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体育学院》2012年硕士论文
本文关键词:我国优秀运动员文化教育现实问题及改革的建议,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武汉体育学院》 2012年
中外网球运动员培养方式研究
胡美玲
【摘要】:网球,作为一项时尚高雅的体育运动,它正在以前所未有的受欢迎程度占据着体育运动项目的排行榜前列。特别是近年来,随着ATP,WTA等世界网球大满贯赛事的转播和宣传,运动员知名度的提高也推动了网球运动的发展和普及,体现了越来越国际化的趋势。网球在中国的起步和发展得益于我国网球女子选手日益高超的技术水平,并在大满贯赛事的赛场上获得越来越高的积分排名,带动了中国人民对网球运动的关注和热爱,也加强了世界各国对中国网球事业的关注和重视。而运动员技术实力的提高主要体现在对于人才培养的方式。可见,对于网球人才的培养在网球发展过程中充当了多么重要的角色。从中国蓬勃发展的网球态势(举国体制的完善,单飞方式的产生和向职业化的融合)看世界网球培养方式发展趋势的变迁,网球职业化的培养方式自形成就一直占据着培养方式的重要地位,特别是社会发展后市场化程度如此之高的今天,商业化的运作和包装趋利避害的捧红了职业化的培养方式。而举国体制究竟还是否适合于人才培养,单飞是不是能弥补举国体制的不足?它的出现会不会使运动员身份境地更加尴尬?职业化的家庭培养方式,学校培养方式,俱乐部和网球协会培养方式,经纪人以及企业赞助的培养方式究竟是怎么样的形式?它们是怎样发展起来和并且适合怎样的国情和局势?本文主要通过对当前各国网球人才培养方式的总结和分析去详细研究几种培养方式的发展背景,优缺点情况和现状,并通过一些国家显著的培养方式来说明该培养方式运用的适应性。 通过文献资料法对相关资料的搜集和整理来研究中外各国在政治、经济等社会发展情况和其他背景的影响因素下对于网球运动员培养方式的选择;而研究发现,各国网球运动员的培养深受各国政治经济和社会形势的影响,中国和亚洲国家更会因为政治经济的不繁荣选择举国体制来攻克奥运难关,欧洲发达的市场经济却更加倾向于灵活多变的职业化方式。 通过对比分析法对中外各国现行培养方式(举国体制,单飞,职业化)的优缺点分析和比较,,研究该培养方式在一定时期的选择是否适合并有利于本国网球运动员的培养。研究表明:各国在对人才培养的选择上均出自于其政治经济发展的差异,在非常时期的选择确实符合该国发展国情,而随社会形势的变化各国在迎合社会发展趋势上也做出及时的调整。因此,近几年各国网球运动技术实力的整体提高,均得益于适合的运动员培养方式的选择。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武汉体育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G845
【目录】: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陶志翔,胡亚斌,赵源伟,杨丹;中国竞技网球运动现状及其发展对策的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5年06期
2 刘青;田园;;中国网球融入国际职业网球的障碍与途径[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6年11期
3 谌志道;;我国体育类核心期刊网球运动科研论文现状研究[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09年08期
4 李红艳,黄善球;我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现状的研究[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02年01期
5 ;祝福祖国 以网球的名义[J];网球;2009年10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静侬,杨旸,周洪珍;广东省跳水项目教练员队伍现状研究[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04期
2 高守东;滕腾;;制约我国竞技网球发展的原因探析[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6期
3 李鑫;李宁;刘振卿;;山东省游泳三线教练员现状调查与分析[J];安徽体育科技;2009年01期
4 蔡伟群;吴松伟;;2011年澳网女单决赛李娜发球、接发球指标的统计分析与研究[J];安徽体育科技;2012年01期
5 张庆宝,李晓庆,吕梅;对我国男子排球后备人才现状与培养方式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3年06期
6 刘世军;;内善技术,外修体制——谈中国竞技网球职业化发展的两大着眼点[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8年04期
7 蒋宏伟;;国家女子网球队训练若干问题的探索与实践[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9年07期
8 刘世军;付辉;王锋;;“郑洁现象”对中国女子网球的思考[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9年07期
9 王宁;张强;;我国高校网球运动发展的奥运效应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0年06期
10 邰峰;何艳华;陈正;张雷;;中国网球运动发展的“基础实力”研究——以第十、十一届全运会网球比赛参赛运动员、教练员为例[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0年12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漆振光;新时期我国竞技武术人才资源开发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2 袁芳;中国女排优秀运动员的成长与培养[D];北京体育大学;2011年
3 骆学锋;青少年女子长跑运动员基础训练阶段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11年
