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教育体制论文 >

基于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培育的“四生课堂”建构研究

发布时间:2018-11-26 11:43
【摘要】: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培育离不开学科,离不开各学科的课堂教学活动。"四生课堂"是指具有生命性、生长性、生成性和生活性的课堂教学活动模式,是在传统生命教育思想的启发、现实课堂教学实践的反思、各种课堂教学模式的批判、学生核心素养培育的呼唤基础上,在哲学生命论和人本论以及生命教育论、教育目的论、教育过程论、生活教育理论、课程教学理论等教育学理论的指导下,基于课堂教学的整体和全程提出来的,是对笔者自我课程教学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的突破和超越。学生核心素养重视学生生命,着眼学生生长,指向过程生成,关注现实生活,与"四生课堂"具有内在一致性。学生核心素养培育必须通过课堂教学来进行,是学校课堂教学的目标任务;"四生课堂"模式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以及"全面发展的人"的最佳途径。"四生课堂"具有独特的运行结构、教学理念、教学特色和实践策略。
[Abstract]:The cultivation of students' core accomplishment can not be separated from the discipline and the classroom teaching activities of each discipline. " "four students classroom" refers to the mode of classroom teaching activity with life, growth, generation and life. It is inspired by the traditional life education thought, the reflection of realistic classroom teaching practice, and the criticism of various classroom teaching modes. On the basis of the call for the cultivation of students' core literacy, under the guidance of the theories of philosophy, life and humanism, as well as the theory of life education, the theory of educational purpose, the theory of educational process, the theory of life education, the theory of curriculum teaching, and so on, Based on the whole and the whole process of classroom teaching, it is the breakthrough and transcendence of the author's theoretical research and practical exploration. Students' core accomplishment pays attention to students' life, focuses on students' growth, points to process generation, and pays attention to real life, which is consistent with "four students' classroom". The cultivation of students' core accomplishment must be carried out through classroom teaching, which is the target task of classroom teaching, and the mode of "four students' classroom" is the best way to cultivate students' core accomplishment and "all-round development person". " The four-student classroom has a unique operation structure, teaching concept, teaching characteristics and practical strategies.
【作者单位】: 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基金】:湖南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重点资助课题“基于小学生核心素养培育的‘4S’课堂教学模式建构研究”(XJK17AZXX008)
【分类号】:G424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庆平;注重课堂教学的创新性、时效性让课堂焕发出生命力[J];山东教育科研;2001年Z1期

2 于萍;对课堂教学中如何实施素质教育的思考[J];山东教育科研;2001年Z1期

3 杨雪梅;构建合理的素质教育课堂教学模式[J];现代中小学教育;2001年04期

4 张九香;课堂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善问[J];教学与管理;2001年22期

5 舒圣存,雷超阳;课堂教学中重点与难点的分析[J];长沙通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2年01期

6 袁进霞,石兰月;论课堂教学中教师的生命价值[J];中州大学学报;2004年03期

7 陈华;在课堂教学中体现创新教育的几点思路[J];郑州工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03期

8 章建晖;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能力[J];景德镇高专学报;2004年04期

9 梁萍云;有效课堂教学:特征·策略[J];广西大学梧州分校学报;2004年04期

10 陈智琼;赵正;;对课堂教学公平内涵的思考[J];科教文汇(中旬刊);2008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吴丽贤;;素质教育要落实到课堂教学中[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广东卷)[C];2010年

2 赵永久;;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A];迈向新世纪[C];1999年

3 赵梅;;浅谈如何合理使用媒体优化数学课堂教学[A];2013年11月现代教育教学探索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3年

4 蒋绿梅;;怎样运用多媒体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A];2014年2月现代教育教学探索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4年

5 尹凤霞;;让课堂教学活起来[A];跨世纪园丁工程论丛[C];2000年

6 蒋永莉;;激发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的研究与实践[A];北京力学学会第12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6年

7 乔志成;;课堂教学怎样“开放”[A];中国教师发展基金会“全国教师队伍建设研究”科研成果集(山西卷)[C];2013年

8 金红萍;;实施素质教育,必须优化课堂教学[A];萃英集——青海省教育委员会、青海省教育学会优秀教育论文集[C];2000年

9 王安巍;;更新教学评价指标 深化课堂教学改革[A];探索 创新 发展[C];2000年

10 郑祖利;;浅谈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A];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国科技工作者的历史责任——中国科协200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下)[C];200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蔡兰勤;课堂教学的第一境界是有效教学[N];伊犁日报(汉);2010年

2 王嘉毅;实现“两基”的关键是课堂教学[N];甘肃日报;2011年

3 张国富 作者单位 靖远县北湾中学;课堂教学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N];白银日报;2005年

4 王爱英;浅谈课堂教学中的素质教育[N];山西经济日报;2001年

5 马斌;何谓课堂教学含金量[N];中华读书报;2005年

6 江阴 程志贤;课堂教学三论[N];成才导报.教育周刊;2007年

7 张建坤;课堂教学应该追寻什么[N];大连日报;2008年

8 陈青;引领课堂教学要学会超越技术层面[N];中国教育报;2008年

9 湖北省长阳县都镇湾镇中心学校 谢建军;在一波三折中改进课堂教学[N];中国教育报;2008年

10 北京教育学院党委书记 马宪平;课堂教学中仍需注意那些看似平常的问题[N];中国教育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谷力;冲突与和谐:课堂教学改革实践论[D];南京师范大学;200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马秀涛;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下的教学设计研究[D];河北大学;2015年

2 史传锋;初中信息科技翻转课堂教学的设计与应用[D];上海师范大学;2015年

3 张帆;课堂教学效率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5年

4 程姗;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中职顶岗实习岗前培训中的应用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5年

5 丁小倩;小学语文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实践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5年

6 孙庆艳;翻转课堂教学在高中学段的实践调查[D];聊城大学;2015年

7 黄兰;微课在初中课堂教学中应用的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15年

8 杨静静;高中数学翻转课堂教学理论与实践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5年

9 王丹妮;Weibo与Moodle整合辅助课堂教学的应用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4年

10 周伟萍;APMS网上阅卷系统对数学教学效果影响的实证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235846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iaoyutizhilunwen/235846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56b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