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未来取向的特征及其与友谊质量和自尊的关系
本文关键词:高中生未来取向的特征及其与友谊质量和自尊的关系
【摘要】:目的:探究高中生未来取向发展特点及其与友谊质量、自尊的关系。方法:选取北京市高二学生463人(男213人,女250人),采用未来取向问卷(FOQ,包括探索、投入2个维度)、友谊质量问卷(FQQ,包括信任与支持、陪伴与娱乐、肯定价值、亲密袒露与交流、冲突与背叛5个维度)、自尊量表(SES)分别测量未来取向、友谊质量和自尊水平。结果:高中生未来取向发展的类型可分为高未来取向型(33.9%)、高投入低探索型(27.9%)、低未来取向型(11.6%)、高探索低投入型(26.6%)。FQQ得分正向预测探索(β=0.38)和投入得分(β=0.38),SES得分在FOQ与FQQ得分中起部分中介效应,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49.1%、25.8%。结论:高中生未来取向可能存在个体差异,友谊质量可直接或间接通过自尊影响未来取向。
【作者单位】: 北京师范大学认知神经科学与学习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船舶工业综合技术经济研究院;中国基础教育质量监测协同创新中心;
【关键词】: 高中生 未来取向 友谊质量 自尊
【分类号】:B844.2
【正文快照】: 未来取向作为当前最广泛使用的描述个体对未来的期待及行动的概念[1],指的是个体的思想和行为偏好未来的方向,同时也是个体对于未来的思考和规划过程[2]。在中国,高中生毕业后将面临重大的人生选择,无论是继续求学还是就业,他们都将为学校、专业或行业做出选择。研究发现,对未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温忠麟;叶宝娟;;中介效应分析:方法和模型发展[J];心理科学进展;2014年05期
2 王晴;;大学生未来取向与自尊的关系[J];内江师范学院学报;2014年04期
3 刘霞;黄希庭;普彬;毕翠华;;未来取向研究概述[J];心理科学进展;2010年03期
4 张文新;徐夫真;张玲玲;王姝琼;于凤杰;高婷;;大学生对个人未来的规划和态度及其与抑郁的关系[J];心理科学;2009年04期
5 张文新;陈光辉;;发展情境论——一种新的发展系统理论[J];心理科学进展;2009年04期
6 张玲玲;张文新;;中晚期青少年的个人规划及其与亲子、朋友沟通的关系[J];心理学报;2008年05期
7 张玲玲;张文新;纪林芹;Jari-Erik Nurmi;;青少年未来取向问卷中文版的测量学分析[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6年01期
8 邹泓,周晖,周燕;中学生友谊、友谊质量与同伴接纳的关系[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8年01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潘玮;高雪梅;;中学生情绪智力、家庭环境与攻击性的关系[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6年10期
2 汪旭晖;冯文琪;;SoLoMo模式下品牌拟人化对品牌权益的影响研究[J];商业经济与管理;2016年10期
3 牛更枫;孙晓军;周宗奎;孔繁昌;田媛;;基于QQ空间的社交网站使用对青少年抑郁的影响:上行社会比较和自尊的序列中介作用[J];心理学报;2016年10期
4 刘艳丽;陆桂芝;张守臣;金童林;张亚利;;大学生共情在亲社会行为与尴尬间的中介作用[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16年10期
5 周丹;高一然;边玉芳;;高中生未来取向的特征及其与友谊质量和自尊的关系[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16年10期
6 刘诗薇;;中学生未来取向的研究综述[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16年19期
7 蔡慧思;欧嘉雯;黄靖海;李炳全;;大学生定向运动员生命意义感与社会适应能力的关系:应对方式的中介作用——以广东省大学生为例[J];肇庆学院学报;2016年05期
8 张若勇;刘光建;徐东亮;牛琬婕;;角色期望对员工建言行为的影响:角色身份与传统性的作用[J];华东经济管理;2016年10期
9 何文剑;徐静文;张红霄;;森林采伐管理制度的管制强度如何影响林农采伐收入[J];农业技术经济;2016年09期
10 张蕾;黄珊;周昊;何圆圆;;领导者和谐人际管理对护士心理授权与隐性知识共享的影响[J];护理学杂志;2016年18期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方杰;温忠麟;张敏强;孙配贞;;基于结构方程模型的多重中介效应分析[J];心理科学;2014年03期
2 方杰;温忠麟;张敏强;任皓;;基于结构方程模型的多层中介效应分析[J];心理科学进展;2014年03期
3 张丽娟;;大学生精神性与未来取向的特点及两者的关系[J];社会心理科学;2013年08期
4 叶宝娟;温忠麟;;有中介的调节模型检验方法:甄别和整合[J];心理学报;2013年09期
5 罗利;钟娟;;大学生自尊与情绪调节的关系研究[J];内江师范学院学报;2013年06期
6 方杰;张敏强;;中介效应的点估计和区间估计:乘积分布法、非参数Bootstrap和MCMC法[J];心理学报;2012年10期
