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教育教学论文 >

资本主义教育精神:教育的现代性困境

发布时间:2017-09-13 18:32

  本文关键词:资本主义教育精神:教育的现代性困境


  更多相关文章: 资本主义精神 资本主义人格 资本主义教育精神


【摘要】:资本主义教育精神是资本化社会中教育表现出的生产资本主义人格的精神气质。在资本主义精神影响下,现代教育竭力训练人的"占有资本"的能力,成为培养"资本人"、"利欲人"的手段。资本主义教育精神,导致教育价值发生位移,教育不再关照人性或灵魂的健全发展,而是专注于发展受教育者竞争社会地位和获得资本货币的能力,专注于培养受教育者的消费品质和消费能力,为资本社会和市场社会服务。资本主义教育精神,导致人的精神的同质化和平庸化,从而培养出有知识而无教养的资本主义人。
【作者单位】: 浙江师范大学人文与价值教育研究所;
【关键词】资本主义精神 资本主义人格 资本主义教育精神
【分类号】:G40
【正文快照】: 自从卢梭提出了“布尔乔亚人”的概念之后,[1]p204~209对现代人的精神类型的分析,是不断显现的学术主题。卡尔·马克思(Karl Marx)批判了资本主义体制的弊端——商品拜物教与人的异化。马克斯·韦伯(Max Weber)、沃纳·松巴特(Werner Sombart)以及舍勒(Max Scheler)在不同的角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如;;中国现代主义诗歌的“探险者”——论20世纪40年代“九叶诗人”穆旦[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7年04期

2 方敏;;现代性的历史进程、内涵和实质[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年05期

3 严骁骁;;从结构化理论看功能主义欧洲一体化理论[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5期

4 王文龙;全球化陷阱与第三世界的发展[J];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4期

5 王爱菊;;“新课程”教材编写机制:批判与反思[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6期

6 张桂娜;;考茨基的社会民主主义观再思考[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07年06期

7 梁素贞;杨东曙;;纵向民主:探析中国民主政治发展的新视角[J];保定学院学报;2011年02期

8 郝朝帅;;犬儒年代的尴尬英雄——由电影《硬汉2》说起[J];北京电影学院学报;2011年06期

9 郭景萍;现代社会工作的基本特征:制度化利他主义[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S1期

10 周尚君;;马克思的法律社会理论及其当代启示——以《〈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为分析对象[J];北方法学;2008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朱军;;国家繁荣的标志:多元化下的价值统一——转型时期政府塑造社会认同感的职能研究[A];政府创新的理论与实践[C];2006年

2 许平;;自由与平等的博弈——解读20世纪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三次调整与现代文明的演进[A];北京论坛(2006)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对人类文明方式的思考:“文明的演进:近现代东方与西方的历史经验”历史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下)[C];2006年

3 熊光清;;自由主义民主与社会主义民主之比较分析[A];科学发展:文化软实力与民族复兴——纪念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论文集(下卷)[C];2009年

4 李长伟;韩钟文;;浅论康德的实践教育学[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6)——外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5 许明;;文化转型与当代中国理论选择[A];2008年度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六届学术年会文集(年度主题卷)[C];2008年

6 李鹏程;;“资本”的文化哲学反思[A];上海社科院马克思主义创新论坛2007论文集[C];2007年

7 孙华;;论当前大学公共危机的发育机制[A];和谐共生:2007年全国博士生(教育类)学术论坛论文集[C];2007年

8 李佑新;;现代性问题背景下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趋势[A];毛泽东研究总第2辑2007年第1辑[C];2007年

9 汪亭友;;如何看待金融危机背景下的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形势[A];“后国际金融危机时代的世界社会主义”学术研讨会暨当代世界社会主义专业委员会2010年年会论文集[C];2010年

10 刘玉安;;第三条道路:社会民主主义还是社会自由主义?[A];“后国际金融危机时代的世界社会主义”学术研讨会暨当代世界社会主义专业委员会2010年年会论文集[C];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玲;文化交往论[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2 张志辉;网络条件下意识形态建设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3 李海燕;现代性视野中的陈独秀文艺思想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4 王群生;江泽民意识形态建设理论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5 杨春花;论信仰对于社会秩序的价值[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6 刘鸣筝;美国公共外交研究(1917-2009)[D];吉林大学;2011年

