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大学生生命态度意义与目的积极心理学干预效果分析
本文关键词:高校大学生生命态度意义与目的积极心理学干预效果分析
【摘要】:目的了解生命教育对大学生生命价值观的影响,为有效开展高校生命教育提供参考。方法采用自杀态度问卷、生活目的量表、幸福感指数量表和生命意义问卷对某高校237名大学生进行测评,并将被试分为实验组(117例)与对照组(120例),进行前后测设计的生命教育实验。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各量表得分在实验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实验后除对自杀者家属态度,寻求意义、生活感受和幸福感外,两组其余各量表得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实验前后实验组被试自杀态度状况、生命意义感指数、生活目的水平都有提高(P值均0.05);对照组前后测各量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追踪评估发现干预效果持久,对自杀行为的态度、对自杀者的态度、对安乐死的态度、生命意义以及生活目标等方面,前测和追踪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积极心理学视野下的高校生命教育有利于学生理性审视自杀现象,提升其生命意义感,树立合理的人生目标
【作者单位】: 蚌埠医学院临床医学一系;河南经贸职业学院社科部;蚌埠医学院预防医学系;
【关键词】: 生命 态度 精神卫生 学生 干预性研究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专项任务项目(13JDSZ3036) 安徽省教育厅人文社科项目(sk2012B306)
【分类号】:B844.2
【正文快照】: 随着社会竞争日益加剧,大学生承受的学习、就业压力不断增加,出现各种心理问题的风险呈上升趋势。特别是近年高校伤人、自杀事件时有发生,引发广大教育工作者的深刻反省。相关研究认为该类问题频发的根源在于个别学生生命价值观出现偏差,对生命缺乏应有的责任感和敬畏心[1]。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谢杏利;邹兵;黄中岩;;大学生自杀态度与生活目的、生命意义感的关系[J];南方医科大学学报;2012年10期
2 孟万金;;论积极心理健康教育[J];教育研究;2008年05期
3 李文英;;积极心理学观照下大学生自我意识的优化[J];教育评论;2013年02期
4 谢杏利;邹兵;;主观幸福感在贫困大学生自杀态度与生命意义感中的中介作用[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2013年01期
5 刘思斯;甘怡群;;生命意义感量表中文版在大学生群体中的信效度[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10年06期
6 黄文倩;张蓉;柳迎新;朱婉儿;;团体辅导提高研究生心理健康水平的效果研究——基于积极心理学的理论[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12年04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丽;;开展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探析[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年05期
2 王建中;;大学生人格特征与心理健康关系的实证研究[J];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3 白秀丽;陈爱梅;孙凌晨;;新时期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探析[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2期
4 姬兴涛;;本土化的积极心理学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学的整合探索[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年08期
5 乔克满;;积极心理健康教育视域下的体育健心教育[J];巢湖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6 江秋玮;闻雯;;积极心理健康教育对高校贫困生的应用[J];成功(教育);2011年12期
7 杨艺馨;雷浩;冯淑丹;;积极心理团辅对改善大学新生主观幸福感的干预研究[J];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12年02期
8 苏文宁;马彩霞;许华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培养[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2年01期
9 孟万金;;积极心理健康教育:德育创新的抓手[J];中国德育;2010年10期
10 张倩;;一门教授幸福的学科——哈佛“积极心理学”课程及其对我们的启示[J];高等函授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2期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理;;当代大学生自我意识研究综述[J];大众科技;2011年03期
2 肖群鹰;刘慧君;班理;;贫困女大学生社会支持网络调查分析[J];高教探索;2007年05期
3 杨玲;李丽丽;;大学生自杀态度及其相关因素[J];中国社会医学杂志;2007年02期
4 刘茂玲;李艳芳;邹宇华;方小衡;;大学生死亡、自杀态度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疾病控制杂志;2008年03期
5 赵彩瑞;;让杨元元的悲剧不再重演[J];中国大学生就业;2010年02期
6 王征宇;;症状自评量表(SCL-90)[J];上海精神医学;1984年02期
7 蒲德祥;;幸福感的基础理论、测量及展望[J];理论与现代化;2010年01期
8 况志华;任俊;;积极心理学:人性的理性复归[J];南京林业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年02期
9 诺敏,王斌;大学生自我意识的发展与培养[J];内蒙古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S1期
10 高正亮;童辉杰;;高中生自杀意念的保护性因素:积极心理(乐观)的中介作用[J];社会心理科学;2011年03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荆春霞;王声ng;杨光;赵璐瑜;李达;邝绮霞;王雀良;;某高校大学生自杀态度及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公共卫生;2008年08期
2 王大江;周刚;温红伟;徐向华;郑宝;侯艳丽;;许昌市城乡居民自杀态度及影响因素分析[J];现代预防医学;2010年08期
3 徐雪;贾树华;;大学生内隐、外显自杀态度与抑郁的关系[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0年11期
4 田永果;;大学生自杀态度调查研究[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4年01期
5 刘妍;;大学生自杀态度的研究综述[J];青年与社会;2013年07期
6 袁勇贵,孙厚纯;性别、负性情绪对医学生自杀态度的影响[J];山东精神医学;2002年04期
7 唐永卿 ,杨宏飞;大学生对自杀态度的调查[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3年04期
8 温多红,夏云;某高校医专学生对待自杀的态度[J];中国学校卫生;2005年07期
9 左杨,罗颖,冯霞;高校大学生对自杀态度的因素分析[J];贵州医药;2005年06期
10 夏云;高向华;;高校师生对自杀态度的研究[J];现代预防医学;2006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甘东;赵必华;;高职院校学生自杀态度调查[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2 李素卿;;大学生内隐自杀态度的研究[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3 熊红星;张t,
本文编号:98102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iaoyujiaoxuefangfalunwen/9810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