4 季跃龙;中国青少年网球运动员培养体制的制度经济学分析[D];山西大学;2011年
5 王向宏;我国竞技体育人才培养体系优化整合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6 周建梅;区域经济发展与体育人才培养[D];北京体育大学;2004年
7 赵晶;我国篮球训练与竞赛组织系统的优化配置研究[D];苏州大学;2005年
8 关朝阳;我国竞技体操人力资源开发的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6年
9 卢文云;我国竞技体育服务产品的有效供给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6年
10 曲淑华;中国青少年田径运动训练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章凌凌;08奥运后我国女子竞技网球可持续发展与对策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2 陈兰婷;08奥运后保持我国羽毛球女子单打项目优势地位的对策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3 张蓓;中国职业排球俱乐部市场化运作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10年
4 王卓;大连市竞技网球后备人才培养现状与对策分析[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5 马雷;网球正手击球动作主要用力肌训练方法手段的实验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6 熊灵敏;中俄女子竞技网球实力及后备人才培养比较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7 张佳;河北省田径教练员队伍建设现状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8 尹连勇;廊坊市中学生篮球队训练的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9 郭栋;山东省竞技网球运动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10 张鹏宇;福建省国家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基地建设调查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登嵩,董渝华;我国当前体育科研成果的选题现状与特征[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1年04期
2 赖炳森;1993-2000年我国网球科研状况分析[J];辽宁体育科技;2003年01期
3 陈正,唐小林,周荣,杨志康,余丽桥,刘青;对提高我国网球女子双打竞技水平及其实现奥运突破的思考[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4年02期
4 蒋伟浩;1994年—2004年我国网球运动的科研发展现状与分析[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5年03期
5 李杰凯;我国优秀运动员文化教育现实问题及改革的建议[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02年03期
6 陶权;;1997—2006年我国网球运动的科研发展现状[J];体育成人教育学刊;2007年02期
7 郝勤;当代中国专业竞技体制的特征与评价[J];体育科学;1999年03期
8 陈林祥;2010年我国竞技体育效益投资体系的研究[J];体育科学;1999年04期
9 虞重干,刘志民,丁海勇,刘炜,丁燕华,卢玲;竞技体育可持续发展的评价指标及其人力资源研究[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1年01期
10 韩鹏伟;“十五”期间我国奥运战略应突出发展女子项目[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2年04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龚希丹;刘青;;中国女子网球“单飞”面临的困境及对策研究[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10年07期
2 邱健;为了普及香港内地的网球运动——访吴绍义先生[J];今日中国(中文版);1993年09期
3 Peter D.McCraw,张伟;网球运动员的训练理论[J];网球天地;2004年02期
4 周逸;Lee;;打造明日网球之星——记奉贤超越网球俱乐部[J];网球俱乐部;2009年10期
5 小叶;;理智对待未来[J];网球俱乐部;2010年12期
6 燕子微;;我是李娜[J];黄金时代(学生族);2011年07期
7 冯绍桢 ,张沛棠 ,李珍妮;我国网球运动员腕部损伤调查研究[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1987年01期
8 阿明;网坛一对“黑珍珠”——记美国女子网球运动员威廉姆斯姐妹[J];新体育;1999年07期
9 张琪,李俊;网球运动员专项身体素质训练方法探讨[J];辽宁体育科技;2002年03期
10 张大陆;;专家信箱[J];网球天地;2006年08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冯加付;;心理因素对网球运动员发球的影响[A];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自主创新——第十二届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年会(第三卷)[C];2010年
2 唐潇;钱竞光;宋雅伟;戎科;;青奥主力网球运动员发球动作的实证研究[A];第十四届全国运动生物力学学术交流大会论文集[C];2010年