7 马新宇;辩证法的思维方式与价值虚无主义的超越[D];吉林大学;2011年

8 温丽娟;国外帝国主义论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9 黄达安;超越工作至上的世界[D];吉林大学;2011年

10 张寅;多元文化背景下的民族国家建构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屈怡;湖北省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法律问题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叶宗玲;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小型私营企业诚信问题研究[D];河南理工大学;2010年

3 王天瑞;马克思市民社会理论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4 许凌峻;生态批评视域下的海明威小说创作[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5 罗云;舍勒技术哲学思想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10年

6 赵志刚;对赫胥黎《美丽新世界》中“野人”约翰的拉康式解读[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7 陈如智;推进大学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仰教育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8 周婧;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对当代大学生吸引力研究[D];天津理工大学;2009年

9 颜福;藏传佛教“十善”中的伦理思想研究[D];西北民族大学;2010年

10 张丽芳;生态美学视阈下的沈从文小说创作[D];南昌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赖配根;;点燃教育精神之灯——我为什么编《新经典课堂》[J];人民教育;2011年Z1期

2 阎保平;苏君业;;论“校训”之大学教育精神[J];文化学刊;2011年02期

3 蒯天;;教育创新的真诚求索[J];成才之路;2011年32期

4 郭佳友;;春风化雨暖心田——有感于贵州教育精神和贵州教师誓词[J];新课程(小学);2012年09期

5 姚伟文;;浅谈教育精神[J];未来教育家;2013年04期

6 盘美芳;在备课中体现创新教育精神[J];广西教育;2004年34期

7 苏慈歆;卢璧锋;;体现素质教育精神的好教材──评丁有宽教材教法[J];广东教育;1999年12期

8 言实;素质教育:面向全体是第一要义——关于实施素质教育若干问题的思考(十四)[J];内蒙古教育;2001年11期

9 刘龙熹,张志祥;素质教育呼唤教育理性与教育精神[J];青海师专学报;2002年02期

10 李晓芹;实用主义:美国的教育精神[J];中关村;2004年1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罗友松;;问津求真 德福树人——关于武汉教育精神的表述[A];《大学的文化传承创新与文化育人》专家论坛论文集[C];2012年

2 陈锦恩;;在化学教学中渗透人文教育[A];中华教育理论与实践科研论文成果选编(第3卷)[C];2010年

3 王建军;;试析孔子的教育性格[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中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4 焦利;张锦成;;黄炎培关于教育与职业内在关系的深刻认识与把握[A];黄炎培与中国职业教育——黄炎培职业教育思想研究成果集萃[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张超 通讯员 邵春琦 丰桂杰;让“河西教育精神”在教书育人行动中闪光[N];天津教育报;2012年

2 四川绵阳学生 张剑;给“状元”塑像违背教育精神[N];人民法院报;2013年

3 本报记者 时晓玲;移花接木毕业照 缺席的是教育精神[N];中国教育报;2013年

4 中共会宁县委书记 甘孝礼;会宁“三苦两乐”教育精神的时代内涵[N];甘肃日报;2013年

5 王继华 中国教育文化研究中心首席教授;陶铸教育精神 承重名校使命[N];黑龙江日报;2008年

6 刘惊铎;构建教育新文化和教师新道德[N];中国教育报;2006年

7 市人大代表、东辽县教育局局长 姜学东;全力打造健康 和谐教育 为辽源经济发展再谱新篇[N];辽源日报;2007年

8 石亚利 本报记者 苏世胜;打造宝塔山下的教育“航母”[N];延安日报;2007年

9 本报记者 张增祥 通讯员 张宗良 王新庄;秦安教育迎来和谐发展的春天[N];甘肃经济日报;2011年

10 肖庆平;办负责任的教育[N];白银日报;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苏志磊;教育精神之生活叙事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1年

2 黎天宇;廖世承教育思想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84517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iaoyujiaoxuefangfalunwen/84517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6a0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