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教育教学论文 >

我国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成长研究

发布时间:2017-09-22 00:20

  本文关键词:我国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成长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成长 学校成长 学校发展 生命周期 自组织


【摘要】:学校是教育的草根。2001年第八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以来,某种意义上教育改革与发展是遵循着课程——教师——学校——(类别)教育这样的逻辑顺序展开的。伴随着走向校本、教师专业成长等改革任务的基本实现,必须不失时机的抓住“学校”这个教育改革与发展的草根,关注其成长、加强其建设,惟有如此,教育改革才会顺势而为、乘势而上,取得事半功倍之效。学校成长研究要达到的实践目的是:“学校是不同的,但学校教育在哪里都是一样的”,而这正是破解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难题的良方。 本文以人学中生命成长为逻辑起点,以自组织理论和生命周期理论为研究的理论基础,通过多学科理论及分析方法的系统综合与交叉运用,对我国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成长进行研究。 论文分为五章。主要内容如下: 第一章是引论,主要研究由背景与价值、研究综述、研究思路与方法以及研究的特色与缺陷构成。 第二章是学校成长研究的理论基础,即自组织理论和生命周期理论,并进一步对基础理论在学校成长研究中适切性做简单分析。 第三章是学校成长的内涵及特征,首先对学校、成长和学校成长进行概念界定,然后分别从组织、系统与生命的角度,概括总结学校成长的特征。 第四章是学校成长的条件剖析,本章分为两部分:一是学校成长要素分析,分为“量”的扩张——自然性生命成长、“质”的提升——精神性生命成长和“量与质”基础上的超越——社会性生命成长;二是学校成长动力分析,,包括成长的“自力”和“他力”。 第五章是我国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成长的愿景模型与路径剖析。一是生命周期视角下,以量和质为成长要素,构建我国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成长的愿景模型;二是基于前章的成长动力剖析,探寻我国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在动力作用下成长的路径。
【关键词】:成长 学校成长 学校发展 生命周期 自组织
【学位授予单位】:沈阳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G522.3
【目录】:
  • 中文摘要4-5
  • Abstract5-9
  • 第一章 引论9-19
  • 一、研究背景与价值9-11
  • (一)研究背景9-10
  • (二)研究价值10-11
  • 二、学校成长研究综述11-17
  • (一)关于学校成长性质的研究11-12
  • (二)关于学校成长模式的研究12-14
  • (三)关于学校成长取向的研究14-15
  • (四)关于学校成长策略的研究15-17
  • 三、研究思路与方法17-18
  • (一)研究思路17
  • (二)研究方法17-18
  • 四、研究特色与局限18-19
  • (一)研究特色18
  • (二)研究局限18-19
  • 第二章 学校成长的内涵及特征19-27
  • 一、学校成长的相关概念界定19-23
  • (一)学校19-21
  • (二)成长21-22
  • (三)学校成长22-23
  • (四)成长、变革与发展的探讨23
  • 二、学校成长的特征23-27
  • (一)作为一种特殊组织的学校特征24
  • (二)作为一个社会子系统的学校特征24-25
  • (三)作为一种生命有机体成长的特征25-27
  • 第三章 学校成长研究的理论基础27-32
  • 一、研究的理论基础27-30
  • (一)自组织理论27-28
  • (二)生命周期理论28-30
  • 二、理论基础在学校成长研究中的适切性30-32
  • (一)学校是一种组织实体的存在30
  • (二)学校整体是一个复杂的组织系统30-31
  • (三)生命周期的相似31-32
  • 第四章 学校成长的条件剖析32-43
  • 一、学校成长的要素分析:“量”与“质”的成长32-39
  • (一)量的扩张:自然性生命的成长32-33
  • (二)质的提升:精神性生命的成长33-38
  • (三)量与质基础上的超越:社会性生命的成长38-39
  • 二、学校成长的动力分析:“自力”与“他力”的综合协同39-43
  • (一)学校成长的“自力”39-41
  • (二)学校成长的“他力”41-43
  • 第五章 我国义务教育学校成长的愿景模型与路径剖析43-51
  • 一、学校成长愿景:一种生命周期的尝试43-46
  • (一)生命周期在组织成长中运用43-44
  • (二)国内生命周期在学校组织中的尝试44-45
  • (三)生命周期下学校成长愿景模型的尝试45-46
  • 二、动力作用下学校成长路径的剖析46-51
  • (一)我国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成长路径的类型46-48
  • (二)动力作用下我国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成长的路径48-51
  • 结语51-52
  • 参考文献52-55
  • 致谢55-56
  • 个人简历及在学期间研究成果56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朋,宁彦锋;走向以人为本的学校——美国学校组织变革模型及其启示[J];比较教育研究;2002年08期

2 马健生;学校改革的机制与模式:组织行为学的观点[J];比较教育研究;2003年03期

3 杜育红;论教育组织及其变革低效的制度根源[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年01期

4 郭晓明;论中国课程知识供应制度的调整[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5年02期

5 李春玲;;我国学校组织变革研究的现状及展望[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6年03期

6 刘国艳;;关于我国学校改革研究的若干问题思考[J];基础教育研究;2006年05期

7 张立新;;当代西方学校变革理论评述[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06年07期

8 乔建中;;基础教育“八次课改”的历史轨迹与研究脉络[J];江苏教育研究;2012年09期

9 程晋宽;;隐喻所引发的思考:学校是什么?[J];教育导刊;2006年11期

10 李保强;刘永福;;学校改进的历史回溯及其多维发展走向[J];教育科学研究;2010年02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王丽平;科技型新创企业可持续成长动力机制研究[D];天津大学;2011年

2 孙翠香;学校变革主体动力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3 韩登亮;基础教育学校变革机制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2年

4 许爱红;基于证据的学校持续改进[D];山东师范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89771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iaoyujiaoxuefangfalunwen/89771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6fe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