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教育体制论文 >

问“乔布斯之问”:以什么衡量教育信息化作用

发布时间:2018-08-31 13:54
【摘要】:2011年5月,乔布斯与比尔·盖茨会面讨论关于教育和未来学校问题时曾经说过一句著名的话:"为什么IT改变了几乎所有领域,却唯独对教育的影响小得令人吃惊?"这便是"乔布斯之问"。这句话背后所蕴涵的教育技术问题,直接涉及到教育信息化发展的衡量准则。信息技术对教育的影响度,实质上不能以信息技术使用的数量为准则,而应以使用的效果为最高标准。这是"乔布斯之问"存在的问题。"乔布斯之问"大概很能够代表教育技术专业人员的想法,从专业的角度总希望使用信息技术改变以往的学习形态。这便有了"MOOC颠覆传统教育"之类的期待。这种"滥用"信息技术的现象,恰恰破坏了学习规律的学习生态,人类将沦为工具的奴隶。从这个意义上说,目前的"互联网+"的概念,也存在着严重的方向性问题。由此表明,"乔布斯之问"对信息技术用于教育教学的认识还停留在"技术感性"的层面,违背了教育是人类活动的公理,忽略了教育技术"合目的性"的特征。至今,还没有哪所学校仅凭信息技术就可以实现学校的"脱胎换骨"或跨越发展。所以教育教学需要反省的是"拜工具主义"。
[Abstract]:When Jobs met with Bill Gates in May 2011 to discuss education and future schools, he famously said: "Why has IT changed almost everything but had a surprisingly small impact on education?" This is the question of Jobs. The problem of educational technology behind this sentence is directly related to the standard of measuring the development of educational informatization. The effect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on education should not be based on the quantity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but on the effect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This is the question of Steve Jobs. " Steve Jobs's question "probably represents the thinking of educational technology professionals, who from a professional point of view always want to use information technology to change past learning patterns." This has such expectations as "MOOC upsets traditional education." This phenomenon of "misuse"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has precisely destroyed the learning ecology of learning laws, and human beings will become slaves of tools. In this sense, the current concept of the "Internet", there are serious problems in direction. It shows that the understanding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used in education and teaching in Jobs' question is still on the level of "technological sensibility", which violates the axiom that education is human activity and neglects the characteristic of "purposeful" of educational technology. So far, no school has been transformed or developed by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lone. Therefore, what education and teaching should reflect on is "worshiping instrumentalism".
【作者单位】: 北京师范大学教学行为研究所;广州大学教育学院;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规划基金项目“基于交互式电子白板多元互动课堂的教学策略重构”(13YJA880040)
【分类号】:G43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李芒;;对教育技术“工具理性”的批判[J];教育研究;2008年05期

2 郝德永;;快乐学习:愿景与路径[J];全球教育展望;2006年07期

3 裴娣娜;我国基础教育现代化发展的根本转化[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4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任友群;詹艺;;第三只眼睛看教育技术[J];电化教育研究;2009年12期

2 李子运;;论教育技术学的学科立场[J];电化教育研究;2009年11期

3 王安全;;现代教育学建设:问题、困境与出路[J];当代教育与文化;2009年03期

4 孙庆祝;陈家起;陈培友;;学校体育现代化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5 叶志锋;;以自主创新精神实现我国高校体育教育现代化[J];体育世界(学术版);2008年07期

6 李芒;;对教育技术“工具理性”的批判[J];教育研究;2008年05期

7 郭振新;;以自主创新精神实现我国高校体育教育现代化[J];宿州教育学院学报;2008年02期

8 章秋枫;向宗明;;从素质教育角度谈高师音乐教育的价值内涵[J];上饶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02期

9 田果萍;;解读《初等数学研究》课程标准[J];山西大同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06期

10 徐卫;;优质教育资源扩展的实践路径探析及思考[J];科学时代(综合版);2007年12期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9条

1 裴娣娜;我国基础教育现代化发展的根本转化[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4年02期

