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教育体制论文 >

课程文化及其师生关系的交互意向性

发布时间:2018-06-20 10:29

  本文选题:课程文化 + 师生关系 ; 参考:《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年03期


【摘要】:课程文化作为"意向性系统"中的交互关系性存在,亟待从意向性理论的视角进行深入探析。课程文化首先是沟通心灵与社会的动态文化"意向系统",它以语言为中介,通过语词向世界适应、世界向语词适应、世界与语词零适应等交互意向性功能与形式,从单向度的课程文化意向性向交互性的课程文化意向性发展。课程文化的交互意向性包含语言的制度性、交往实践性和交互意向性生活等本性、特性及实践形式。在师生关系的课程文化中,具体体现为"他—他"关系的唯我意向性、"你—你"关系的对话意向性、"我—我"关系的公共意向性。
[Abstract]:Curriculum culture, as an interactive existence in intentionality system, needs to be deeply explored from the angle of intentionality theory. Curriculum culture is the dynamic culture "intention system" which communicates the mind and the society. It takes language as the intermediary, adapts to the world through words, adapts the word to the word, and adapts the world to the word, and so on. From unidirectional curriculum culture intentionality to interactive curriculum culture intentionality. The interactive intentionality of curriculum culture includes the nature, characteristics and practical forms of language, communication practice and interactive intentionality. In the curriculum culture of teacher-student relationship, the concrete embodiment is the solipsism intentionality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he and him", the dialogical intentionality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you and you", and the public intentionality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I and I".
【作者单位】: 四川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成都市教育局政策法规处/行政审批处;
【基金】:教育部重点课题“成都教育标准体系建设研究”(FFB120538);教育部四川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项目“教育制度的社会实在建构初探”(TCCXJY-2015-B06);“意向性理论视野下的少年儿童思想意识教育”(15SZSJYZ-21) 四川省教育厅教育科研课题“导向型自主学习教学模式”(川教函2014-446号)
【分类号】:G42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8条

1 李玉萍;;从对立到对话的师生关系——后现代视野下的主体间性教育观[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8年28期

2 肖川;;教育的意向性[J];福建论坛(社科教育版);2007年09期

3 王德如;;课程文化自觉:意义、本质及特点[J];教育研究;2007年09期

4 王洪明;;人文理解:一种课程文化的研究范式[J];辽宁教育研究;2007年02期

5 王德如;;课程文化自觉的价值取向[J];教育研究;2006年12期

6 周险峰;;论教育文本的意向性建构[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6年05期

7 彭虹斌;;从“实体”到“关系”——论我国当代课程与文化的定位[J];教育研究;2006年01期

8 刘启迪;课程文化:涵义、价值取向与建设策略[J];课程.教材.教法;2005年10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纪德奎;黄宇飞;;农村教师乡土意识及其养成[J];当代教育与文化;2017年04期

2 周亚文;刘济良;;校园欺凌频发背景下学校德育生态系统中教师的应然取向[J];南阳师范学院学报;2017年04期

3 何巧艳;曾晶;;课程文化及其师生关系的交互意向性[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年03期

4 刘巧霞;;有效课堂 扎实启蒙[J];新课程(小学);2017年03期

5 张杰;张薇;;课程文化变革对课程改革的推进与深化[J];现代中小学教育;2017年03期

6 武希迎;;文化视阈下“教育电声”课程改革探析[J];电子技术;2017年02期

7 连文达;;传统文化融入中小学课程的路径选择[J];教育评论;2016年12期

8 王汉江;;论城乡义务教育课程价值取向的“同”与“异”[J];教育导刊;2016年12期

9 冯永华;;偏离与回归:基于人本价值的慕课反思——兼议cMOOC与xMOOC的融合[J];现代教育技术;2016年10期

10 文兰芳;;理解世界多元:外语课程价值取向新探[J];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年05期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孟庆男;;叙说新课程文化[J];教育导刊;2006年06期

2 梁永平;;论理科教科书科学本质文本话语的重建[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5年06期

