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沉思特质与认知灵活性、情绪抑制能力的关系研究
发布时间:2017-09-14 00:43
本文关键词:中学生沉思特质与认知灵活性、情绪抑制能力的关系研究
【摘要】:个体能够顺利地进行日常活动需要平衡两种相反的需要:维持当前的目标以避免分心,并且能够灵活地完成从一个目标到另一个目标的转换。尽管不断变化的环境需要在这二者之间经常地做出改变,但是在不同程度上个体之间有所差异。那么,沉思这种特质在这两种任务上具有怎样不同的效果呢?具有沉思这种特质的个体在面对正负性情绪时又有怎样的反应呢? 本实验采用认知灵活性实验和情绪负启动实验来探索中学生的沉思特质与认知灵活性、情绪抑制能力的关系。进行实验之前,采用沉思反应量表(Rumination Response Scale, RRS)和抑郁自评量表(Beck Depression Inventory, BDI)对150名中学生进行测量,根据问卷分数选取30名中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Letter-naming task、Modified Stroop task和情绪负启动实验进行实验。结果发现:(1)在认知灵活性任务上,非沉思特质中学生的正确率高于沉思特质的中学生,沉思不利于目标转换任务的进行。(2)在认知不灵活的任务上,沉思特质的中学生的正确率高于非沉思特质的中学生,沉思特质的中学生反应时低于非沉思特质的中学生,沉思利于目标维持任务的进行。(3)沉思特质与情绪抑制能力的关系未达成一致结论。 本实验探索了中学生的沉思特质与认知灵活性、情绪抑制能力的关系,丰富了国内关于沉思的研究,特别是中学生沉思特质的研究,为中学生提高认知灵活性能力和情绪调节能力提供了相关依据。
【关键词】:沉思 认知灵活性 情绪抑制 中学生
【学位授予单位】:天津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B844.2
【目录】:
- 摘要6-7
- Abstract7-10
-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10-23
- 1 沉思10-17
- 1.1 沉思概述10
- 1.2 沉思的理论模型10-14
- 1.2.1 反应风格理论10-11
- 1.2.2 沉思的元认知理论11-12
- 1.2.3 沉思的注意理论12-13
- 1.2.4 沉思的目标进展理论13-14
- 1.3 沉思的测量与评估14-15
- 1.3.1 自陈量表14-15
- 1.3.2 半结构化访谈15
- 1.4 抑郁性沉思的效应15-17
- 1.4.1 沉思加重抑郁症状15-16
- 1.4.2 沉思增加消极思维16
- 1.4.3 沉思降低问题解决能力16-17
- 1.4.4 沉思减少社会支持17
- 2 认知灵活性17-20
- 2.1 认知灵活性概述17-18
- 2.2 认知灵活性的研究方法18-19
- 2.2.1 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验18
- 2.2.2 连线测验18
- 2.2.3 Stroop测验18
- 2.2.4 规则转换任务18-19
- 2.3 认知灵活性的相关研究19-20
- 3 情绪抑制20-23
- 3.1 情绪抑制概述20-21
- 3.2 情绪抑制的研究方法21
- 3.3 情绪抑制的相关研究21-23
- 第二部分 问题提出、研究思路及研究意义23-26
- 1 问题提出23-24
- 2 研究思路24
- 3 研究意义24-26
- 3.1 理论意义24
- 3.2 实践意义24-26
- 第三部分 实验研究26-35
- 1 研究一 认知灵活性实验26-31
- 1.1 实验目的26
- 1.2 实验方法26-29
- 1.2.1 实验设计26
- 1.2.2 被试26-27
- 1.2.3 实验材料和仪器27-29
- 1.2.4 实验程序29
- 1.3 实验结果29-31
- 1.3.1 150名中学生被试的沉思水平与抑郁水平的关系29
- 1.3.2 沉思特质与非沉思特质在认知灵活性任务(Letter-naming task、Modified Strooptask)上的差异分析29-31
- 2 研究二 情绪负启动实验31-35
- 2.1 实验目的31
- 2.2 实验方法31-32
- 2.2.1 实验设计31
- 2.2.2 被试31
- 2.2.3 实验仪器和材料31-32
- 2.2.4 实验程序32
- 2.3 实验结果32-35
- 2.3.1 沉思高分组、低分组在不同的实验条件和刺激效价下的差异分析32-33
- 2.3.2 沉思水平、实验条件与刺激效价进行三因素方差分析33-35
- 第四部分 讨论35-39
- 1 沉思与认知灵活性的关系35-36
- 2 沉思与情绪抑制能力的关系36-37
- 3 本研究对心理健康教育的启示37-39
- 第五部分 结论39-40
- 第六部分 参考文献40-46
- 附录46-49
- 致谢49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李祺远;;认知灵活性及其研究方法述评[J];学理论;2011年12期
2 梁贤英;;浅谈情绪抑制[J];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11年01期
3 郑雪茹;;认知灵活性的研究方法:规则转换任务[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8年S1期
4 金志成,张禹,盖笑松;在抑制分心物干扰效应上学困生和学优生的比较[J];心理学报;2002年03期
5 周晓林;执行控制:一个具有广阔理论前途和应用前景的研究领域[J];心理科学进展;2004年05期
6 王勇慧 ,周晓林 ,杨炯炯 ,王玉凤;执行功能与注意缺陷多动障碍[J];中华精神科杂志;2002年04期
7 李美华;沈德立;白学军;;不同学业成绩类型学生的认知灵活性研究[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7年02期
8 杨娟;凌宇;肖晶;姚树桥;;沉思反应量表中文版在高中生中初步运用结果分析[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9年01期
,本文编号:84687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iaoyujiaoxuefangfalunwen/8468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