2 “新三片地区基础教育发展水平研究”课题组;江苏农村教育现代化调研报告[J];教育研究;2003年08期

3 鲁洁;应对全球化:提升文化自觉[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3年01期

4 青岛市市南区教体局课题研究小组;以科研为先导 推进教育现代化——关于我区初等教育面向现代化的研究[J];中国教育学刊;2002年04期

5 裴娣娜;多元文化与基础教育课程文化建设的几点思考[J];教育发展研究;2002年04期

6 阎立钦,曾天山,张們,高如峰,华国栋,李建忠,郭伯良;关于发达地区基础教育现代化发展水平若干指标的思考[J];教育研究;2001年10期

7 谈松华;“短缺教育”条件下的教育资源供给与配置:公平与效率[J];教育研究;2001年08期

8 叶文梓;教育现代化的前提条件、基本特征和行动原则[J];教育导刊;2001年13期

9 全连平;试论教育现代化目标体系的构建[J];教育评论;2000年02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布斯的投篮[J];体育世界(扣篮);2008年06期

2 莫少昆;;乔布斯的必杀技[J];现代企业教育;2009年13期

3 赛人;;乔布斯:因为你没修行过[J];新华航空;2011年09期

4 李勇;;乔布斯给我们留下了什么?[J];现代企业教育;2011年17期

5 苏军;;创新班教出“乔布斯”是“要命的”[J];上海教育;2011年23期

6 本刊编辑部;海燕;;反思教育:中国为什么出不了乔布斯[J];好家长;2011年21期

7 吴江;;“乔布斯”是“培养”出来的吗?[J];基础教育论坛;2012年08期

8 吴婉婷;;读《乔布斯传》有感[J];琴童;2013年10期

9 刘关军;;乔布斯的伟大和失败[J];基础教育论坛;2013年Z2期

10 刘关军;;乔布斯的伟大和失败——读《乔布斯传》[J];教育观察(中下旬刊);2013年1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徐少春;;中国企业的转型之道[A];后危机时期的企业管理:转型·队伍·创新——2011年全国企业管理创新大会资料汇编[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乔布斯:洞悉世事的叛逆者[N];中国计算机报;2007年

2 周村;乔布斯:为一流企业注入灵魂[N];中国房地产报;2010年

3 周鸿yN;怎样学习乔布斯?[N];电脑商报;2011年

4 360公司董事长 周鸿yN;向乔布斯学习微创新[N];经济参考报;2011年

5 一宁;“憔”布斯一病惊天下[N];中国服饰报;2011年

6 记者 苏娅;《乔布斯传》:拒绝成为另一种成功学[N];第一财经日报;2011年

7 陈立希;何来何往,乔布斯的情感“密码”[N];新华每日电讯;2011年

8 本报记者 李雪萌;中国何时诞生自己的乔布斯?[N];济南日报;2011年

9 张显峰;乔布斯为什么不可复制[N];科技日报;2011年

10 华化成;对“神化”乔布斯的几重思考[N];新华每日电讯;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9条

1 董倩;解析“苹果”产品的设计理念[D];武汉纺织大学;2015年

2 双飞燕;从认知诗学角度解读《史蒂夫·乔布斯传》[D];南昌航空大学;2015年

3 牛妞;《成为史蒂夫·乔布斯》(节选)英译汉翻译实践报告[D];内蒙古大学;2016年

4 谢琼希;《布斯精粹》第六章翻译实践报告[D];福建师范大学;2016年

5 段艾琳;“美国梦”视角下“乔布斯热”现象产生原因的探析[D];北京林业大学;2014年

6 马柏林;乔布斯创新能力研究[D];广西大学;2013年

7 刘丽蓉;史蒂夫·乔布斯的修辞之道[D];福建师范大学;2013年

8 王颖梓;韦恩·布斯文学理论研究[D];南京大学;2012年

9 曹群群;《乔布斯说要发明iPhone!》翻译实践报告[D];郑州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221519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iaoyutizhilunwen/221519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219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