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教育体制论文 >

泛在学习活动的知识流模型建构——基于信息传播过程模式

发布时间:2018-08-06 20:24
【摘要】:近年来,泛在学习的相关研究成果层出不穷,但大多是从技术应用或学习理论的角度进行探讨,甚少从其信息传播本身进行考察。通过文献分析、模式化研究和德尔菲调查法对泛在学习活动传播过程模式进行建构,并采用ISM模型方法进一步构建泛在学习活动的知识流模型,结果表明:(1)传播要素及模式:泛在学习信息传播包括信息传播者、教学信息、教学媒介、受众等四个基本要素,要素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并存在复杂的互动结构关系;(2)知识流影响因素:知识吸收能力(系统最底层)、知识共享风险、信任和承诺的能力、知识共享的态度、知识资源投入、学习者的学习期望(系统最顶层)是影响泛在学习系统中知识流动的六个要素;(3)知识流模型:泛在学习系统在信息传播的基础上产生知识的流动,其知识流模型可分为上、中、下三层知识流,在外部环境和学习者内部心理因素的作用下,知识产生共享、应用和创新。
[Abstract]:In recent years, the relevant research results of ubiquitous learning have emerged one after another, but most of them are discussed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echnology application or learning theory, and rarely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information dissemination itself. Based on literature analysis, pattern research and Delphi investigation, this paper constructs the model of spread process of ubiquitous learning activities, and further constructs the knowledge flow model of ubiquitous learning activities by using ISM model. The results are as follows: (1) Communication elements and modes: ubiquitous learning information dissemination includes four basic elements: information communicator, teaching information, teaching medium and audience. (2) knowledge flow influencing factors: knowledge absorption capacity (the lowest level of the system), knowledge sharing risk, trust and commitment ability, knowledge sharing attitude, knowledge resource investment, Learners' learning expectations (the top level of the system) are the six elements that affect the knowledge flow in the learning system; (3) the knowledge flow model: the ubiquitous learning system generates the flow of knowledge on the basis of information dissemination, and its knowledge flow model can be divided into two parts. The next three levels of knowledge flow, under the external environment and learners' internal psychological factors, knowledge sharing, application and innovation.
【作者单位】: 陕西师范大学教育学院;韩山师范学院教育科学学院;韩山师范学院就业办;
【基金】:2015年教育部人文社科一般项目“泛在学习活动的优化设计与效果研究”(课题批准号:15YJA880016) 2013年教育部人文社科青年基金课题“区域教育信息化推进策略与可持续发展研究”(课题批准号:13YJC880080)的研究成果
【分类号】:G434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余霞;石贵舟;;基于知识流的高职院校核心竞争力研究[J];中国电力教育;2009年19期

2 王金明;关军;;知识流在企业各层次间的流动与转化[J];河北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4期

3 余霞;张智光;;基于知识流的高职院校核心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2年12期

4 谢富纪,徐恒敏;知识、知识流与知识溢出的经济学分析[J];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2期

5 余霞;;知识流与高职院校核心竞争力耦合研究[J];现代教育管理;2010年10期

6 曾刚,纪蔚华;大学在知识流中的地位和作用[J];科技·人才·市场;1999年02期

7 张慧颖;王辉;;网络环境下创意产生阶段企业知识流耦合控制模型研究[J];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8 张峰;施琴芬;于娱;;高校内部隐性知识流的影响因素分析——基于流体力学视角[J];情报理论与实践;2013年01期

9 陈邦安;处理好知与能、教与育的关系[J];江西教育;1988年05期

10 胡文鹏;崔翠;;基于知识流理论视角的高职教师专业发展策略研究[J];当代职业教育;2011年06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3条

1 凤文;关注“知识流”管理[N];工人日报;2002年

2 丁连红 郭韦钰;知识流和知识流网[N];中国计算机报;2004年

3 本报记者 邹昱琴;让知识能够自由流动和传播[N];中国图书商报;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郭韦钰;基于市场机制的知识流网络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计算技术研究所);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徐天伟;基于过程的知识管理环境与知识流的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06年

2 李友良;企业内部知识流的微观探析[D];东南大学;2005年

3 李海笃;知识流的价值增值模式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08年

4 张峰;产学研合作中隐性知识流的动力学研究[D];南京邮电大学;2014年

5 贺宁;业务流与知识流集成建模研究[D];复旦大学;2008年

6 袁海宁;知识流系统的若干技术研究[D];南京工业大学;2005年

7 刘静;组织结构、知识流与管理者创新行为关系的实证研究[D];重庆大学;2009年

8 郭君;基于融知网络优化的知识流分层控制方法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4年

9 黄阳;基于着色Petri网的知识流建模及应用研究[D];南京邮电大学;2014年

10 褚海墨;基于参与者行为建模的知识流仿真[D];上海交通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216889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iaoyutizhilunwen/216889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c3c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