3 王小明;;教科书编写中的若干心理学问题[J];全球教育展望;2005年11期

4 刘启迪;课程文化:涵义、价值取向与建设策略[J];课程.教材.教法;2005年10期

5 李召存;;走向意义关照的课程知识观[J];全球教育展望;2005年05期

6 余秀兰;农村孩子在学校教育中的文化弱势[J];上海教育科研;2005年03期

7 王德如;试论课程文化自觉与创新[J];课程.教材.教法;2004年11期

8 熊川武,江玲;论教学世界与生活世界的基本差异[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4年05期

9 岳伟,王坤庆;主体间性:当代主体教育的价值追求[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4年02期

10 郭晓明,蒋红斌;论知识在教材中的存在方式[J];课程.教材.教法;2004年04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金志远;课程文化研究述评[J];中小学管理;2004年07期

2 于会祥;学校课程文化建设:目标、内容与实施构想[J];中小学管理;2004年07期

3 王德如;试论课程文化自觉与创新[J];课程.教材.教法;2004年11期

4 范兆雄;论课程文化发展的客观标准[J];教育研究;2004年06期

5 张晓东;课程文化自觉:实现课程改革的文化转向[J];当代教育科学;2004年18期

6 刘启迪;课程文化:涵义、价值取向与建设策略[J];课程.教材.教法;2005年10期

7 金志远;;课程文化:实质、属性与特征[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5年11期

8 张文军;;从控制的课程文化转向自我负责的课程文化[J];全球教育展望;2005年06期

9 吴言;;课程文化建设:内涵与目标[J];职业技术教育;2005年04期

10 王琪;胡洁茹;;全球化背景下的课程文化建设[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6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苏国华;刘军;;多元文化融合的课程文化[A];学校文化建设与策划[C];2010年

2 郝德永;;课程与文化:一个后现代的检视[A];辽宁省哲学社会科学获奖成果汇编(2003—2004年度)[C];200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马瑜;昌吉市十小树立课程文化新理念[N];昌吉日报;2007年

2 湖北省武汉枫叶教育园区 邱广欣;课程文化引领学校发展[N];中国教师报;2014年

3 刘引;用文化视野实施新课程[N];中国教育报;2006年

4 马家安 安徽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促进基础教育课程文化认同[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2年

5 四川省绵阳师院 王楠;从画萍果看中、日、美老师的课程文化差异[N];中国教师报;2004年

6 江苏省教科所原所长 成尚荣;地理形态与学校课程[N];中国教师报;2014年

7 河南省南阳市卧龙区九隆实验学校 高林;向改革者致敬[N];中国教师报;2014年

8 黄晓丹;课程改革要求教师具有专业素质[N];四平日报;2013年

9 本报记者 褚清源;从第三代课改再出发[N];中国教师报;2014年

10 施家桥;谛听“和乐”拔节的声音[N];中国教育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范兆雄;课程文化发展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4年

2 王德如;论课程文化自觉[D];西南大学;2007年

3 罗生全;符号权力支配下的课程文化资本运作研究[D];西南大学;2008年

4 姜新生;批判与建构:学校课程文化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8年

5 程红兵;课程文化建设及其影响的实践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0年

6 黄忠敬;知识·权力·控制[D];华东师范大学;200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潘仪;基于学生创造力培养的课程文化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09年

2 殷博君;课程文化资本理论在学校教育中的应用[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6年

3 朱环;试论语文课程文化[D];四川师范大学;2008年

4 赵枫;我国大学课程文化变革研究[D];山西大学;2008年

5 程东海;关于课程文化民族性优化研究的思考[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6 刘强;课程文化的反思及超越[D];陕西师范大学;2007年

7 靳璐;女性主义视野中的高职院校课程文化的建构[D];广西师范大学;2011年

8 李冬梅;中国新加坡课程文化比较[D];东北师范大学;2003年

9 张燕;论校本课程文化构建[D];河南大学;2010年

10 唐盈盈;民族贫困地区农村基础教育课程文化的特殊性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204394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iaoyutizhilunwen/204394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f29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