心理学家让·皮亚杰对儿童认知发展阶段的分类得知小学生对纯文字的理解存在一定的困难。图片具有形象直观、通俗易懂等优势,容易使学习者建立心像、提高认知、加强记忆等,而数字化图像不仅具备图片的这些优势,还与多媒体相结合,打破传统教学方式的单一性,且数字化图像能使文字所叙述的目标或事件可视化。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利用数字化图像创建情境,以线性顺序表明事件因果性的关联,从而达到图文并茂的良好匹配。所以,数字化图像在教学中的使用越来越广泛,是教学信息显性表达的重要组成部分。 数字化图像在教学中具有强化、解释和促进功能,不仅能够巩固、总结、传播知识,还能扩展内容,开阔视野,促进读者的知识迁移能力、思维发散能力和审美能力等,具备特有的认知价值,兼备纯文本内容无法替代的优势。但是根据研究发现,,教师在课堂中使用数字化图像缺乏一定的逻辑和规则,使其成为可有可无的教学工具,降低了数字化图像的效用。因此,以认知心理学为指导,对影响数字化图像的有效性因素及图像的设计和使用进行深入研究,以此创造温馨舒适的课堂,可更好地扩展数字化图像的应用。 本研究通过在对国内外数字化图像研究现状及其在教学应用中存在问题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对数字化图像进行解析,明确了数字化图像的概念和内涵,以及特点和教学优势。借鉴视觉学习和双重编码理论阐释数字化图像对学习者的认知作用;依据信息加工学习理论对数字化图像的指导作用;利用多媒体学习认知理论指导数字化图像的教学应用,奠基了数字化图像在小学教学中的应用价值;提出了改善数字化图像在小学教学的策略。同时描绘了数字化图像对学习者的认知作用:包括对认知结构、记忆、视觉系统的影响研究,揭示了数字化图像对人类心理的效应以及数字化图像作为符号对学习者知识建构的效用。同时制定了数字化图像在小学教学中的应用原则;构建了数字化图像在小学教学中的应用模型,辅助教师理解和借鉴。选择小学科学课程中“种子(绿豆)发芽实验”作为研究案例,对《种子发芽》实验进行需求、教学内容以及学习者分析;应用时间轴技术以及视频和动画,开发了《种子发芽》实验数字化图像课件,形象生动地展示种子发芽不同时间段的豆芽生长过程,助于学习者形成整体和全局观念,恰当地解决了教学中的难点,提升课堂的教学效果。 论文的组织结构和各章的概括性内容如下: 第一章简单介绍了本论文研究的相关背景及问题的思考与提出,并通过查阅国内外的参考文献,归纳出本研究存在的意义,揭示出数字化图像可以提高小学生的学习体验和教师的教学效果;并且对本研究采用的方法作了简易陈述。 第二章系统分析了数字化图像内涵的基础上,依据视觉学习和双重编码理论;信息加工学习理论以及多媒体学习认知理论为指导,研究探讨数字化图像对学习者产生的认知和心理影响作用。 第三章根据心理学相关知识阐释数字化图像对小学生(即儿童)的认知特性作了分析,包括数字化图像对学习者认知结构的影响、对学习者记忆的巩固效应以及对学习者视觉系统间的刺激作用,结合数字化图像在小学教学中应用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构建数字化图像在小学教学中的应用模型,并提出数字化图像在小学教学的应用策略和原则, 第四章选择小学科学和课程的《种子发芽》实验作为研究案例,设计流程,系统描述了能充分展现教学内容特点的时间轴技术的特点,以及应用其技术开发《种子发芽》数字化图像的设计及技术实现过程,探讨了课件在教学中的应用途径。 第五章总结了本论文的主要研究成果和存在的不足之处,对研究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合理评价和深刻反思,明确进一步研究的方向,使将来有针对性地实施探究,以及对未来研究的展望。
【关键词】:数字化图像 小学教学 时间轴技术 策略原则 应用模型
【学位授予单位】:吉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G434;G623.6
【目录】:
- 中文摘要4-6
- Abstract6-9
- 目录9-11
- 第1章 绪论11-16
- 1.1 研究背景及问题的提出11-12
- 1.2 研究现状12-14
- 1.2.1 国内数字化图像教学研究现状12-13
- 1.2.2 国外数字化图像教学研究现状13-14
- 1.3 研究的意义与方法14-15
- 1.3.1 研究意义14-15
- 1.3.2 研究方法15
- 1.4 论文结构15-16
- 第2章 数字化图像在小学教学应用的理论基础16-26
- 2.1 数字化图像的概念和实质16-18
- 2.1.1 数字化图像的概念16-17
- 2.1.2 数字化图像的实质17-18
- 2.2 视觉学习和双重编码理论下的数字化图像的认知作用18-20
- 2.2.1 视觉学习理论19
- 2.2.2 双重编码理论19-20
- 2.3 信息加工学习理论对研究的指导作用20-22
- 2.4 多媒体学习认知理论对数字化图像的教学作用22-26
- 2.4.1 多媒体学习认知理论22-24
- 2.4.2 多媒体学习理论对数字化图像的教学应用指导24-26
- 第3章 数字化图像在小学教学中的应用模型研究26-37
- 3.1 数字化图像的认知作用分析26-30
- 3.1.1 数字化图像对学习者认知结构的影响26-27
- 3.1.2 数字化图像对学习者记忆的巩固效应27-29
- 3.1.3 数字化图像对人类视觉系统的刺激作用29-30
- 3.2 数字化图像在小学教学中应用存在的问题30-31
- 3.3 数字化图像在小学教学中的应用模型设计31-34
- 3.4 数字化图像在小学教学中的应用原则34-35
- 3.5 数字化图像在小学教学的应用策略35-37
- 第4章 数字化图像应用的案例研究37-47
- 4.1 课程简介37
- 4.2 种子发芽实验分析37-39
- 4.2.1 需求分析37-38
- 4.2.2 教学内容分析38
- 4.2.3 学习者分析38-39
- 4.3 设计流程39
- 4.4 时间轴技术39-40
- 4.5 时间轴技术在“种子发芽”实验的应用40-47
- 4.5.1 “种子发芽实验”时间轴页面设计41-43
- 4.5.2 教学应用43-47
- 第5章 总结与展望47-49
- 5.1 研究成果47
- 5.2 研究不足与展望47-49
- 5.2.1 研究的不足47-48
- 5.2.2 研究的展望48-49
- 参考文献49-53
- 导师及作者简介53-54
- 致谢54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爽;视觉符号的抽象程度与意义表达[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5期
2 李陵;;数字技术与色彩学深度融合的课程创新[J];长春大学学报;2011年08期
3 刘凯;王安霞;;解析80后的视觉符号[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年01期
4 郭青春;裴海燕;;应用视角下的数字化教学资源共享对策研究——以“国家现代远程教育资源库”为例[J];中国远程教育;2009年12期
5 贺阳;视觉符号与视觉经验[J];达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年03期
6 胡静伟;;小学数字化教学的实践及研究[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12年10期
7 王瑞芬,杨世喜;数字化图像在心脏介入诊疗中的应用[J];淮海医药;2002年01期
8 李政涛;图像时代的教育论纲[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4年15期
9 巴桑卓嘎;;浅谈小学教学安排的科学性[J];科教导刊(上旬刊);2013年12期
10 王爱伟;;媒介形式与受众认知理论综览[J];现代视听;2010年09期
本文编号:70383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iaoyujiaoxuefangfalunwen/7038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