3 李斌;朱煜;杨则宜;;国家女子网球运动员热环境训练和习服过程中营养干预对其机能状态的作用[A];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一届运动会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9年
4 殷小川;付众;;运用目标设置训练提高优秀女子网球运动员—发成功率的实验研究[A];第九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C];2001年
5 殷小川;蒋宏伟;张忠秋;谢昭;余丽桥;陈莉;宋薇;王光和;陈启民;陈亚林;;国家网球队备战2008奥运会心理科技攻关与服务综合研究[A];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一届运动会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9年
6 姜富生;苏中军;高淑杰;张肃;于树祥;张樯;彭放;;优先发展躯干力量提高控球能力的实验研究[A];中国生理学会第23届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生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文集[C];2010年
7 邵淑月;王春香;李鹏;;关于体育经纪人培养方式的探讨[A];第七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一)[C];2004年
8 唐少清;;物流人才的培养方式探讨[A];第三届中国物流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9 王利红;刘延荷;李秀芳;连方;;四孔皿与微滴培养对小鼠2-细胞胚发育的影响[A];第二届全国不育症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7年
10 周家斌;;教师培养方式对中学生自信发展影响的研究[A];首届“健康杯”全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研讨暨颁奖大会论文集[C];200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斌;[N];中国经营报;2010年
2 本报记者 张玮;[N];解放日报;2009年
3 毛晓刚;[N];北京日报;2011年
4 记者 张强;[N];科技日报;2011年
5 张娟娟;[N];中国航天报;2010年
6 本报记者 林剑;[N];中国体育报;2010年
7 本报特约撰稿 雁鸣(美国硅谷);[N];计算机世界;2010年
8 记者曹彧 实习记者李雪颖;[N];中国体育报;2010年
9 本报记者 白志标;[N];广州日报;2010年
10 本报记者 吕静 王永强;[N];中国经营报;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胡亚斌;利益相关者理论视角下中国网球运动员培养机制的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12年
2 周桂琴;振动训练对网球运动员上肢运动能力的影响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11年
3 邹廷铸;我国高水平网球运动员四种发球动作的生物力学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11年
4 季跃龙;中国青少年网球运动员培养体制的制度经济学分析[D];山西大学;2011年
5 刘彦威;冬虫夏草无性型培养与鉴定及其抗肿瘤机制的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05年
6 周伶俐;细菌纤维素生产菌的筛选、发酵及应用的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08年
7 许永刚;中国竞技体育制度创新中政府与垄断问题研究[D];苏州大学;2004年
8 唐峰;中国足球管理体制改革的理论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6年
9 郑仰桥;CO_2浓度和阳光紫外辐射变化对珊瑚藻生理生化的影响[D];汕头大学;2009年
10 明大阳;举国体制下我国高水平田径训练团队管理理论与模式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胡美玲;中外网球运动员培养方式研究[D];武汉体育学院;2012年
2 卢翀;中国网球运动员管理模式的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10年
3 刘环;网球运动员李娜成功的原因分析及对中国竞技体育的启示[D];曲阜师范大学;2012年
4 潘俊;我国优秀男子网球运动员“选赛”探析[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5 于洪飞;网球运动员压力应对、心理控制、社会支持与运动成绩的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6 邰峰;对我国高水平网球运动员年周期训练理论实施的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7 周夏;我国大学生网球运动员竞赛状态焦虑与运动表现相关分析研究[D];广西民族大学;2012年
8 李艳霞;世界优秀女子职业网球运动员的技战术特征研究[D];西安体育学院;2010年
9 万海波;对优秀女子职业网球运动员单打技、战术运用特征的研究[D];天津体育学院;2008年
10 陈晨;我国高水平女子网球运动员专项体能评价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10年
本文关键词:我国优秀运动员文化教育现实问题及改革的建议,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0087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iaoyutizhilunwen/2008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