7 吴艳;温忠麟;;结构方程建模中的题目打包策略[J];心理科学进展;2011年12期
8 刘霞;黄希庭;毕翠华;;青少年未来取向问卷的编制[J];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6期
9 叶宝娟;温忠麟;;单维测验合成信度三种区间估计的比较[J];心理学报;2011年04期
10 沈莹;蒋京川;;未来取向研究回顾与展望[J];社会心理科学;2011年03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文新;徐夫真;张玲玲;王姝琼;于凤杰;高婷;;大学生对个人未来的规划和态度及其与抑郁的关系[J];心理科学;2009年04期
2 胡心怡;刘霞;申继亮;;流动儿童未来取向的结构分析及对学业卷入的影响[J];心理科学;2010年06期
3 王晴;;大学生未来取向与自尊的关系[J];内江师范学院学报;2014年04期
4 刘霞;黄希庭;高芬芬;;青少年未来取向的理论构想[J];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5 胡心怡;刘霞;冀巧玲;申继亮;张玲玲;;流动儿童的未来取向及与学业卷入的关系[J];心理发展与教育;2010年05期
6 刘霞;黄希庭;普彬;毕翠华;;未来取向研究概述[J];心理科学进展;2010年03期
7 沈莹;蒋京川;;未来取向研究回顾与展望[J];社会心理科学;2011年03期
8 张丽娟;;大学生精神性与未来取向的特点及两者的关系[J];社会心理科学;2013年08期
9 甘怡群;;未来取向应对的双阶段序列模型及其时间透视机制[J];心理科学进展;2011年11期
10 冯琳琳;;英语双学位大学生未来取向的特点[J];社会心理科学;2013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文新;邹泓;;青少年的未来取向及其与人格、家庭和同伴背景的关系[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2 张玲玲;李海垒;张文新;;青少年未来取向发展的基本特点[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3 胡心怡;申继亮;;流动儿童未来取向特点研究[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4 于凤杰;陈红禹;汪姣;张文新;;青少年未来取向的剖面特征及家庭相关因素[A];增强心理学服务社会的意识和功能——中国心理学会成立90周年纪念大会暨第十四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1年
5 甘怡群;孟冉;;大学生未来取向应对的任务优先权机制[A];增强心理学服务社会的意识和功能——中国心理学会成立90周年纪念大会暨第十四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1年
6 张文新;张玲玲;于凤杰;Jari-Erik Nurmi;;中国城乡青少年未来取向的基本特点[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7 刘霞;黄希庭;;未来取向研究综述[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8 王姝琼;任淑芳;李焕宁;张文新;;青少年未来取向与焦虑的关系:来自纵向研究的结果[A];增强心理学服务社会的意识和功能——中国心理学会成立90周年纪念大会暨第十四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1年
9 郑威;甘怡群;;未来取向应对与大学生求职关系研究[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10 胡艺馨;刘震;张文新;;青少年未来取向与人格的关系[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沈杰;社会学的未来取向[N];光明日报;200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诗薇;生涯辅导课程对高中生未来取向影响的干预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5年
2 何丽明;大学生未来取向影响因素及其作用机制研究[D];广州大学;2012年
3 王卓健;中学生职业未来取向对学业成绩的影响[D];河南大学;2011年
4 郑冉霞;5-9岁儿童在愿望—规则冲突情景下的情绪理解[D];浙江大学;2006年
5 刘霞;青少年未来取向问卷的编制[D];西南大学;2011年
6 周秀琴;高中生与中职生未来取向的比较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6年
7 戴必兵;青少年未来取向的影响因素[D];首都师范大学;2008年
8 李娟;女研究生核心自我评价与未来取向的关系[D];沈阳师范大学;2013年
9 冯缙;大学生前瞻性人格与时间洞察力的相关研究[D];西南大学;2008年
10 张丽欣;初中生未来取向对学业成绩的影响过程研究[D];江南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100770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iaoyutizhilunwen/10077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